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浪者之歌》教学设计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KB
约4页
文档ID:21442213
流浪者之歌》教学设计_第1页
1/4

《流浪者之歌》吴梦花模块名称:音乐鉴赏年级:高二课时:一课时必修/选修:选修【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吉普赛民族及他们的历史,并从中学习他们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作者介绍】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卜赛之歌》)是十九世纪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萨拉萨蒂的作品帕布罗德;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幼年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十岁开始登台演奏1856 年萨拉萨蒂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他的演奏技艺精湛,被后人称为帕格尼尼再世与他同一时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鲁赫、圣-桑、维尼亚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创作小提琴作品题献给他萨拉萨蒂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独奏曲和协奏曲代表作品有小提琴独奏曲《吉普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等 其中《流浪者之歌》自最低至最高音的跨度相当大,而且手指、弓弦需多次在低、高音间快速跳跃,强音的满弓、弱音的轻揉、快节奏的敏捷倒位、短促音的压弓擦弦,以及和弦、跳弓,拨弦等,可说是集小提琴演奏高难度技巧之大成创作背景】作者的故乡西班牙有不少的吉卜赛人及其音乐,作者对吉卜赛人和吉卜赛音乐作了深入的研究,所以能够深入地掌握吉卜赛音乐的本质。

《吉卜赛之歌》是根据作者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旅行期间所听的几首吉卜赛旋律而作 【教材分析】吉卜赛民族是一个流浪的民族,其足迹遍布全世界吉卜赛人具有传奇色彩,他们常以卖艺、算卜为生《吉卜赛之歌》 从音乐表现的角度看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引子,中速一开始就用小提琴 G 弦拉出悲剧性主题,把人的思维引入吉卜赛人特有的命运氛围中;第二段是慢板,速度自由,在演奏上独具特色,也表现出吉卜赛人的特殊情调;第三段速度更慢,作者将一首匈牙利吉卜赛歌加以改编点拨,使之表现力更强,旋律更优美第四段是非常活泼的快板,乐曲突然转入粗旷、豪放的舞曲,与第三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象征着吉卜赛人的另一面——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乐曲从感情表现的角度看,分为两大部分,即前三段为第一部分,第四段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速度较慢,表现了吉卜赛人悲怆的人生经历吉卜赛民族是一个古老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人们不知道四处流浪的吉卜赛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他们历尽艰难,饱受沧桑,在世界各地漂泊流浪,一代又一代大蓬车是这些流浪者最常见的栖身之所,饥饿、寒冷和疾病时时困扰着他们他们的漂泊史又是他们的血泪史吉卜赛人在若干世纪以来曾多次遭到屠杀。

二战时期,被希特勒屠杀的吉卜赛人不少于 50 万  有一首吉卜赛人的诗歌写道:吉卜赛人的真理在哪里?就我的记忆所及,我带着帐篷走遍世界各地,寻找真挚的爱,寻找幸福和正义我随岁月而苍老,却仍未见到真诚的爱,也未听到正义的声音我不知道,吉卜赛人的真理在哪里 第一部分哀怨的乐曲,如泣如述,催人泪下,充分表现了吉卜赛人的悲惨命运  第二部分的音乐一起,给人的感觉焕然一新人们一下就体会到乐曲的欢快和热烈悲惨的命运、艰难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吉卜赛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性格他们热爱生活,富于创造性这部分乐曲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的一面夜晚,吉卜赛人在营地前燃起篝火,弹起乐曲,跳起欢快热烈的舞蹈,尽情地歌舞吉卜赛人天生能用歌声使人快活,唤起人们激情他们的歌声甜美悦耳,引人入胜;他们的舞蹈婀娜多姿,节奏分明教学重点】《流浪者之歌》欣赏【教学难点】《流浪者之歌》分析【教学方法】启发—— 感受 —— 参与 —— 陶冶【课前准备】1. 教师:录音机,有关磁带2. 学生:查阅有关吉普赛民族的历史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流浪者之歌》初步感受音乐形象二、 新课讲授1、学生谈谈初步听此曲时的所感,所想2、作者介绍3、背景介绍4、教材分析5、再次鉴赏6、课堂拓展及小结小提琴女神;穆特的拉奏技巧工整完美,情感豪放冲动,又不失女性的温柔细腻,表现出她对经典作品的深刻领悟,控制技巧得当,每首曲子、每个音符都流淌出歌唱性的旋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许多著名的演奏家如海菲兹、拉宾、帕尔曼、莉拉、川畠成道、鲁杰罗; 里奇、吉尔; 沙汉姆、里奇、盛中国、郑京和、吕思清、李传韵等都以拉奏《流浪者之歌》来表现自己的,风格与水平,相比之下,海菲兹和拉宾的技巧与情感表现都属一流,(质朴真切,高潮乐段的处理精致利落,但录音效果不尽如人意,帕尔曼稍嫌唯美而冲澹了主题的表达,莉拉又过于稚嫩而穆特的演奏把乐曲中所蕴涵的吉普赛人的放荡不羁个性展现得十分透彻,颇有一股野性《流浪者之歌》4 分 56 秒处加弱音器的演奏极易辨别,压抑的声音将吉普赛人的悲惨遭遇表现得催人泪下,6 分 50 秒处的爆棚片段动态凌厉,低频干净利落,音场宽阔宏大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作者借主人公丁元英之口表达了对《流浪者之歌》各个版本的认识:丁元英说: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与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凉、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丁元英说:海飞兹是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但是单就《流浪者之歌》这首曲子,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许他太在乎技艺精湛了,反而染了一丝匠气,淡了一丝虔诚。

以他们3 人各自演奏的《流浪者之歌》相比较,我觉得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飞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但实际上圈内普遍认为还是海飞兹的《流浪者之歌》最为经典,那我们就认真地聆听一下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