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七 普通话的儿化教学目标1. 理解普通话的儿化现象,并能正确运用;2. 能够正确读、写和说含有儿化音的汉字和词语;3. 能够自己构建和运用含有儿化音的简单句子;4. 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涉及了普通话的儿化现象和儿化音的读音、写法、用法等方面的内容教材包括单词、词语、语句等多种形式,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内容1. 什么是儿化音?• 儿化音是普通话中的一种现象,是把一些字的读音中,字尾的声母化成“儿”音,读起来更加柔和• 儿化音分为三种:光、元、寸,例如:太阳、花儿、小贩儿、外婆儿等2. 儿化音的读音和写法• 儿化音的读音要注意字母的发音和音调的转折• 儿化音的写法要注意字母的书写和字形的整齐3. 儿化音的用法• 儿化音在汉字和词语中的使用是有规律的,如“兰花”、“骨头”、“四季”等;• 儿化音的用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称呼、地名、人名等教学方式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儿化音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种现象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对儿化音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加深对儿化音的了解。
3. 练习拼音和声调通过发音练习,让学生更加自然地掌握儿化音,并且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使用不同的声调4. 学习儿化音的用法通过课堂讲解和习题练习,让学生掌握儿化音在汉字和词语中的使用方法、规律和注意事项,提高他们对儿化音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5. 口语练习通过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口语练习,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更好地运用儿化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儿化音的概念、读音和写法;• 掌握儿化音在汉字和词语中的用法、规律和注意事项;•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儿化音的感知和掌握能力;• 学生对儿化音的运用能力;• 学生对口语表达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课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了解儿化音的概念和形式;2. 分组讨论,探究儿化音的意义和用法;3. 练习拼音和声调,掌握儿化音的读音和发音方法;4. 学习儿化音在汉字和词语中的用法;教学辅助手段视频、多媒体课件、黑板、教材、拼音卡片等教学评估1. 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2. 学生的发音准确度;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能力第二节课教学活动1. 复习儿化音的概念和形式;2. 练习拼音和声调,掌握儿化音的读音和发音方法;3. 讲解掌握儿化音在汉字和词语中的用法;4. 操作练习,巩固儿化音和含有儿化音的汉字和词语;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拼音卡片等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发音准确度;2. 学生对儿化音的理解和掌握能力;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能力。
第三节课教学活动1. 复习儿化音的概念和形式;2. 练习拼音和声调,掌握儿化音的读音和发音方法;3. 进行口语练习,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表演;4. 总结回顾,检验学生对儿化音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拼音卡片等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2. 学生对儿化音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能力教学资源1. 《小学语文》课本及教师辅助材料;2. 《儿化音的读音和规律》相关视频、音频资料;3. 拼音卡片和课堂教具教学总结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儿化音的概念和用法,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思考和互动交流,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