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肾藏象理论研究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39.50KB
约38页
文档ID:49255223
肾藏象理论研究_第1页
1/38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一、生理特性:主蛰守位 1.主蛰: 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 2.守位: 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对“肾者主蛰”进行了分析: 《说文》:“蛰,藏也藏者,善也,善必自隐……凡虫之伏为蛰 ……《传》曰:‘和集也’其引申之意也”《辞源》:“和集, 和协安抚,同和辑《内经》藏象学说肾主蛰,“蛰”之意有三: ①为藏伏肾为阴中之阴,以静藏为其基本特性,犹如自然界冬季,很多昆虫及蛇、熊罴之类冬眠于洞穴之中,至惊蛰时节,阳气升 动才振苏活动; ②为蕴含强大生命力肾虽为阴中之阴,但内蕴强大生机,凡繁衍 生殖、生长发育,莫不赖肾脏作用,故五脏虽皆“藏而不泻”,而肾 脏独以“蛰”喻之犹如虫兽冬季虽隐伏,而其生命坚固,来年便开始活跃繁衍;“肾者,主蛰,封藏之本”释 义③为和协阴阳、和利精神肾脏为一身之根本,凡脏腑阴阳周身生 命活动,皆赖之以协调和畅,《灵枢·本神》:“肾藏精,精舍志 ”,“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此从病理言之,肾脏病 而不能和协阴阳,则或为手足热,或为手足寒,成热厥与寒厥之病 肾病根本不固,五脏皆因之而不安静又五脏虽皆藏神,称“五 神脏”,但神以精为基础,肾藏精,肾脏精气充足,人之精神才能 和利,此点在敦煌医经残卷《明堂五脏论》中亦有论及,其谓肾脏 有“和利精神”之作用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生骨髓,因而产生作强、伎巧实验用补肾法和补脾法对SD系大白鼠躯体反应性的影响,补肾法最为明显,表现在大鼠动作强劲有力,反应灵巧唐容川《医经精义》:“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作,髓在骨内,髓作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精以生神,精 足神强,自多伎巧髓不足者力不强,精不足者智不多《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肾气盛则精神健旺,筋骨强 劲,动作敏捷,同时生殖能力也正常,胎儿从而化生肾气充盛 的人,动作轻劲而精巧灵敏附:君火与相火君火:即心之阳气,心之生理之火,又称心火; 相火:相对于心火,生理状态下各脏腑的阳气,又称少火 壮火:病理状态下是各脏腑的亢盛之火肝之相火称为“雷火” “龙潜海底,雷寄泽中” 肾之相火称为“龙火”君火与相火的关系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下页图) 君火相火君火与相火之间的关系即心火, 指心之阳 气及其化 生的心神指心火以外 的其他脏腑 之火,即各 脏腑的阳气其中肾之相 火又称龙火 ,肝之相火 又称雷火生理之火称为少火, 病理之火称为壮火调控明著守位关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龙潜海底,雷寄泽中” 以心肾而言:心神清明,机体生命活动有序稳定,相火自然 潜藏守位以发挥其温煦推动功能;肾阴充足,涵养相火, 相火则潜藏于肾中而不上僭。

同时又“心肾相交”:明·周子慎《慎斋遗书》:“心肾 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 升,又因心气之降 包括: 心肾相交君相安位水火既济精神互用水火不济 心肾不交 君相不安其位 精亏神逸病理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 肾位居下,故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以生神,为气、神之源;神 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 ,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 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足,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 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病理:心肾不交 君相不安其位水火不济精亏神逸肾阴不足:腰膝酸软, 耳鸣、眩晕,男子梦遗 ,女子梦交等 心阳偏亢:心悸怔忡, 心烦、失眠、多梦阴虚火旺水气凌心心肾阳虚水泛,水寒理 化,上凌于心:肾:形 寒肢冷,水肿,尿少 心:心悸,短气,胸闷二、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1)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生理功能主要生理:肾气的闭藏作用和激发作用将精气藏于肾 ,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在体内无故流失,为精气 在体内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条件。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 而藏之”(2)肾精的构成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体,加之部分后天之精融合而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形成胚胎后天之精: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藏府之精(部分) 合成 肾精 (3)肾精的作用 ①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素问·上古天真论》A.促进生长发育肾中精气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肾精 年龄 生长发育 天癸 生殖逐渐充盈 幼年 齿更发长,骨骼生长,身体增高 未至 无比较充盛 青年 发育成熟,智齿生长,骨骼长成 至 有: 男:排精女:月经充 盛 壮年 身体强壮,精力充沛 盛 正常衰 少 老年 发脱齿落,形神衰老 竭 丧失 男:无精女:闭经B.主生殖B.主生殖(肾主生殖繁衍)肾精 天癸 男:精气溢泻 胎孕乃成女:月经时下天癸:是人体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 具有促进人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的作用 C.化生血液(血之源头在于肾) 肾藏精 髓 血 《侣山堂类辨·痘论》:“肾者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 ”D.抵御外邪肾藏精——正气 体质强壮,生命力强邪不易侵 化生促进生殖成熟 维持生殖功能男女 交媾生化②推动和调控脏腑气化:肾精化生肾气,肾气分肾阴和肾阳两部分。

其中:肾阴是一身阴气的根本,五脏之阴皆以此为根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五脏之阳皆以此为本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下页图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 (4)肾的功能是封藏肾精生理:封藏肾精,摄津,固胎,主纳气,生二便病理:肾气不固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构成、资助、促进、协调 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肾中精气的盛衰是机体生、长、壮、老、已之根本;齿、骨、发 的生长状态是肾中精气的外候,是判断机体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 客观指标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之间的关系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凉润 宁静 抑制 沉降 温煦 推动 兴奋 升发对立协调肾为五脏阴阳之本“久病及肾”之说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肺阴 心阴 肝阴 脾阴 胃阴肺阳 心阳 肝阳 脾阳 胃阳协调对立五脏 之阴 气, 非此 不能 滋五脏 之阳 气, 非此 不能 发2.主水(1)、含义: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故肾称“水脏”《素问·逆调论》“肾者 水脏,主津液2)、生理: 主要体现两个方面:①肾阴和肾阳 对整个津液代谢过 程中的各个脏腑器 官都有调节和促进 作用(如右图示)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阴肾阳有促进脾肺 等脏输布水液的作用。

②肾脏本身就是津液输布和排泄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 环节即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是依靠肾的气化作用:“肾阴为合”:合,能使清者上升,复归心肺,以保持体内一定量的水液,并 生尿“肾阳为开”:开,使浊者下降,流入膀胱,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液及废物,即 排尿 肾阴肾阳平衡,气化作用正常,开合有度,分清别浊, 调节水液排泄 病理:肾阳不足蒸腾气化作用无力,使清者不上升 小溲多而清澈推动无力,使浊者不能下降 尿少、尿闭肾阴不足津液减少阳偏亢主开,使浊者下降尿少(黄)而利3.主纳气(1)、含义: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2)、生理肺 宣发 呼气肃降 吸气 清气降纳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肾纳气功能实际是肾气封藏作用在 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3)、病理 “肾不纳气”: 肾气衰减,摄纳 无力,出现呼吸 表浅,呼多吸少, 动则气喘等病理 表现肾的 摄纳肾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认为人体呼吸功能,虽由肺所主,但是 自然界清气的吸入降纳还必须依赖于肾气的摄纳作用,才能使肺吸 入清气达到一定的深度。

肾主纳气的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 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说明人体正常的呼吸运动与肺肾之间 密不可分的关系世医对此论述详尽,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 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因此肾中精气阴阳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均可导致肾主纳气功能失常argue肾主纳气的研究肾气摄纳肺吸入清气的途径:一是三焦,二是经络首先,三焦是气升降出入运行的通道古人认为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气的吸入和肃降作用通过三焦下行,再加上肾的摄纳作用 配合而到达下焦其次,肾主纳气可通过经络的联系作用而实现《灵枢·经脉》 :“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隔,入肺中…其支者,从 肺出络心,注胸中通过经络加强了肺肾之间的联系,由肺吸入的清气,依靠肺气的肃降,肾的摄纳潜藏,通过经络而下行,发挥 其营养全身的作用如《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卧与喘如果肾气虚损不 能潜藏于下,影响到肺,就可以产生咳嗽等症; 《素问·示从容论 》“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 吸入肾与肝张仲景《金匮要略》:张仲景《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 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开创了药物补肾治疗呼吸异常之先河, 其肾气丸治疗喘证沿用至今《备急千金要方》:“肾病…其气虚 弱,呼吸少气南宋医家扬士瀛首次明确提出肾纳气理论:“知气 之出于肺,而不知气之纳于肾用药摸棱,往往南辕北辙矣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凡咳嗽暴重,动引 百骸,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收气归元也,当以补 骨脂、安肾丸主之,毋徒从事于宁肺 此论得到明清医家发扬光大,以之解释肾虚喘咳的病机,指导喘证的治疗,渐渐形成了实喘 治肺,虚喘补肾的两大辨证纲领,对临床治疗喘证起到了极其重要 的指导作用还有学者据根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主宰和调节作用,提出肾主纳气不仅摄纳呼吸之气,而且包括对脏腑气机的摄纳和调节 ,肾主纳气是对肾藏象生理功能和脏腑气机活动的高度概括肾不 纳气除了影响肺呼吸功能外,还可导致:心火上炎、肝阳上亢、胃 气上逆等病机变化三、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齿为肾之标2.在窍为耳及二阴(如何理解肾主二便??)3.在志为恐4.在液为涎5.与冬气相通应命门:生命的关键、根本命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命门与肾联系密切,难以分割肾阳——命门之火肾阴——命门之水1.肾主小便,即肾开窍于前阴。

肾主水,主持和调节津液代谢,对 尿液的生成及排尿影响较大,故肾称“水脏”、肾主小便:肾主水,是指肾中精气之气化作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①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是脾、肺、胃、肠、三焦和膀胱等脏腑对津液气化的根本,在整个水液代谢过程中,肾的气化功贯穿始 终,所以,它是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中心环节②肾脏本身就是津液输布和排泄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 即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是依靠肾的气化作用:“肾阴为合”,“合”能使清者上升,复归心肺,以保持体内一定量 的水液,并生尿;“肾阳为开”,“开”使浊者下降,流入膀胱,排出体内 多余的水液及废物,即排尿肾阴肾阳平衡,气化作用正常,开合有度, 分清别浊,调节水液排泄如何理解肾主二便?argue病理: 肾气不足,固摄无力,如小儿肾气未充,常见遗尿;老人肾气已衰,控制小便的能力减弱,甚则小便失禁;肾阳虚,蒸腾气化无力者,使清者不上升,而小溲多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