生物学高考解题指导,选择题解题技巧,一.生物选择题的审题方法,1.知识点转化法,阅读题目信息,找出核心问题,并把该 问题与课本知识点相比较,把题中问题 转化成另一种新问题解答,从而化难为 易,化繁为简例1.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 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 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 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和B走向一极,a和b走向另一极 B.A和b走向一极,a和B走向另一极 C.走向两极均是A、a、B、b D.A和a走向一极,B和b走向另一极,核心问题:有丝分裂中基因的走向如何 转化问题: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分裂行为C,例2.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一些名贵花 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的化学 元素,其配方如下:,其中,植物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A.Ca2B.SO42- C.HPO42- D.Zn2 +,核心问题:必需的化学元素 转化问题:植物必需的矿质及大量元素D,2.关键词突破法,确认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至少、直接、 特有、最、主要、根本等,明确关键词 的内涵和外延例3.苍蝇、蚊子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可在飞行中保证身体稳定,决定这种特 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环境B.新陈代谢 C.应激性D.遗传性,关键词:根本原因,D,3.逆向思维法,有的题目给出的条件带干扰性,有的题 目给出的条件与供选答案表面上没有联 系,或者所给条件有的是解题必需条件 有的则是陷阱条件执因索果的正常解 题行不通,而从结果找条件,进行逆向 思维反而容易求得正确答案例4.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 粉的二倍体番茄柱头,得到的无籽番茄 果实是() A.三倍体、染色体重新组合 B.单倍体、染色体倍数减半 C.二倍体、染色体倍数不变 D.四倍体、染色体倍数加倍,所给条件看似影响染色体倍数,实际上 生长素对染色体没有任何影响C,例5.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 、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 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 粒的表现型为() 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 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D,4.排错选正(淘汰)法,对供选答案进行筛选淘汰,把有明显错 误的选项逐一排除例6.长期生活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 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环境的特 征。
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 不符合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厚的角质层D.叶片面积较大,D,5.图解推理法,对于比较抽象或比较复杂的问题,常可 以借助图解进行分析推理,使抽象问题 形象法、直观法,从而使思维有条理化,例7.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 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其叶肉细胞 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 的条件是() 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降低CO2浓度 C.提高CO2浓度D.降低2CO浓度,D,例8.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植物细胞质 运动(胞质环流)方向是:沿着细胞内 壁作顺时钟方向运动那么细胞质实际 运动方向是() A.顺时钟方向B.逆时钟方向 C.两种方向都有D.不能确定,A,6正推法 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即为应选答案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或考试目标属识记层次的选择题多用这种方法解答例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那么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是( ) A 1/4 B 1/8 C 1/16 D 1/9 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可断定双方的基因型一定都是杂合的(Aa)。
由此可知,第二胎生出白化病患儿几率应是1/4第三胎生出白化病患儿的几率也是1/4所以,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应1/41/41/16因此,应选C7反推法 反推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例 豌豆红花对白花是显性,下列各组系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亲本组合是 A 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 B 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C 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 D 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解 题干中有“子代中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故先考虑D杂合红花的基因型为Rr,纯合红花的基因型为RR Rr可产生R和r两种配子,RR可产生R一种配子,子代中可以出现RR、Rr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且表现型皆为红花,正好符合题干的意思所以应选D8正推反推并用法 正推反推并用法即先从题干入手进行正推,得出中间结论,然后由供选答案反推,结果与中间结论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较复杂的选择题例 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1)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2)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公鸡甲的基因型是 A F F E E B F F E e C F f E e D F f E E 解 由题干中给出公鸡甲的性状是毛腿豌豆冠,由此可推知公鸡甲的基因型为 F、 E、,A、B、C、D四个供选答案与之都符合,再从四个供选答案中逐一进行反推,B与(1)矛盾D与(2)矛盾A与(1)和(2)都矛盾只有C与(1)(2)都相符合因此应选C9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例 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解 色盲是隐性伴性遗传病,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Y,根据伴性遗传的交叉遗传特点,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据其母亲色觉正常,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护XBXb,又根据外祖父色觉正常(无色盲基因),可知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外祖母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10. 准确判断题目的限制条件,逐一找出题中的限制词,如时间、空间、次数、性质、角度等,将选择项与上述条件进行对照,从而作出正确判断。
例题1. 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 B. 84、42、84 C. 84、42、42 D.42、42、84 (2001年全国高考上海生物卷),题干中“体细胞”、“42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就是限制词A项中染色体数为84,而减数分裂时不会有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两倍的时期;C项中的DNA分子数为42,在减一前期DNA分子数应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并且其数目应与染色单体数目相等;D项中染色单体数为42,在减一前期染色单体数目应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且其数目应与DNA分子数相等,因而这三项均不合题意B项中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并且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两倍,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11. 注意准确理解题干中概念的内涵用选择项对照所给的概念,然后作出准确的判断 例题2. 苍蝇、蚊子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可在飞行中保持身体稳定决定这种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适应环境B. 新陈代谢 C. 应激性D. 遗传变异,题干中所给出的概念是根本原因。
审题时就是要用“决定这种特征的根本原因”来衡量供选项A项是后翅变成平衡棒的结果;B项的新陈代谢与平衡棒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C项中应激性则是指生物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即时出现的,而平衡棒是苍蝇、蚊子终生具有的结构,不具备应激性的特点由此判断D项是正确答案请注意,决定某性状、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一定是遗传12. 有许多题的题干中给出的一些条件与正确答案无关,甚至对解题会起到干扰作用,因此在解题时需要排除干扰,排除题干中的无关条件,以利作出正确选择 例题3. 某DNA分子片段共有900对碱基,则由它转录而成的m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有氨基酸最多有多少种?( ) A. 900 B. 450 C. 300 D. 20 题干中设问的指向是“氨基酸有多少种”,而题干中“DNA分子片段共有900对碱基”是一个无关条件,弄清这两点后,该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是D13. 许多试题中,有一些条件没有在题干中明确列出,而是隐含在题干所给的条件里面,即条件里面有条件在审题时必须充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对供选答案,作出正确判断 例题4. 吃进的马铃薯在人体内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 A. 淀粉 B. 麦芽糖 C. 葡萄糖 D. 二氧化碳和水 题干中有两个隐含条件,一是马铃薯中淀粉含量非常丰富,二是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就是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
挖掘出这两个隐含条件后,题干的意思就变成了淀粉在人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正确答案是D14. 用反证法、比较法、推断法和观点分析法等排除干扰项4选1题型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余三项都是干扰选项做选择题实际上就是运用各种方法排除干扰,抓住要领,做出正确选择 例题5. 同源染色体指(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该命题要求在正确理解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同时,结合同源染色体的特点作出判断同源染色体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来自父母双方;二是形状、大小相同;三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可以发生联会显然,A项是错误项;B项虽然“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但没说形状、大小相同,C项虽然“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但不知是否来自父母双方;只有D项“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故正确答案是D二.谨防选择题经验性误导,1.因条件相同而误导,例1.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是A.2条B.4条C.8条D.不能确定 例2.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其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是() A.2条B.4条C.8条D.不能确定,B,D,例3.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 体,经减数分裂产生遗传信息不同的精 子其种数为() A.16 B.8 C.4 D.2 例4.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 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同 时来自父方的可能性是() A.16 B.1/16 C.1/8 D.2,A,B,例5.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 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同 时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可能性是() A.16 B.1/16 C.1/8 D.2,C,以上各题,所给条件大致相同,容易误 导同学们做题时,往往凭经验选同一答 案。
2.因过程相同而误导,例6.研究表明某小动物体内有a种蛋白质 则以该动物为食的某动物体内蛋白质种 类数有() A.大于a种B.小于a种 C.(10%20%)a种D.不能确定 例7.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兔体内有b种 蛋白质,狼捕食兔子后,狼体内的一个 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有() A.大于a种B.小于a种 C.(10%20%)a种D.不能确定,D,B,上述两题都是以动物的消化和吸收来推 测蛋白质数量,同学们容易由第一题误 导出第二题答案三.选择题的设疑置惑与应对方法,1.混淆概念: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 用学生对某些概念的模糊和片面的认识 来设疑例1.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有二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 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 得到三倍体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