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晓风、沈石溪、冯骥才写作特色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57.83KB
约11页
文档ID:49442665
张晓风、沈石溪、冯骥才写作特色_第1页
1/11

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等,台湾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现 71岁(2013年) 张晓风 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曾 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最后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任教东吴大 学和香港浸会学院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 散文家”之一阳明大学创校以后就来此校任教,一直担任该校通识教 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 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 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 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 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 入哲理,不断开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 》、《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 珞敲冰 《张晓风自选集》中的《行道树》一文,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七 课一.在总是微笑轻柔的姿态,永远 善意的呈现事与人之间的关系, 甜美中不失条理。

二.擅於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 由小见大,亦由杂乱中理出天地 自然造物者的灵机与训诫 散文风格特点 一、情真——善于感恩的博爱情怀具体表 现在 1、对自然的热爱与虔诚2、以乡愁为表现形式的诗化了的中国情结 、故园情结 3、对亲情的呼唤与感恩 4、对爱情的体验与感悟5、对师友、对一切善良的人们的博爱之心二、理达——学者散文的智性挥洒 1、对人生、生命价值的思索 2、对世界外物的独特感悟3、对古今中外典籍的广泛涉猎与新颖论说三、语美——仪态万方的诗性语言1、语言的陌生化是晓风诗性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对比喻等 修辞手法的超常规运用;对量词、动词的变异运用;创造性 地改变词语配置方式)2、语言的音乐性是构成晓风诗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环节(她能 熟练地运用多变的句式,把古典诗词语言引入其散文创作 ,形成一种古韵之古风,善于运用叠词叠词的选用一方面 起着舒缓节奏的作用,多个叠词的使用酿就了音节的回环 之美) 3、语言的感性化是晓风诗性语言的重要特征感性化的语言 即为既具艺术的理性,又充满着生命的激情的可感的语言 正是张晓风这种随性情所至的挥洒淋漓才达到了苏轼所说 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情感 一. 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 性的虔诚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 二. 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 三. 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 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语言特点 1.有宗教特色的语言2. 语言古典3.善用诗词表达(一)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 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二) 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余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 理交融的雅致语言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 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三)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余娴熟地运用了描写、 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的笔 法、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 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叙事的小说化特点 〈2〉 余散文中的剧场效果 全书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 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他从史学家和文人 的角度出发,深刻探究社会问题,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 向、透析社会现象他凭借着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寄情于山水 风物,深刻的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人生的真谛和文 化灵魂孜孜以求的探索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 省余姚县桥头镇(今余秋雨属慈溪市),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 、文学家、散文家、作家、中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现任中 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

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 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海内外读者 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 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国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 的杰出贡献文化散文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现为中国当 代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 专业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 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 百多万字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 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家 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沈 石溪,原名沈一鸣 他的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 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的小说容易刺破人类文 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 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 态的生命 冯骥才,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 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 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曾经任天津市文联 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 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 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 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 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 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 观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