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如何指导疾病治疗按五行的生克乘侮确定治疗原则和用药其优越性在于,可以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一般规律,判断疾病的发展变化、预后及转归,及早控制疾病的传变或恶化如《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这是根据肝木克脾土的规律确定治疗方法当然,并不是任何疾病都适用这种方法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所谓“有不以次”,意思是说,某些疾病不一定按五行的次序传变因此,在诊疗实践中,既要掌握五行的传变规律,又不能过于机械,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在五行学说指导下,古代医家制定了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治疗原则,在临床实践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分述如下:1、培土生金法:适用于虚劳病,如久咳肺虚,咳嗽、咳血、潮热、颧红、自汗或盗汗,兼有短气声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便溏等脾胃虚弱的症状其病理机制是肺虚耗夺母气以自养,且累及脾病,即“子盗母气”故治疗宜用“培土生金法”所谓“培土生金”,是通过健脾益气的方法,达到滋补肺虚的目的2、滋水涵木法:适用于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而致肝阳上亢的 b 证其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脉弦治疗宜用“滋水涵木法”。
所谓“滋水涵木”,是用滋养肾阴的方法平潜肝阳3、补火生土法:适用于命门火衰之证命门火衰则不能温养脾胃,脾胃运化失常则致五更泄泻,其临床表现为黎明前腹痛作泻、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治疗宜用“补火生土法”所谓“补火生土”,是温补命门之火,达到健脾的目的4、金水相生法:适用肺肾两虚的病证其病理机制是肺阴虚导致肾阴虚,或因肾阴虚导致肺阴虚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血、音哑、骨蒸潮热、盗汗、腰酸等,此为肺肾两虚之证治疗宜用“金水相生法所谓“金水相生”,是滋补肺阴以养肾水5、扶土抑木法:适用于肝旺脾虚之证其病理机制是肝旺克脾临床表现为两胁胀痛、烦躁易怒、腹泄、纳呆等,治疗宜用“扶土抑木法”所谓“扶土抑木”,是健脾疏肝6、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之阳虚、水湿泛滥之证其病理机制是脾阳虚弱,不能制水,导致水湿代谢失常临床表现为水肿胀满而兼见脾阳虚诸症治疗宜用培土制水法所谓“培土制水”,是用健脾的方法调节水湿代谢7、补北泻南法:适用于心肾不交之证其病理机制是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其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口舌糜烂、腰酸腰痛、潮热盗汗、梦遗滑精等,治疗宜用“补北泻南法”‘‘南”和‘‘北”指心和肾泻南是泻心火补北是补肾水。
8、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肝木之火灼伤肺金之证其临床表现为气逆、咳嗽、面红、喉干、咳引两胁疼痛等,治疗宜用“佐金平木法”‘所谓“佐金平木”,是辅佐肺金、平抑肝木除以上治疗原则以外, 《难经》还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和‘‘抑强扶弱”治疗原则,在诊疗实践中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