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的人因工程分析与设计小组成员:张陆平 白玉谭 郝绵新 陈志年主讲人:郝绵新设计的背景学生每天需要在教室度过大量的时间,因此一个科学舒适的教室环境不但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关系但大部分的学校教室在设计上存在着不足,在设计上循规蹈矩,缺乏人性化我们小组本次的课题就是对现有教室中存在的不足,从人因工程的角度去做一些改进分析目录I. 教室的布局设计II. 教室的桌椅尺寸设计III.课题总结一、教室布局的改进设计改进前的布局如右图所示,整齐的布局,笔直的国道,平齐的一排排的桌椅,这样建造无疑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以及生产成本,但是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限制的教室功能的发挥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这种教室势必满足不了我们更深更广的需求教室布局设计的理论依据 人际距离越短,人际间的感情交流就越强Edwall.T.Hall将文化圈的人际距离分为4种,其中“个人距离”为0.451.3m,亲近朋友和家庭人员谈话的距离,家庭餐桌的距离就属于这种距离,因此,我认为同学见的交流也应该符合这一参考距离 坐席排列要有整体整齐的效果,错落有致,同时不能相互干扰,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做起身回答问题等的行为活动空间。
改进方案与现实的对比改进前 右图是我们平时上课最常用的教室布局方案,一排排的整齐的桌椅符合填鸭式的教学方案,但是并不适应现在上课经常需要小组讨论的情况同时相邻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坐着感觉不舒服,容易产生疲劳改进方案与现实的对比右图为改进后的教室三维图片如图中所展示的,采用“S”型的课桌,非常有效的解决了原来教室中存在的布局问题,同时增大了学生的自主空间在设计上也采用了现代化的元素,白蓝相配,也是人感觉很轻松改进后改进后的优点 首先,凹凸型的桌椅可以是使用者更加随意地选择袭击舒适的角度,而不会因为间距问题影响到相邻的人宽敞的空间给使用者流出了足够的活动空间,方便进出改进后的优点l 分散的布置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可以定量化的设计,使得人与人之前的距离符合理论背景中提到的最优值同时错落化的布置,也使得我们平时上课容易产生的前后遮挡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二、教室桌椅的改进设计u 通过实际测量,课桌的宽度为36cm,这样的宽度从人因工程的角度来说是不合理的如果放上去一本比较大的书,就会显得很拥挤,学生在作业时也较容易产生疲劳u 桌子的长度不够,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两个同学保持上课听讲时双手交叉叠放在桌面上的姿势时,会有一个同学的手臂悬空在外。
容易引起肌肉疲劳u 课桌的高度以及前后间距不够,经过实验,课桌底部到地面的距离为57cm,前后距离为54cm,对于身高较高的同学来说,这个距离显然不够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是他们经常会蜷缩的腿,并且在站立于坐下的交换中显得很困难u 桌椅的设计不符合人因工程,时间久了容易引起骨骼的疲劳桌椅的设计原则 能够提供坐者以足够的支撑于稳定作用 能够使坐者改变其姿势,但是椅垫要保持稳固不能滑落 课桌以的设计应该遵照国家标准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依照人因工程,以健康舒适为原则 座椅坐高:正确的坐高应使坐者大腿保持水平,小腿垂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因此建议椅高设为3550cm. 座椅宽度:座椅的设定必须适合于身材高大者,其相应的人体测量值是臀宽对于排列成行的座椅,其宽应以两肘见得距离为基准因此,座椅宽度设定为3848cm. 座椅坐面的角度:坐面前倾5度左右会使人感觉舒服,同时压力分布均匀 坐垫:坐垫须充分考虑硬度,透气度等因素 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可以缓解腰部的疲劳,可降低脊柱所产生的的紧张压力 实际设计中,桌椅不可能满足一个群体内所有的尺寸范围,尤其是学校中的使用者尺寸范围更大,因此一般的满足群体内的90%的人就达到了设计要求,也就是第5个百分点和第95个百分点之间的人群。
同时人体尺寸测量数据分为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在此我们只考虑静态尺寸桌椅的优化设计结果 上图为改进后的座椅尺寸图,各种尺寸都是在符合人体测量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同现在的各种教室的作用椅相比,显然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通过对尺寸的定量设计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图中的设计应用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以及人体解剖学原理,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例如,可调节的坐高设计,可旋转的功能,椅垫和脚垫,椅背的可活动性,都是出于健康舒适的角度同时这种座椅的占地面积不大,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容纳更大的学生回顾与总结在完成这个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有选择的吸收了一些比较优秀的思想在自己动手去应用人因工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我们对人因工程的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总体上的把握人因工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时,可以把人因工程的理论应用其中设计出更加舒适,更加科学的作品 谢谢诸位 欢迎提问 6/17/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