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大起义摘要:对于金田起义研究者很多,而且对它爆发的时间, 原因也是众说不一本文试从另一角度提出金田大起义这一 概念这是为了区分以往的金田起义同时也是解决史学界 对这场起义的一些纠结金田大起义是指本文在继承前人的 基础上的同时,继续分析金田起义关键词:背景 洪秀全 拜上帝会 金田大起义本文将由各地到金田汇集的拜上帝会会众在金田共举义 旗称之为金田大起义这是有别于以往的金田起义,也是为 了对解决以往关于金田起义的一些问题根据史学界的历来 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对于洪秀全的早期思想的变化,拜上帝 会,金田起义中有着相当分歧,本文试图通过继承对前人的 研究,来重新阐述这段历史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到金田起义前夕的社会背景 纵观十九世纪中叶世界,此时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而工业革命风暴迅速席卷欧洲其他国家,同时也穿过大西洋 影响了美国只有英国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心它的船世界 各大海洋和大陆之间来回穿梭,没有停息过,世界上其他的 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在亚洲,十八世纪后期到 十九世纪初印度就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日本的大门也被美 国打开,开始寻求新的出路英国还在寻找新的着陆点,此 时的中国,已经被一些国家盯上了。
英国也不例外,一场以 鸦片而发动侵略战争使得英国彻底的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 什么清政府连一个小小的当时中国人称之为岛夷的国英国 都被打败了?这个问题从《南京条约》签订的那一刻起,引 起了中国人的思考不同人做出了不同的答案这场战争的 失败也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割土,赔钱,开放 口岸,经济掠夺,主权丧失,政治欺压,同时也给中国带来 许多东西,使得更多人觉醒,从而有更多的人放眼看世界, 中国的经济结构渐渐发生变化也开始向西方学习各种器 物,以达到自强来抵抗外来侵略对于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 不在此篇文章论述之内那么当时的广西又是怎样的的呢? 可以用几个词可以概括,起义不断,天祸连连,压迫加重在广西境内及边境的起义和匪徒活动从道光八年(1828年) 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期间较大的起义和匪徒活动有:道光八年(1828)容县“匪乱初起” 十年,(1830)得洲大旱,“土贼林某倡乱,劫掠四境” 十五••十六年(1835-1836),桂平“会匪蠢动,聚众且千余 人”,以分谷为号召,乡民闻风而集十八年(1838),桂平大黄江“游匪出没”土匪”,“游匪” 互争雄长,官司疲于奔命二十一年(1841),越南贡使船在桂平石咀河被劫。
二十二年(1842),归顺“天地会匪初乱” 二十四年(1844),田八角山土客械斗,宾州“土匪”五百 余人应之,路经县城,无敢问者二十五年(1845),广东龙门协副将赴任,坐船过贵县瓦塘 江口被劫藤县邓立奇称“平地王”,钟敏和称“高山王”,在赤水墟聚党起事,“始而乘夜截抢,继而白昼横行”,“官兵不能 接制 二十六年(1846),桂平李观保聚党“劫掠得洲河中,继与 罗亚丙,任文丙,刘亚鸟,陈亚贵等联络,为广西艇匪之始”二十七年(1847),湖南新宁瑶民雷再浩与广西全州李世德 等立棒棒会起事,张八等率众攻扑平乐府城广西各府县“土 匪乘机窃发”,桂林,平乐,潯洲各属“土匪”至是活动大梧州张烂颈木聚党以“劫富济贫”为号召,在梧州,潯 洲地面活动容县冯六在自良墟起事,“打家劫舍,包江食水”贵县徐亚运在瓦塘“啸聚匪类”,截劫船只,河道为之不 通阳朔懂光寿起事,攻扑县城二十八年(1848),彭亚富率党数百攻破上思城,“劫掠财务 一空”,复入衙劫印,土官黄济以银二千两赎印大头羊张钊,大鲤鱼田芳等聚党与潯,梧江上,劫掠商贩,当局者被迫招张钊等巡河,商贾求其保护武宣陈亚贵联合陈香晚率党起事,攻劫修仁,荔浦,并 到宾州,桂平活动。
二十九年(1849),李沅发起事,攻陷湖南新宁,杀署知县万鼎恩,衙署,监狱,后入广西兴安,灵川,永福等县活动,所在响应武宣区振祖率党张“顺天行道”旗,至象州“劫掠”陈 亚贵等“伙劫象州大乐韦泰山,大获钱布,于丰元届散给党 与”,事后匿入桂平紫荆山张嘉祥在横州百合墟竖“劫富济贫”旗,遣党四出,勒富户财物,继在贵县覃塘张贴伪示,纠人入伙”,至宾州杀清参将段炳南等,张嘉祥起事与二十六年,中经失败,本年复起容县“游匪冒称饥民”,千百成群,向殷户强索钱米 三十年(1850),七月,陈亚贵等攻入修仁,荔浦两县城 八月,贵县徐亚云聚众五千余人陷迁江县城任文炳与梁阿长打掠平南,“潯,梧两府沿江,艇贼纵横, 水道不通” 九月,贵县莫十五聚党万余焚劫”十村一市[1]其次,1846至1850年,两广地区也是水,旱,涝灾不断而再加上地方官吏盘剥,使得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都陷入了困 境而在广西境内较大的天地会起义也常常失败总之,当时内有政府腐败,动乱不断,外有帝国欺压,矛盾重重金 田大起义就在这样环境孕育而生了二•洪秀全早期思想变化和拜上帝会创立洪秀全生于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1814.1.1),于广东花县芙蓉嶂附近的福源水山谷一间陋室。
原名仁坤,小名 火秀,后改名为秀全一家六口,他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关 于谁是他的母亲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王氏,另一种是 李氏不管哪一种说法对他今后思想的变化都不重要出生 不久全家迁居到官禄布村,这个村子约有四百人,生活的人 十分贫穷有一民谣:“官禄怖,官禄怖,食粥送薯芋,苍 蝇咬粒饭,追到新街渡”,可以看出了当地人生活状况并不 是很好后来,家人觉得洪秀全从小聪明,他父亲供他到私 塾读书,以取得功名这无非是当时所有中国父母的想法他也十分好学,熟读了当时所谓的四书五经孝经和名家古文 等,后又博览史籍和诸子百家这些让小小的洪秀全感受到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熏陶,为他以后的传教打下了基础所以 洪秀全的童年在读书中度过十六岁后,由于学费问题,他 只能断断续续上过学,最后,被人介绍去做了一名私塾的先 生同时也开始了他的科考之路第一次,参加考试通过县 试,在复试时落榜道光十七年(1837)二月又参加考试, 结果如同上次一样,失败,回到家伤心,大病一场,四十多 天后恢复了健康,据说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并没有放弃再次 考试,于是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春,再去广州应考 在此之前,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清政府被打败,于是中 英双方签订《江宁条约》。
这场战争,使得清朝官员不得不 重新认识自身的国度不知道当时洪秀全对于这场维持两年 之久的战争,是一个如何的态度,这个无从可知此次他不幸又落榜了,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考试据洪仁干《英杰归 真》中记载,说他经过这次失败,产生对清朝统治不满情绪, 同时产生反清的思想说出了 “等我来开科取天下士吧”反 动言语这个看法在史学界很多认同,也有人认为他一生参 加过四次科举考试,[2]由于他多次参加科取考试,来实现 作为一个传统读书人通过的方式来达到光宗耀祖目的,而 这些经历,中并没有产生推翻清朝的思想[3]不管他是否 真的产生了反清思想,但是至少可以说明是他从此脱离了科 举考试,此时也能反映出他对科考之路已经失望了直到洪秀全读到《劝世良言》,整个人变了变得有点异端,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从他得到了来自刚好在广 州传教士梁发一本册子——《劝世良言》梁发是广东高明 县人,曾受到传教士马礼逊洗礼而入教,并成为传教士《劝 世良言》是梁发所写来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一本册子集,其主 要是根据马礼逊的书籍所撰写的,内容摘抄了《圣经》中《新 约》《旧约》某些片段,再加以中国化的敷衍反复宣传上 帝,敬耶稣,反对拜偶像邪神和天堂永乐,地狱永苦等教条 为主。
那么,对于洪秀全是在哪一年得到《劝世良言》一书, 史学界一直有争论,几种种看法,有人认为在1834年得到 梁发这本书的而且也有充分的证据认为洪秀全当时得到 这本书时,出于清政府禁止的缘故没能公开拿出来研读,但 可以得知他一定是看过的,直到鸦片战争后1843年才拿出 来,此前一直藏在书柜这也可以解释他曾有过“异梦”的 原因[4]还有人认为是1833年1836年,1837年,1843年等不管他那年得到的,这不是很重要还有一个问题,《劝世良言》怎么到了洪秀全的手上呢?有学者研究有四个 原因::一,梁发写的书也是把《圣经》中国化了,也就是 说,他选择了中国传统的材料来写的二 梁发的写此书的目的性很强,传教的对象与比较明确, 主要重视对读书人的宣传,而且懂得读书的人的特点三,善于把此书直接送到读书人的手里 四,梁发不但善于书面宣传而且也擅长口才宣传当然对于 他怎样到他手上的,也重要了总之对屡试不第的洪秀全来 说,《劝世良言》对他产生的影响并非偶然的[5]不管是那年或者怎样得到那本书的,至少是在他失意的时候得到的起初,他并没有对此书产生兴趣,翻翻也仍在 一边后来他的表兄李敬芳借读,认为此书不同于中国的经 书,并引起了洪秀全的好奇,他研读了该书,这本书给他的 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使他改变了对传统偶像的认识,并 开始信仰上帝我要说的是,当一个人受到极度打击或迷茫 时,这时往往需要思想来让他从中走出来而恰巧出现了一 种新事物新思想那么这种新事物或新思想对他来说就是精 神支柱,让他获得新生而《劝世良言》中内容恰恰让了洪KT4秀全当时的屡试不第,失意迷惘的心境有所安慰让他对人 生看到了新的曙光但是不是说明这个时候他产生了反清思 想呢?传统的认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标志他从事太平 天国事业准备本工作的开始还有以一种说法是认为洪秀全 虽然读了《劝世良言》但没有接受洗礼,他只是从中借用“上 帝”这个概念来作为以后反清的一个工具对于这两种看法 王庆成进行否定,并说明了洪秀全通过读《劝世良言》从中 得到了宗教的洗礼,并不能看出他有任何反动意味[6]其 实这个看法是符合逻辑的,首先,说他在多次科考失败后, 对科考有不满情绪,这个可以是有的那么而他又在自己思 想极度煎熬下研读了《劝世良言》,那时他只是一味投入到 其中,而此书中并没有说有反动言语来刺激他他那时最可 能是得到了思想上或心灵上的安慰O走向了传教的道路自从洪秀全得到洗礼后,他马上向 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了宣讲,并使他们得信仰上帝,最终说 服了家人,尤其是他的好冯云山,洪仁干同拜上帝。
洪秀全 有诗云:“神天之外更无神,何故愚顽假作真只为本心浑 失却,焉能超出在凡尘”洪仁干也赋诗迎合:“全能天父是为神,木刻泥团枉认真幸赖耶稣来救世,吾洎及早脱凡尘”[7]但是并不是说洪秀全他们在1843年就创立了拜上帝会, 这个历来也有争论当然他们也作出了一些异端反常的事 情,那就是“排孔”首先自己做表率将“将偶像扫除,并将 私塾中孔子排位弃去” [8]有将洪仁干和冯云山的二人“书 塾中之偶像尽行除去”同时也连带其他偶像也弃去此举不 免引起周围的人群关注,可洪秀全在家乡没有得到更多人的 肯定,相反招来了排挤丢了教席,于是洪秀全与冯云山二 人踏上另一条传教之路这条路是通往广西的路,这一路并 不顺利除了传教,还是传教经过千辛万苦,到了广西俩人不久又俩人就在赐谷村分道扬熊了,冯云山独自去往紫 荆山,继续传教,而洪秀全折返广州花县关于冯云山的出身背景:出生于1815年广东花县禾乐地,与洪秀全邻村,相距三里家道殷实”的家庭对于 冯云山的家境研究史学界也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家道殷实, 出身在经济宽裕的家庭,另一种则是在冯云山生活完全是靠 自己的劳动和教书来维持日常生活,从国内外又根据,所以 由于他的出生时生活背景并不是很宽裕,那么这就影响到他 的以后的对起义的态度。
[9]父亲早故,从小诵读经史博览 诸子百家经典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后在本村也当了一 名塾师与洪秀全从小是同学,志趣相投,后来也接受了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