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三黑和土地》教案范文

1518****09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69KB
约20页
文档ID:237034355
六年级《三黑和土地》教案范文_第1页
1/20

六年级《三黑和土地》教案范文 《三黑和土地》这首诗歌通过歌颂翻身农夫的喜悦心情和对将来美妙生活的向往,预示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的生产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了六年级《三黑和土地》教案,希望大家喜爱! 《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 农夫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日打算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适, 就想发芽, 抓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望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爱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经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他又在准备: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三黑和土地》学问点 多音字 溜:liū(溜冰) liù(大溜) 散:sǎn(散漫) sàn(漫步) 钻:zuàn(钻石) zuān(钻孔) 近义词 暖和——温煦 合适——符合 顿溜——顺当 松散——疏松 舒适——舒适 抓紧——赶快 打算——筹备 叫唤——鸣叫 招呼——呼喊 反义词 暖和——寒冷 松散——紧密 舒适——难过 喜爱——厌烦 笑嘻嘻——哭啼啼 理解词语 恨不得:急迫希望(实现某事);巴不得 土疙瘩:土结成的块状物。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集、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通畅顺当;没有阻拦 松散:①(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②关系不亲密③(制度、纪律等)执行不严格本文指土壤疏松 荞麦:一种草本植物,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白霎霎:形容很白 蝈蝈儿:一种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擅长跳动 蹚:从浅水里走过去,也指从雪地、草地等走过去 招呼:呼喊 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 翻身:比方从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下解放出来 笑嘻嘻:形容微笑的样子 句子解析 1.农夫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统领全文,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夫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烈地举止表现出来 2.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給细细打碎 作者运用先概括后详细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出三黑翻地,然后围绕这一层意思,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酷爱之情。

3.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望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好像看到了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夫的希望 4.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呼应开头,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农夫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仔细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为什么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通过自己的劳动,土地变得平整、松散,在三黑看来“简直是一张软床”,为麦籽儿打算“这么好的床”,是华蜜的,而三黑以前不曾拥有自己的土地,虽辛勤劳作却不曾拥有这份华蜜,所以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3.诗歌呈现了哪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小标题 诗歌呈现了四幅画面小标题:(1)喜获土地;(2)劳动场景;(3)所见所闻;(4)将来畅想 4.第一至三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方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营造了极强的画面感:农夫有了土地像旱天的鹅见了水,“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还恨不得尝一尝泥土的味道,变成种子在土里面躺一躺。

农夫对土地的珍视与酷爱之情立即由抽象变得详细可感 5.诗中的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三黑是一个翻身后的农夫,面对着获得的土地,他内心充溢了酷爱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是他生活的希望所在,在三黑眼中土地是最珍贵的东西所以他是那样细心地热忱地侍弄土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溢着无限爱意 该这篇课文后我相识到土地对于人们的重要作用,土地给人们供应了大量的物质资源,甚至赐予人们无穷的精神力气,人们对土地充溢了深切的情感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3小节):总写酷爱土地拥有土地的农夫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其次部分(第4-8小节):精耕细作三黑极其兴奋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 第三部分(第9—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情进行了对比 第四部分(第13-14小节):美妙向往三黑对明天的美妙生活充溢希望 第五部分(第15小节):心如蜜甜三黑兴奋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尝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夫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 品尝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方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呈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夫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酷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诞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供应衣食所需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向往着将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华蜜美妙的生活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老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子的农夫对土地的情思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三黑”是主子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呈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老师随机订正字音 3、老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背景学问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其次人”苏金伞于1932年起先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 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夫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到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珍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夫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提示: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三黑对土地的酷爱之情,体会他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畅想他对将来美妙生活的向往可以读给同桌听,两人相互评价 5、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思索: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变更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夫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夫对土地的酷爱之情,呈现了他们对将来美妙生活的向往)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农夫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样高兴的情景 其次部分(第4—8节):写三黑翻地耙地,同时观赏着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第三部分(第9—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情进行了对比 第四部分(第13—14节):写三黑的准备 第五部分(第15节):收束全诗,点明中心——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小标题示例:获得土地,异样高兴;翻地耙地,开心劳作;今昔对比,改变巨大;酷爱土地,向往将来;翻身做主,心情甜蜜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师生共学诗歌第一部分,感知农夫与土地的关系 (1)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第1—3节,思索:哪节诗清晰地告知我们农夫与土地的关系?(第1节诗) (2)师生共同品读第1节诗 ①理解“农夫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 预设:这是诗歌的首句,详细阐述了农夫和土地的关系。

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农夫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当佃户,虽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同;也和农夫靠出卖劳动力给地主当雇农,地主说“这块地归你种吧”,这样也算是“有了土地”不同现在,农夫真正做了土地的主子,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华蜜的生活 ②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夫对土地的依靠、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烈、兴奋的心情) (3)学生反复品读第2、3节诗,感受农夫有了土地后的高兴心情 ①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如:分组朗读、想象画面读、配乐朗读等 ②赏析这两节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