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注042017.12.28 星期四▏编 辑: 张静静▏美 编: 陆薇薇昔日生意火, 如今钱难挣; 何时抽新枝, 转型在当下 把脉问诊 纵观关林市场洛阳专业市场 调查报告“一个市场的兴旺与发展有时并非人为营造 的, 而是在历史积淀中一点点形成的 ” 这是在专 业市场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恰恰说明 了关林市场形成的原因 据关林庙碑记载:“内葬灵首, 汉时有庙 ”“历 晋唐明……数百祀于此 ” 出于对关公的敬仰, 关 林庙会因此产生, 至明万历年, 关林已形成数万人规模的 “关王冢会” , 后几经时代变迁, 庙会规模越 来越大, 交易活动逐渐增多, 终于, 在20世纪80年 代形成了关林市场 浩洋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司马杰作为较早一批 进入关林市场做生意的老板, 经历过摆地摊, 进铁皮 房销售, 到退路进店等多次变迁如今, 他和其他商户 一样, 面对着这个从十几岁就打拼的地方, 感慨万千司马杰说:“全国有许多批发市场, 它们或因 产业相聚, 或因人相聚, 关林市场则是因文化产 生, 从历史中走来的, 它之所以被历史选择, 不单 单是因为人流聚集, 还因为洛阳的地理位置以及 历史文化, 关林市场在改革开放的窗口打开之后, 不仅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商机, 也为洛阳百姓 提供了就业以及创造财富的机遇。
”■ 记者 张人杰“人生, 就像关林市场, 到哪里都 有出口; 生活, 就像红旗街, 开进去 就不能调头; 心情, 就像皂角树街, 熙来攘往起伏跌宕……当你跑遍关 林市场, 你就看透了人生; 当你认识 关林市场, 你就了解了洛阳 ” 虽然, 这只是网上流传的关于关 林市场的一个段子, 但是足以看出 洛阳人对关林市场的情感 关林市场这个始于明朝、 曾经在 20世纪80年代登上过 “全国批发市场 冠军” 宝座的专业批发市场, 如今虽 已无法与 “徒弟” 义乌小商品市场分 庭抗礼, 但它在洛阳仍具有鲜明的代 表性, 透过它的发展变迁, 可以看清 洛阳专业市场存在的病症与挑战历史缘何选择关林01如果一个外地人问洛阳人: 关林市场怎么 去?洛阳人会问你: 去关林市场的哪一个市场? 因为关林市场太大了 当你站在龙门大道与开元大道交叉口, 你就 已经进入了关林市场的 “区域范围” , 它由龙门大 道路东的钱江家居城、 芳达市场、 关林新商贸城、 南方服饰城、 根深鞋业, 与路西的皂角树市场、 福 拉多酒店用品厨卫市场、 建材市场等市场组成, 正 是这个行业多、 品种全、 区位优势明显的大市场,打响了关林市场在国内的名头,“南义乌, 北关林” 的名号至今依旧被许多人提及。
关林市场内的许 多人也记得, 如今叱咤风云的义乌小商品城也曾 “师从” 关林市场 “那时, 关林市场耀眼得像一颗明星, 平日里 人来车往、 熙熙攘攘, 由于毗邻龙门石窟、 关林庙 等景区, 尤其到了每年牡丹花盛开的时候, 关林祭 拜大典更是人山人海, 操着各地口音的客商纷至 沓来, 在此相聚会面, 进货、 发货、 洽谈、 合作 ” 在关林市场销售服装的陈阿姨告诉记者, 关林市场 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更掀起了一波下海经商浪潮, 洛阳许多能叫得上名字的企业家、 老板都在这里 打拼过, 这里造就了老板, 也成就了自身 陈阿姨说, 关林市场兴旺的时候, 在此经商的 六七成都是外地人, 市场一日能有几十万人次进 出, 他们都是冲着关林市场的名头来的, 自己的小 店也曾有过一日往外发货几十万元的好光景, 而 今, 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关林昔日的辉煌02(资料图片)那么, 陈阿姨口中的生意难做, 是个性问题还 是普遍现象呢?生意难做, 难在哪里?生意不好, 商户的预期又是怎样的?对此, 记者在近一个月 的时间里, 多次走进关林市场调查了解 ●被蚕食的利润 冬日的上午, 凛冽的寒风毫不留情地吹进关 林市场, 有阳光的地方还能感到些许暖意, 没有阳 光的地方则冻得人瑟瑟发抖。
这场景像极了店铺 之间的生意, 有客、 有订单的店家忙着打货, 少人 问津的店主抱着暖水宝缩在店里柜台后面, 或打 盹儿、 或玩着打发时间 “十几年前, 销量好、 租金低、 利润高; 六七年 前, 销量高、 租金涨、 利润持平; 近两年, 销量降、 客 流少、 房租涨、 人工成本涨, 就算旺季有不错的销 量, 利润却一直下降 ” 从事童鞋销售的小刘告诉 记者, 批发市场已经没了曾经的价格优势, 很多产 品都是赔钱卖 “我当年进入关林市场时, 摊位租金一个月几 十元, 如今市场位置差不多的小店面, 一个月的租金至少要1万多元, 加上空调、 人工、 物流等各项费 用, 一年保守估计也要投入20多万元 ” 从事牛仔 裤销售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他家的生意2013年开 始下滑, 2014 年、 2015 年下滑得更严重, 虽然 2016年在孩子的 “” 下开始线上销售, 降低了 销量下滑的速度, 但是利润再难恢复 在记者对关林多个专业市场的走访了解中, 仅有22%左右的商户表示自家的生意有利可图, 37%的商户表示不赔不赚, 而41%的商户在赔钱 做生意 ●生意好的, 多数已转型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批发市场因为商品全、 价 格低成为许多人消费或进货的重要经济场所。
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消费者告别了 “你卖什么 我买什么” 的被动局面, 如今已经转变成为 “我要 什么你卖什么” 的主动场景正是这一供求关系 的转换, 让传统专业市场失去了曾经引以为豪的 价格优势此外, 郑州近两年的市场外迁工作以及更为 便利的交通、 物流环境, 吸引了大批原本在关林市 场经营的江苏、 浙江、 福建、 四川的客商抛弃洛阳, 选择郑州而商户自身的经营意识也存在安逸求 稳的思想, 因此, 在多重冲击之下, 许多商户败下 阵来 “经济社会一直在发展, 人们的消费需求带动 着市场一直在变化, 原本作为集散地的批发市场 由于功能单一, 生意势必难做而义乌的发展壮 大, 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 源于其背后的产业, 或 者说生产基地优势 ” 司马杰说, 也正因此, 2001 年, 他开建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 经过多年发展, 企业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服装企业, 关林市场的门 店则成了形象展示店 与司马杰一样, 关林市场还走出了如 “海鑫毛 毯” 的张彩霞、“月朗商贸” 的王海涛等一批企业 家, 他们之所以能够不畏严寒, 靠的就是顺应市场 “无形的手” , 早早地转型发展。
(下转05版)商户生存现状剖析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