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众弟子是指什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3.60KB
约4页
文档ID:20778794
四众弟子是指什么_第1页
1/4

四众弟子是指什么佛教徒有 四众 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 比丘 ” ,出家女众名为“ 比丘尼 ” 比丘 是梵语(印度古典语) ,意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破恶、净命等义俗称比丘为“ 僧人 ” , 僧是梵语“僧伽”之略称,意为众,凡三比丘以上和合共处称为 众 (旧译作四比丘以上) 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特有的, 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规定其出家者统称为“ 沙门 ” (旧称“桑门” ) ,意为止息一切恶行印度其他教派既未传入中国,于是沙门也就成为出家佛教徒的专用名称了世俗也称比丘为“ 和尚 ” ,和尚是印度的俗语,若用梵文典语则是“邬波驮那” ,意为亲教师,与习俗所称师父相同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 ,意谓讲说经法的师父其中比丘、沙门二词多用于文字;僧人、和尚多用于口语至于彼此称呼,对一般僧人则称某某师,对上层人士称某某法师, 对寺院住持称某某和尚 蒙藏地区称僧人为喇嘛,相当于汉族地区所称和尚,也是师父的意思俗称比丘尼为“尼姑” ,尼是比丘尼之略称,姑是汉语世俗也称比丘为“大僧” ,而称比丘尼为“二僧” ;或称比丘为“首堂” ,而称比丘尼为“二堂” 。

这些称呼都不见于经论,只是流行于民间而已在家男众称为“ 优婆塞 ” , 在家女众称为“ 优婆夷 ” 优婆塞是梵语,意为清信士,又作近事男,言其亲近奉事三宝优婆夷意为清信女或近事女俗称在家佛教徒为“居士” ,这是梵语“迦罗越”的意译,原指多财富乐的人士,就是居积财货之士,转而为居家修道之士的称呼两序大众是指什么指古代禅林中, 在佛殿法堂正式聚会时, 序列于佛殿法堂两侧的僧众即东序和西序东序选精通世事者担任,称为知事;西序选学德兼修者担任,称为头首此二者于佛殿法堂中,乃以住持为中心,立班于其左右,故又称两班此制乃模拟古代朝廷文武两班之制而来东序犹如文班;西序犹如武班东序有五知事,称监寺、维那、副寺、典座、直岁;西序有五头首,称首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略如下图或于东序加都寺,西序加知殿,而称六知事、六头首知事、头首之数随时代之演进而有增减首座 -------- 监寺书记 -------- 维那知藏 -------- 副寺知客 --- 住 --- 典座知浴 --- 持 --- 直岁西序 -------- 东序头首 -------- 知事常住是指什么(1). 佛教语 《 法华经 》卷一: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记 〃苏跋陀罗 窣 堵波》 : “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 宋 陈善 《 扪虱新话 〃孔子说与楞严经合》 : “汝此肉身, 为同金刚, 常住不朽, 为 復 变坏 ”(2). 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约 《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 》 : “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 ” 《 南齐书 〃顾欢传》 : “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 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 《 云笈七 籤 》卷一二二: “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 桂苑丛谈 〃 太尉朱崖辩狱》 : “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 ” 《 水浒传 》第六回: “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 清 钱谦益 《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 》 : “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 道观中的主事者 《 云笈七 籤 》卷一二二: “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佛教徒的意思怎样佛教徒是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在家,出家四众的通称。

包括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众,出家(比丘,比丘尼)众,合称四众弟子 (也有七众的说法,包括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