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面子》的跨文化意义[摘要]影片《面子》围绕着主人公小薇如何维持自己的“面子” 展开故事主线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部追求爱情的影片,但实际上 影片展现了中美两种强弱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碰撞和冲突本文 以电影《面子》为切入点,从影片所表现的双重文化特征、双重文化冲突 和强弱文化语境对“面子”意义的不同理解的角度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 以减少对对方文化的信息误解,实现中美文化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关键词]留面子;文化冲突;强语境文化;弱语境文化;跨文化 交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Z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两种不同的文化 在交流中不断进行接触、摩擦、冲突、渗透和调和如何缓解跨文化交际 中的刃盾与问题,加强中美双方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和交融,进一 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亦随之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文化是由世代 传承至今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传承”意味着交际,没有人际交流,文 化即使存在,也将自生自灭,无以延续文化动态发展的特性使得它无法 离开交流或交际,而文化背景不同的行为源与反应者之间的交际就产生了 跨文化交际这里我们主耍探讨的是跨文化交际,即指对不同民族文化中 面对面的个人交际比较,简单来说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包括 面对面交谈、书面交流、非语言交际、对行为遗迹的反应等)会是什么样、 为什么会那样以及如何避免出现消极不利的后果。
因此在中美的跨文化交 际过程中,要求双方首先要认识到不同文化存在的优异面,其次在继承和 发扬本土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以开阔的胸怀,兼容并包,接受不同的外 来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中国人离开自己的祖国移民到美国追寻自己的 梦想当这些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移民来到美国 个与中国文化大相 径庭的异国他乡,他们热烈拥抱美国的生活和美国的价值观,努力地将自 己融合到当地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娱乐甚至参加当地的政治、 宗教活动,后来成功地成为美国的正式公民,并在美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繁衍后代然而,从小在中国所习得的文化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早已如血 液一样流遍全身,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也正是这些 流淌在身体里的中国文化血液,使那些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在其父母的 影响下,也深受文化的影响在长期地潜移默化下,这些在美国文化 背景下生活的美籍华人和华裔美国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同 时拥有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双重文化身份中美两种异质文化和生活方式 的矛盾与冲突在这个特殊群体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在两种文化的交 汇地带求得生存,他们无法避免地要选择如何安排中美文化在内心的位置 以及妥善处理文化冲击和融合所带来的影响。
由伍思薇在2004年导演的影片《面子》(??Saving Face??)就是这 样一部充分展现了中美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反映身处文化交汇地带的特殊 群体的精神困境及特殊行为模式的代表性作品由于文化具有隐性系统的 属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使得我们只有通过对这个特殊群体的交际行为或 牛活方式进行文化研究,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美两种文化特征在他们身 上的影响本文尝试以跨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该影片,希槊通过对影片中一 些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找出其背后所代表的一些文化内涵,从而提供更好、 更有效的交际策略,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出有利的贡献一、影片中凸显的双重文化特征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所思、所言、所为都离不开文化的制约人的交 际行为受制于文化因素,而从文化的广义上来讲,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总和,还是特定人群的整个生活方式文化人类学家指出文化 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既涉及日常生活和习俗,也涉及隐藏在习俗之后的价 值观念跨文化交际学就是以这种广义文化为基础,着重研究文化因素如 何影响到人的交际行为以及人的交际行为反过来如何塑造文化众所周 知,文化背景影响人们的交际行为,而交际行为同样可以反映交际者的文 化背景。
当文化的方式被放置到异域的美国文化时空中,一种文化认 识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就爆发了《面子》就是这样一部处处充斥着中美文 化特征的影片为了更好地表现其双重文化特征,影片特地选择了一个身处美国纽约 皇后区的华人新移民主要社区法拉盛Flushing作为故事的发生地点一 提到纽约,使人不禁会联想到它的象征 个典型代表美国文化的国 际化的大都市;一提到华人社区,则会让人联想到其背后所代表的那种含 义 中国人的聚居地(类似城China Town的地方)和文化 在美国纽约皇后区居然有一个这样的华人社区,这让人不得不想到这个地 区以及居住在这里的人的双重文化身份导演把故事设计到这样一个体现 双重文化特色的地方,可见其良苦用心影片不仅选择了以纽约华人社区为故事的发生背景,同时连出演的人 员也主要是以华人演员为主正如影片中华人演员时不时所使用的中英混 杂的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一样,主人公小薇Wil也是一个具有典型双重文 化身份的角色对在美国土生土长的28岁年轻女性小薇来说,人生是一 场永不停歇的内心挣扎,她试图在美国当一个前途无量的医师,同时也得 努力在家中当母亲的孝顺女儿虽然自己住在单身公寓里,然而就像她每 星期去拜访外公家所搭的捷运七号线一样,小薇永远都在这两个不同的世 界來来去去。
在美国生长的她接受了美国追求的文化价值一一民主、自 由、个人主义,然而在内心深处里却一直害怕会因为她的性取向不仅会让 自己,而且会让母亲甚至是整个家庭被所在华人社区中的其他华人逐渐疏 远,因此她被迫戴着“面具”,接受母亲的安排,每星期五在中国城的聚 会上,和一名单身的华裔美国人相亲这些场景都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美 国的华人社会一一在美国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更为凸显的双重文化特 征二、影片中凸显的双重文化冲击在对群体性行为进行研究时,从文化本质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人只属 于一种民族文化和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在行为上就像一个思想单一的 人,带有特殊排他的个性然而当人离开自己熟悉的文化来到其他不同的 文化时,就会相应的遭遇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 conflict)□文化 冲击最早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Oberg提出来的,他将文化冲击定义为一 个人对新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文化冲击可以体现在如语言、饮食、服 饰,甚至行为举止、人口密度、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在一个崭新的文化 环境中,种种原因使受到冲击的人无所适从,甚至使整个的心理平衡和价 值判断标准完全丧失在经历文化冲突时,感觉是因人而异、复杂多样的, 通常会导致人在文化传统及心理上的失落、焦虑、沮丧、孤独、优柔寡断、 闷闷不斥、易怒与思乡情绪陡增等情况的产生。
在这些感受的挤压下,人 们会产牛很强的潜意识的保护心理对于新环境采取一种防范和排斥的态 度,他们常试图保护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何在美国各 州会存在大大小小的华人社区或中国城,同时也可以说明为何这个特殊群 体明明成为了美国公民,却依然会在他们身上发现中国文化的影子影片中所设计的矛盾主线:小薇压抑着的同性恋情小薇身上那种双 重文化身份的矛盾让她一直活在极为矛盾的自我斗争中在接受美国文化 教育下长大的她,追求自由、渴望爱情这些特点使得她勇敢地直视自己的 感情世界,承认同性恋的身份,在遇到薇薇安Vivian的时候她勇敢地追 求自己的幸福在美国的同事和朋友面前,她毫无隐瞒地直白自己同性恋 的身份,坦然承认自己的爱情然而在另一方面,流淌在她身体里的中国 文化限制了她对这份爱情的处理,在面对传统社区中的华人,尤其是在传 统保守的母亲面前,她一直都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和她的爱 情一方曲在思想保守的家庭里扮演好女儿,一方面却想忠于自己的感情, 无惧世俗眼光去自由恋爱止如许多面临文化冲突的人一样,在两难的抉 择和强大的家庭压力下,为了试图保护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小薇选择了 退缩,面对深爱着的薇薇安始终有所保留。
薇薇安灰心而远赴巴黎,小薇 伤心地抱着母亲痛哭,这些情节让观众随着小薇的矛盾替她的爱情揪心不 已在中美文化的冲突与排斥中,小薇在文化冲击面前,陷入了一种无 能为力的两难处境,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带岀了影片的整个故事这 些都证明了文化冲击所带来巨大的震撼力,通过影视中的情节设置,导演 把这些震撼都清清楚楚地表现在这部影片《面子》里那么如何在中美文 化中架起一座桥梁,让异质文化中的人互相了解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 中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对两国不同的文化感悟和理解为前提,进而实 现中美文化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三、象征着强弱两种语境文化的中美文化对“面子”的不同理解从 影片的片名中我们就可以轻易得知这是一个紧紧围绕“面子”所展开的故 事不可否认,“面子”的意象可以引起很多丰富而重要的联想大约19 世纪开始,“face” (?? “面子”)的概念在英语和法语中的意义得到了延 伸,它可指“荣誉”或“声望”,但其使用者和使用的语境相当有限相 反,在汉语中,“面子”概念使用的语境相当广泛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 更强调个人及其所属群体的团结和荣誉,强调社会交往中的相互关系由 于每个人都想被人尊敬,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认同,因此如何维持“面子” 的问题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冲突中是否维持“面子”或自尊是依据 不同的语境文化而定的在一切需要沟通交流的场合,所有文化的人们都 试着维持“面子”,即在公众中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1976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超越文化》 一书中提出强语境(High Context)文化与弱语境(Low Context)文化他 指出在强语境交际中,绝大部分信息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信息中;弱语境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 于清晰的编码中霍尔强调,任何文化都兼有强语境和弱语境的某些特征, 但是大多数文化还是有着明显的倾向性的大部分亚洲文化,例如中国文 化以及拉美文化、非洲文化可被看做是强语境文化;而美国、德国、瑞士 及多数北欧文化则属于弱语境文化在象征着强语境文化的中国文化中,成员普遍都崇尚集体需求和目 标,喜欢将人群区分为“我们”或“他们”,认为只有“我们”才代表着最高的认同,关心外来者进入“我们”的子时,是否能举止恰当,不太关心外來者究竟是如何想、其真实的态度或感情如何然而在象征着弱语 境文化的美国文化中,认为“我”自身的认同才是最高的认同,个人权利 比群体责任更值得重视,因此个体的价值、需求、目标都高于群体。
大部 分的美国人都认为只有用语言才能清楚地表达出其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沟 通的成败全在于一个人是否能恰当和准确地表达其思想针对华人倾向于采取被动、宽容和回避的处理方式,美国人则更多地采取独断的处理方式, 倾向于采取主动出击、解决问题的方式,即倾向于强调立即、直接处理与之相关的矛盾如何在冲突中维持“面子”或自尊?不同的文化类型决定了不同的保 全面子的方式,中美两种文化各自采用了不相同的处理方法大多数的中 国人都倾向于选择追求积极的面子,而大部分的美国人则倾向于选择追求 消极的面子从心理动因方面来看,积极的面子谋求“群体包容”,而消 极的面子则谋求“个体自治”在积极的面子中“面子”不仅具有极高的 价值,还对他人具有控制和支配的作用主要包括“要面子”(Face-assertion)和"给面子” (Face-giving)0 a要面了” 指人们生 活在群体当中,要求群体能接纳、保护和包容自己的需求给面子”是 群体中的英他人鼓励、支持并满足个人对包容、接纳和承认的需求而消 极的面子主要作用是维护自我的最起码的尊严,不具有对他人的控制和支 配作用主耍包括“挽回面子” (Face-restoration)即耍求自我的自由、 空间,避免他人侵害个人的独立自治;“留面子"(Face-saving)即表现 出对他人自由、空间和某种孤僻的尊重。
在影片中,成为美国公民的那些华人始终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