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吹绵酚壳虫防治技术探讨牡丹是一种非常美丽、原产中国的名花,有很 好的观赏、药用、油用价值,深受国内外人喜欢,近 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但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牡 丹病虫害危害也逐年加重,受害的牡丹生长势衰弱、 花色花型衰退、丹皮产量低、苗木品质差、种子产量 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也给花农造成 了重大经济损失吹棉酚壳虫是牡丹主要害虫之一, 对牡丹生长影响严重,不仅可使牡丹花朵开的量少花 小,而且还会造成牡丹叶片脱落甚至全株死亡现将 其危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 蛤壳虫特征吹绵蛤壳虫别名吹绵酚,同翅目的一种害虫,学 名为Icerya purchasio雄成虫体长3mm,翅长3〜3.5mm 虫体桔红色;触角□节,每节轮生长毛数根;胸部黑色, 翅紫黑色,腹部8节,末节有瘤状突起2个雌虫体 长6〜7mm,身体橙黄色,椭圆形,无翅,触角们节, 黑色两性虫体腹部扁平,背面隆起,上被淡黄白色蜡 质物,腹部周缘有小瘤状突起10余个并分泌遮盖身体 的绵团状蜡粉,故很难见其真面目每年完成2〜3代,多以若虫态过冬,一般4〜6月间发生严重,温暖 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虫害的发生2 酚壳虫危害症状常见寄主为牡丹、金桔、柠檬、玳玳、佛手、山 茶、含笑、常春藤、月季、海棠、鞭蓉、石榴等花卉。
常群集在叶芽、嫩芽、新梢上危害,发生严重时,叶 色发黄,造成落叶和枝梢枯萎,以致整枝、整株死去, 即使尚存部分枝条,亦因其排泄物引起煤污病而一片 灰黑,严重影响观赏价值以若虫和成虫群集于牡丹的枝、芽和叶上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招引蜂蝇,诱发煤污病,使植株生长 衰弱,枝叶变黄,枝条枯萎,芽体萎缩,叶片非正常 脱落甚至全株死亡以受精的雌虫越冬当牡丹落叶 后,可见枝干上有白色斑块状虫体分布全株在栽植密度过大、枝叶相接的牡丹园或通风不良的家庭盆栽牡丹上容易发生,如不及时防治,扩散传 播风险大3 防治措施3.1 重视修剪、合理密植 剪除过多的病枝、弱枝,改善通风条件,同时种植密度不宜太大, 尽量减少翰壳虫的发生、繁殖、传播条件3.2 人工防治 随时检查,冬季是防治 牡丹吹绵蛟壳虫的好时机可用刷子或竹片将枝干上 所有的虫体刮去,或用剪刀剪去发生严重的虫枝、叶, 并及时清理、焚烧3.3 生物防治 保护或引放大红瓢虫、澳洲瓢虫,捕食吹绵蛤,这是在生物防治史上最成功 的事例之一,因其捕食作用大,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的 目的3.4 药物防治 卵的初孵期是防治吻壳虫的最佳时期,可使用酚必治进行防治,高效渗透 性,效果极佳,如果错过卵的初孵期,可在温度相对 较高(30C左右)效果较好,其次是冬季,并用3〜5。
Be石灰硫磺合剂或速扑杀1000倍液涂抹枝干,以毒 杀越冬的雌虫和虫卵冬季防治后如仍有残留的虫体 未被杀死,可于第2年3〜4月份幼虫初孵期喷布50% 的氧化乐果或马拉硫磷1000倍药液,连续喷洒2〜3 次,即可较为彻底地杀灭此种害虫以后每年春夏之 交要不断观察牡丹叶背面及枝条上有无此虫的再度发 生,以便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收稿:201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