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乐府诗文集:相和歌辞《代悲白头翁》阅读

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66KB
约6页
文档ID:256432514
乐府诗文集:相和歌辞《代悲白头翁》阅读_第1页
1/6

乐府诗文集:相和歌辞《代悲白头翁》阅读 乐府诗文集:相和歌辞《代悲白头翁》阅读 代悲白头翁 唐代: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季节不知又有谁还能望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已经望见了俊秀挺立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此时此刻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照旧对着随风飘舞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照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一样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当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不过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洁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注释 代:拟白头翁:白发老人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全唐诗》又作“代白头吟”《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 坐见:一作“行逢” 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公子”两句: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又作“开”、或“丈”,皆误 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立府宅 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 须臾:一会儿鹤发:白发 古:一作“旧”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那么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美丽,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受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将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 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详细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当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风光洛阳是唐代的东都,非常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明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不过时间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期望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飘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事实上是由大自然的改变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消逝而感慨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 《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譬如,形象地表现世事改变很大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那么提醒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美丽、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慨,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表达白头翁一生的经验。

白头老翁曾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孙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光禄池台文锦绣”两句,以历权臣贵戚的豪华奢侈,表现白头翁以前历过的一段富贵生活不过,一旦生病苍老,就无人理睬,三春行乐只好让给别人了这个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但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憧憬,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怜悯,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慨美貌的少女转瞬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两句,一切都犹如过眼云烟,快速消逝了!往日繁华喧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群的鸟雀在清冷的暮蔼中发出几声凄苦的悲鸣末句的最终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譬如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但排沓回荡,音韵美丽,更在于强调了时间消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心情,真实动情。

花相像”、 “人不同”的形象譬如,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比照,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受,能够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比照,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比照,不但是因为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因为要包括全部不能驾驭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或许,所以产生了许多关于这诗的附会传闻如《大唐新语》《本领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真被害,应了所谓“诗谶”的说法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疼惜诗人的才华,怜悯他的不幸,也说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历,而自成一种清丽宛转的风格它还吸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争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奇妙交织运用各种比照,发挥对偶、用典的特长,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可见他一生遭受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心情的思想根源这诗深厚的感伤心情,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