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厚植行健文化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贡献盐城机电力量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60KB
约14页
文档ID:212262932
厚植行健文化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贡献盐城机电力量_第1页
1/14

厚植“行健”文化,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贡献“盐城机电力量”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7年,1984年改办职教,1988年改名为江苏省盐城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盐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93年增挂盐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校牌;2005年升格为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机电分院校牌学校始终秉持“崇尚行健精神,培育双馨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积极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学校正初步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联盟办学、现代学徒制办学和国际国内合作办学相互促进的“一体两翼三融合”办学新格局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领航学校建设单位为深入了解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行健”文化,探索“盐城机电力量”,本刊编辑部王文静专程采访了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茆艾磊王文静:茆校长您好,很开心和您有一次交流的机会在采访之前我了解到,贵校精心打造了“行健”校园文化,您能介绍一下“行健”文化的内涵吗?茆艾磊:谢谢您对我们学校的关注。

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倡导文化、拓展内涵、塑造精神、提升品位”的文化育人顶层设计目标,我校立足于长期以来积淀的文化底蕴,用不变的文化情怀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健”文化品牌总的来说,“行健”文化的内涵有三个层次首先,我想从学校校史文脉这一角度来谈一下学校“行健”文化的内涵学校始建于1957年,转办职教于改革开放初,升格办学于本世纪始,发展壮大于新时代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在传承“德技双馨,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基础上凝练出“厚德而行、自强而健”的“行健”文化从字面上来看,“行健”一词源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永不停止学校“行健”文化最初的“厚德而行、自强而健”内涵即强调师生应自强不息,进德修业,自我追求人生的进步,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要不屈不挠学校“行健”文化的“行”有“践行、推行、品行、德行、行动、行为”等多层释义,“健”具有“健康、健美、健全、健壮、稳健、强健”等多重含义从学校“行健”文化内涵“厚德而行、自强而健”中突出“健”,到“厚德敦行、积健为雄”中强调“雄”,再到“行天下、健人生”中锚定“人生”,可以认为是引领学校师生成长的三重“行健”文化境界,体现的是盐城机电高职人不忘教育初心,又不断抬高目标定位,最终要实现“高质量育人”的终极目标追求。

其次,我想从学校“五自”德育工作路径来谈一下“行健”文化的内涵行健”文化倡导“工匠精神做事、匠心情怀育人”全面而和谐的学校核心价值观,笃定坚守立德树人根本遵循,培养“知行合一”匠心人才为了回答“我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校于2013年提出“自强、自信、自立、自尊、自爱”的“五自”德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学校把“五自”教育融入到“节日专题教育、礼仪常规教育、體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特色主题教育”等五大系列教育中,丰富“五自”教育内涵学校定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身心健康修身活动、企业文化熏陶活动、创意创业立志活动”等五大系列活动,拓宽“五自”教育途径最后,我想结合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谈一下“行健”文化的内涵行健”文化倡导“日积月累、学深养到、弦歌不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用稳健的步伐奠定雄厚的基础,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升华作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领航计划建设单位、盐城职教的窗口学校,学校主动担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成就师生“行天下、健人生”的目标追求王文静:听您这么一说,“行健”文化确实是学校独有的特色,围绕“行健”文化,贵校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茆艾磊:围绕“行健”文化,我校在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立德树人方面都有一些做法,我主要从立德树人和校企合作两方面谈一下吧。

在立德树人方面,作为全市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近年来,我校以高标准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验收为契机,扩大试点专业,深化“三教”改革,实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学校精心打造“厚德而行、自强而健”的“行健”文化,擦亮“自强、自信、自立、自尊、自爱”的“五自”德育品牌,在育人体系与工作机制两个维度、学校与班级两大层面、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两大领域、校内与校外两个空间以及课内与课外两种时间范畴等方面注重分类具象,强化示范引领,全力构筑立德树人主阵地,把立德树人融入精神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立体化、校本化立德树人工作格局,着力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学校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努力探索“联动政府、联合行业、联结园区、联盟企业”的合作办学机制,“政行园企校”五方协同聚力,构建了“校厂店互动,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实施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高标准通过国家教育部验收目前,学校有合作企业189家,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56家。

近两年,学校先后与上海企想集团、江苏天合诚功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投资5 000多万元建设校企融合实训基地、职业体验馆,校企双方开启了双赢发展的崭新局面此外,学校以12名省高层次人才、3个省名师工作室为标帜,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王文静:感谢您精彩的分享!您能分别从精神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这六个方面谈一谈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做法吗?茆艾磊:好的在文化育人方面,构建教师对学生“立什么德”“成什么人”的校本化愿景,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前提学校秉承“德技双馨、自强不息”的校训和“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通过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铁军精神”,传承艰苦朴素、团结协作的“盐阜精神”,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秀娟精神”,引导学生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实现匠心圆梦,四大精神的引领构建出本校对“立德树人”的独特理解和特色追求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使学生深刻感悟“铁军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学校还开展“铁军精神”主题演讲比赛,邀请专家学者、老同志来校举办讲座,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渠道,帮助学生筑牢思想根基。

学校培育、弘扬和发展“德技双馨、自强不息”的机电高职校训精神,使之内化为广大师生高度认同、共同坚守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学校还利用学校机房、车间等实训场所,仿真企业的工作场景,设置与企业一样的岗位或角色,要求学生遵守与企业一致的相关管理规定,如统一着装、佩戴工号牌上岗、执行考勤制度等,使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接受企业的文化教育、严格的管理并感受企业文化内涵,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在文化育人方面,学校着力将学校文化外显为师生的教育行为和校风、校训以及学校规章制度,内隐为师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面向未来发展,学校在传承“团结、勤奋、务实、创新”校风的基础上,凝练出“厚德而行、自强而健”的行健文化理念,倡导“身体健康、言行健强、智能健全、心灵健美”全面而和谐的行健教育学校逐渐探索出以“运动—行动—活动”为主线的实践教育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健体魄、强精神,工匠精神做事、匠心情怀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以人为本、厚德而行、自强而健、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敬业、严谨、博学、求精”的教风和“明理、笃学、善思、多能”的学风从以“匠心”命名的现代实训中心,到蕴含人文思想的园、池、亭、桥、石,再到《馨香校园》特色读本,学校将“硬件文化”与“软件文化”紧密结合,将职业道德、优良品格、社会风尚、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反映其中,使物化的建筑与景观发揮育人功能,让师生在“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

学校还新建“传统文化体验馆、铁军文化展示馆、海盐文化展示馆、匠心文化展示馆、非遗文化研习馆”,以“五大文化展示馆”为平台,加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地域红色文化教育、海盐文化教育和崇尚实践的匠心文化教育在课程育人方面,学校通过课程引领,既发挥专业课、实习实训课在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也注重在专业课、实习实训课上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学校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明确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努力实现“学校有氛围、系部有特点、专业有特色、课程有品牌、讲授有风格、成果有固化、教师有榜样”的“七有”工作目标,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局面围绕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要求,学校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标准,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行动导向理念指引下,教师从各自专业(学科)角度,紧紧结合专业(学科)特点、职业素养需求,借助微课、仿真动画、数字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校企共建面向职业岗位的校本特色教材和资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是非判断力,培养学生在平凡岗位上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与习惯。

在活动育人方面,学校从生活劳动、专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三个维度,实现劳动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具备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系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具有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其中,生活劳动特别强调寝室卫生清洁、教室卫生保洁,以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学校通过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学院,组织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助力学生快速实现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胜任能力的双提升学生通过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慈善公益、义工服务等活动,达到了培养劳动价值观和提高服务能力的目的学校秉承活动育人的宗旨,把“五自”教育融入到“五大系列教育”(即节日专题教育、礼仪常规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特色主题教育)和“五大系列活动”(即法制安全教育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身心健康修身活动、企业文化熏陶活动、创意创业立志活动)中,并通过“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班会、团员素质拓展等活动,发挥榜样力量,强化活动育人效果在职业育人方面,学校以完善学生成长为主线的“数据云”,构建“课程、基础、专业、岗位、拓展”五个模块,创新职业素养的评价方式,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技术技能、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荣誉和资格资质,将职业素养纳入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

学校成立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开设相应的课程,为学校提供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和学科信息与社会资源,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全力践行适合的教育理念;扩建职业生涯规划中心,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金三角模式”(个人自我探索、对职业的探索、对资源的评估和掌控)的推广应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职业定向和职业探索学校还积极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探索产教融合企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联合企业打造“创业、就业”平台,引导学生了解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从事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在管理育人方面,学校引导教师见贤思齐,提升人格品质,优化学识和能力,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标准学校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到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制度管理、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充分调动音、体、美教师在“五育”中的自觉性和行为的示范效应,让每位教职工都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为加快实现“幸福和谐、智慧创新、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