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电生理分析

j****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0.53KB
约3页
文档ID:47472938
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电生理分析_第1页
1/3

· 论著 ·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电生理分析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3黄友卫摘 要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检测在儿童孤独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42例确诊为儿童孤独症作BAEP、EEG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2例儿童孤 独症中, BAEP异常27例(64% ) ,EEG异常13例(31% )BAEP与EEG两者的异常率比较,经 χ2检验,P<0101结论:研究发现虽然BAEP异常率和EEG的异常率有显著差异,但可以说有部 分儿童孤独症存在BAEP、EEG异常是无可置疑的,提示皮层下(包括脑干、丘脑)和相关皮层功 能受损的可能,可能与孤独症本身的特性有关,对临床诊断有帮助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脑电图(EEG)ELECTROPHYSI OLOGICAL ANALYSIS OF CHI LDRENW ITH AUTISTIC D ISORDERYouwei Huang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europhysiology, Baise People’s Hospital, Baise, 53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oles of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testing in patient with autistic disorder .M ethods: BEAP and EEGwe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in 42 cases with AD.Results:in 42 cases with AD,the abnor mal rate ofBEAP is 64% ,the abnor mal rate of EEG is 31%.The abnormal rate ofBEAP between EEGwas coparedbyχ2test,the result isP<0101.Conclusion: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of abnor mal rate ofBEAP bet weenEEG is obvious,it is undoubted that there is the abnor mality in BAEP and EEG of some patientswith AD,sugg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functional damage from spinal cord to brain stem and codex .Itmay be related tothe characteristic ofAD.That help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 【KEY WORDS】 children;autistic disorder (A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2EP)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儿童孤独症(Autism, AD)又称自闭症, 是起病于婴幼儿期的。

一种广泛性精神发育及 外界环境接触障碍为主要症候,其基本特征为: 严重孤独,对人缺乏情感交流,表现自我封闭, 与亲人及同龄的孩子不能协调、交流,有语言交流障碍,行为异常等由于发病原因和受累 部位至今不明,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因而愈 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电图(EEG)检查对评价神经系统功能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通过对42例 儿童孤独症的BAEP、EE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儿童孤独症42例,其中男33例,女9 例,男女比例约为4: 1年龄1~3岁23例, 4 ~6岁15例, 7~10岁4例平均年龄3岁10·01·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9年第16卷第1期 JMEP1March 2009, Vol116, No113邮政编码: 533000个月所有的患儿均因自闭、不会说话或在幼 儿园与同龄儿无法正常交流、自言自语、喜爱 看电视广告等症状而引起家长重视才就诊所 有入选患儿均符合DS M - III诊断标准[1 ]二、检测方法 (一)脑干听诱发电位(BAEP)采用上海海神ND I- 200P+型神经电检诊仪进行检测在安静、室温适宜及患儿进入自然 睡眠状态下检测,不合作者患儿予10%水合氯 醛溶液015ml/kg灌肠。

患者平卧,使用银/氯 化银盘状表面电极,记录电极置于头项(Cz) , 参考电极至于同侧耳垂(A1或A2) ,前额正中 (FPz)安置接地电极,电极间阻抗小于5KΩ予单耳click短声刺激,刺激强度均从120dB开 始,并以6dB强度递减,将V波出现是的最底 刺激强度作为BAEP反应阈值,对侧加- 10dB 的白噪声掩蔽,带通100~3 000Hz,分析时间10ms,叠加2 000次,至少重复2轮,以确保BAEP各参量的准确性主要测I、III、V波的 潜伏期(PL) ,I - III、III - V、I - V的峰间期 ( IPL) , V / I波幅比值及波形分化情况二)脑电图(EEG)使用北京明思公司生产的S W - JH2000A型l 6导脑电图仪,按国际标准10 /20法安装电 极,除去中间3个电极,连接两耳极(A1+A2)为参考电极,电极间阻抗小于5KΩ,采集 常规脑电图,每次描记30分钟以上结 果一、BAEP 参照潘映辐BAEP正常值为标准,出现下 列情况之一者即判断为异常:①I、III、V波消 失或分化不良;②I、III、V波PL或IPL大于 正常x-+ 3s;③I、III、V波PL或IPL的I LD (间侧差)值大于014ms;④III - V / I - III的IPL比大于1;⑤ 同侧V / I波幅小于015[2 ]。

本组42例 孤 独 症 患 儿 中,BAEP正 常15例 (36% ) ,异常27例(64% )BAEP异常表现为:III波波峰潜伏期(PL)延长10例, V波 波峰潜伏期(PL)延长4例,I - III波峰间潜 伏期( IPL)延长5例,III- V延长4例, V波 分化不良4例 二、EEGEEG结果按脑电图诊断标准参照冯应琨标 准[3 ],本组42例儿童孤独症中异常13例,EEG改变以失律型和慢波型居多,异常率为31% ,其中轻度异常3例,中度异常4例,重 度异常4例,并且有2例出现癫样放电BAEP与EEG两组异常率相比较,χ2=81066,P<0101,差异有显著意义讨 论儿童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精神 发育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病因学 研究涉及遗传、免疫、神经解剖、神经生化、 先天性及围产期脑损伤等多个领域世界各地 有关孤独症患病率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 一般在2~13 /万[4 ],国内报道为0128%[5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孩患病明显多于女孩, 男女比例约3~4:1[6 ]目前孤独症的诊断标准是建立在Kannner (1938)对孤独症的描述 的基础上的:① 社会交流质的障碍;② 语言沟 通质的障碍;③刻板、僵硬、重复的行为方式 和兴趣模式。

这三种孤独症突出的临床症状称 为三联征[7 ]目前对该病的成因较为新的解释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于孤独症遗传易感 性的个体所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本 文通过对孤独症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BAEP在儿童孤独症诊断中有意义20世 纪60年代就有学者认为孤独症的症状是由于脑 干部位的感觉传入和(或)信息传出障碍所 致[8 ]脑干诱发电位是用声刺激诱发的蜗神经和脑干听神经通路上不同部位的生物电活动, 它可以客观地反映听觉系统和脑干功能一般 认为各波的发生源:I波为听神经颅外段;II波 为听神经颅内段和耳蜗核;III为内侧上橄榄核 或耳蜗核;I V波与V波为外侧丘系神经核; V 波可能尚与中央核团电活动有关[2 ]这5个独 立的反应波在脑干听觉系统中有其主要的特定 神经发生源,但不能认为每一个波只是一个特 定发生源的活动,且各发生源神经自身解剖结 构受损或神经传导通路受阻,以及其它神经结 构病变的影响均可造成BAEP波幅、PL、IPL的 改变波幅一般反映受刺激后引起同步性放电 神经元的数量的多少,波幅的改变可提示早期·11·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9年第16卷第1期 JMEP1March 2009, Vol116, No11病理功能改变。

PL延长则提示从刺激点到反应 波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的缺陷较严重的病损 可引起波形难以区分IPL则反映各神经核团 之间的传导时值,为评定脑干功能的重要指 标[2 ]BAEP的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可能存在脑干机能障碍,孤独症反映不同形式的脑器质 功能失调,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干、小脑、 边缘系统及相关皮层的水平BAEP检查,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特殊的脑干神经传导通路、脑干 网状结构及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本组病例BAEP的异常表现,均可以提示皮层下(包括 脑干、丘脑等)和相关皮层功能有损害可能 本组孤独症患儿的EEG异常率为31% ,低 于冯淑瑜等报道的45%[9]EEG的异常率虽然低,但EEG与其它涉及脑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尸解及影像学改变, 多倾向于小脑及脑干病损,认为起源于脑干的 卜行纤维可能有功能障碍,从而使这些纤维联 系的神经细胞出现继发性功能障碍,致使患儿 的感觉输入发生障碍而产生孤独的症状这些病理方面的推测与我们从电生理学方而研究到 的结果大体相符儿童孤独症是慢性病程,目前还没有特效 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 为重要参 考 文 献1 HunsingerDN, Ngyen T, Zehraski SE, et al . Is there a basis fornever phar macotherapy of aurism. Life Scierces . 2000, ( 67) :1667 - 1682.2 潘映福.临床诱发电位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51, 355 - 357.3 冯应琨主编.临床脑电图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221.4 Fombonne E. The epidemiologyof autis m: a review. PsycholMed.1999,29: 769 - 786.5 罗围武,林力,陈榕,等.福建省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调查.上海精神医学. 2000, 12(1) : 3 - 5.6 沈渔邨,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163 - 165.7 李思特.孤独症的过去和现在,罕见疾病杂志. 2005, 12 (5) :36 - 37.8 Omtiz EM, Ritvo ER Perceptual inconstancy in early infantile au2tis m. Arch Gen Psychiat . 1968, 18(1) : 76 - 98.9 冯淑瑜,张继永,朱明芬,等.儿童孤独症213例病例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3, 11(2) : 84 - 86.(2009 - 01 - 12收稿)《 光明中医 》 杂志2009年征订征稿启事《 光明中医 》杂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 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科技 综合期刊,刊号CN11 - 1592 /R,ISSN - 8914。

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月20日在北京出版以广 大基层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科技、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 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 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万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