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茶毛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对策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8KB
约5页
文档ID:219883015
茶毛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对策_第1页
1/5

茶毛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对策 尹西鹏摘要 本文介紹了茶毛虫的形态特征,总结了茶毛虫的危害症状及生活习性,分析了发生因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防治茶毛虫提供参考关键词 茶毛虫;形态特征;危害症状;防治对策 S435.711 B 1007-5739(2018)23-0146-02落儿岭镇位于安徽省霍山县西南部,大别山腹地,是典型的山区乡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许多特色种养业,其中茶叶生产占据较大分量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园管理是基础,更是关键,茶树的病虫害较多,其虫害之一是茶毛虫茶毛虫幼虫又名痒辣子、毒毛虫等,其成虫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茶斑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茶毛虫以幼虫咬食茶树叶片,此外,还为害油茶、梨、柿、樱桃等在落儿岭镇每年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发生危害,一般发生2~3代2008 年监测发现,茶毛虫成间歇性大发生及局部成灾,危害程度较大,影响翌年春茶的产量1 形态特征1.1 卵呈圆形,淡黄色成虫集中产卵呈块状,卵块椭圆形,卵块上面覆盖着雌蛾腹末脱下的黄褐色茸毛,多产于叶片背面1.2 幼虫幼虫体色随虫龄增大由淡黄渐变为黄褐色,体形呈圆筒形,高龄幼虫体长20 mm左右,黄褐色,体背和侧面都有黑瘤,瘤上簇生黄色毒毛。

1.3 蛹长9 mm左右,圆锥形,黄褐色,有短毛,有钩状尾刺外有黄色丝茧,茧长约13 mm,黄褐色,长椭圆形,粘贴在茶树枝干上,表面有长毒毛1.4 成虫雌蛾体长6~13 mm,翅展20~30 mm,体黄褐色雄蛾体黑褐色前翅中央都有2条淡色带纹,翅尖有2个黑点雌蛾腹部较雄蛾粗大,末端有黄褐色绒毛2 危害症状以幼虫取食叶片,被取食的部位呈缺刻状,严重时会吃光叶片大发生多时,连同芽叶、嫩梢、树皮、花、果等被全部吃光受害的茶树不仅产量受到影响,而且茶树长势一时也难以恢复此外,加上各形态虫体都有毒毛,触及人的皮肤会发痒红肿3 生活习性3.1 成虫成虫多于午后至黄昏前羽化,白天静伏在茶丛树枝间叶片的背面,受到惊吓后迅速飞离或坠地假死,黄昏后开始活动,夜间活跃,19:00—23:00活动最盛有趋光性,且雄蛾较雌蛾趋性强羽化后的当日或次日交尾,交尾后当日或次日产卵卵成块产于茶丛树枝上、下部叶片的背面每雌蛾产卵50~200粒,多的达300粒一般越冬卵多产在向阳较暖的茶园中,非越冬卵常产在茶丛枝叶茂盛或荫蔽的茶园中3.2 幼虫幼虫怕光和高温,迁移时排列整齐幼虫群集性很强,尤其是1~3龄幼虫群集性更强。

幼虫多在早晨至中午孵化孵化盛期一般在始孵后5 d左右1~2龄幼虫常数十至百余头群聚在卵块附近的叶片背面,咬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留上表皮,被害处呈半透明网状膜斑,后变灰白色3龄后食量增加,开始分群迁移到茶丛上部枝叶间取食,常吐丝结稀网,受惊后吐丝下落4~5龄后食量大增,叶片、芽叶、树皮、花果被食光遇惊动,停止取食,并抬头左右摆动,口吐黄绿色汁液6~7龄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爬至茶树根际土块缝中、枯枝落叶下结茧化蛹,阴暗湿润的地方化蛹较多4 发生因素一是虫源以卵块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近主脉处越冬二是气候因素暴雨冲击可使大批幼虫落地死亡成虫期遇高温干旱,羽化率低,产卵量少三是栽培因素一般栽培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间作高杆作物的茶园,发生较重第1代幼虫常以阳坡茶园较多,第2、3代幼虫则以阴坡或荫蔽茶园较多四是天敌主要天敌有茶毛虫黑卵蜂、赤眼蜂、茶毛虫绒茧蜂等5 防治对策茶毛虫的防治关键是将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常用以下4个方面的防控方法5.1 农艺防治结合深、浅耕作以及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和杂草,消灭茧蛹特别在盛蛹期进行中耕培土,在根际培土厚6 cm以上,稍加压紧,以防止成虫羽化出土在1~2龄幼虫期,将群集的幼虫连叶剪下,集中消灭。

在秋冬枯草季节,人工查找卵块,集中烧毁[1]5.2 物理防治一是灯光诱杀成虫羽化期,茶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诱杀,在山区太阳能杀虫灯有效面积为2 hm2二是粘虫黄板诱杀在茶园插上粘虫黄板诱杀白天活动的成虫,在山区按照3 m3 m的规格、并高出茶树15 cm左右插黄板三是性信息素诱杀设置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2]5.3 生物防治一是保护利用天敌控害保护茶园内黑卵蜂、赤眼蜂、茶毛虫绒茧蜂等天敌,人工释放商品化的寄生蜂二是专性致病微生物防治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等进行防治三是保护捕捉性蜘蛛及鸟类等[3]5.4 药剂防治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药防治,重发生茶园应结合修剪后再施药防治一是选用生物农药用苏云金杆菌、苦参碱、苦皮藤素等15袋/hm2兑水225~375 kg/hm2均匀喷雾二是选用化学农药幼虫期喷施80%敌敌畏1 000~1 500倍液、50%辛硫磷 1 000~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微乳剂5 000~6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5 000~6 000倍液等均匀喷雾茶园用药要选用在茶树上登记的、农药残留风险低的药剂品种,注意药剂品种轮换使用,天气炎热的中午不能施药,防止药物对人体造成危害[4]。

6 参考文献[1] 蔡永芬.浅谈德江县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4):151.[2] 欧高财,王沅江,杨孚初,等.湖南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8,38(6):78-80.[3] 雍成树,张家侠,孙钦玉.黄山茶区茶园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3):127-128.[4] 田忠正,姜军侠,李帅,等.陕南茶树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6):71-74.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