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居易故里

卢卡****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79KB
约3页
文档ID:235158002
白居易故里_第1页
1/3

白居易故里  白居易故里 - 简介  白居易故里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关于白居易名字的来历,东郭寺村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东郭寺村地势低洼,一度积水成患白居易出生时,男人们都出去排水了,妇女们急得在家里烧香祷告就在此时,44岁的白季庚老年得子,其18岁的夫人陈氏生下一个男婴,祖父白湟就给孙子起名“居易〞,意思是希望孙子能得到一个容易居住的地方 新郑于是也就成了白居易的故里  白居易故里 - 历史传说  传说白居易幼时身体娇弱,却是个聪明绝顶的神童长到半岁时,妈妈时常抱他到屏风前,教他念字看画生下六七个月,小居易就会认“之〞、“无〞二字了,此事一时传为奇闻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非常刻苦,后来忆及青少年时代的求学情景,他撰文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致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成厚茧〕〞在良好的教育下,白居易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通音律〔音乐〕,10岁能解读诗书这些经历,造就了白居易这位出色的诗人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事,很少有人注意到,白居易还是一位为民称道的好官。

  白居易12岁那年,河南一带发生战事,白季庚便送儿子到越中〔今江浙一带〕避乱从此,白居易就分开了故土新郑,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中原文化是白居易成长为一个伟大诗人的肥沃土壤,虽然只在故土新郑生活了12年,但白居易对养育他的这片热土非常热爱,故土的一草一木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化的印象据?新郑县志?记载,分开家乡44年后,从苏州卸任返回洛阳途中,56岁的白居易特地取道新郑,他来到溱洧河边停留了很久很久,面对满天晚霞,无限乡情涌上了诗人的笔端:  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不见如云女,但闻芍药名  童年时代,白居易常常来到新郑溱水河畔玩耍从白居易这首感念童年生活的诗中,我们清楚可以感受到诗人故土的溱水河当年河水潺潺,游人如织燕啁莺啼,蜂飞蝶舞的诗情画意!  诗写成后已近黄昏,白居易策马回到阔别多年的东郭寺,在自家老宅里停了一夜这天,一夜无眠的诗人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写在了一块石碑上,表达了他对哺育自己的家乡的一片真情可惜,这块石碑如今已经丧失了  诗人还作了?宿荥阳?一诗史料记载唐时新郑属于荥阳郡管辖,诗中以大代小,“宿荥阳〞实指诗人宿新郑诗云:  生长在荥阳,少小辞乡曲迢迢四十载,复到荥阳宿。

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追思儿戏时,宛然犹在目旧去失处所,故里无宗族岂惟变市朝,兼亦迁陵谷独有溱洧水,无情照旧绿  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记忆是“宛然犹在目〞,对故园的感情是何等真挚  白居易在东郭宅度过了童年时代,其祖父白湟作古后葬于新郑辛店镇新郑白氏约有十万余众,广布于禹州、许昌等14个县市,追根溯源,均系白居易的后裔无论徙居何处,白氏后裔都认定新郑是他们的发祥地和第一故土每年农历7月15日,白氏后裔都返回新郑祭祖,久而久之形成古会,一直沿袭至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