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快乐的动物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及 反思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46—47 页“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倍”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教材与学生: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 “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自主操作、交流后,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就水到渠成了教具:课件、绿色小棒和红色小棒(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大自然里看一看小动物出示情景图,观察:你都认识这些快乐的动物吗?(学生自由说一说)二、探究新知(一)统计。
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2、汇报采取提问个别同学、集体回答、拍手、搭肩等形式说出动物的只数 (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 ,认识“倍” 1、用绿色小棒代替猴子摆出猴子的只数,用红色小棒代替小鸭摆出它的只数 (学生摆,师巡视指导)2、交流: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生:我是这样摆的:摆 3 个绿棒,再摆 6 个红棒(3 个 3 个摆)师:为什么 3 个 3 个摆呢?生:是为了和上面的 1 个 3 对照的[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更多小学数学教案]3、师板书,画线代替猴子和小鸭师问:6 里面有( )个 3生:6 里面有(2)个 3师:1 个 3 就是 3 的一倍,2 个 3 就是 3 的两倍,3 个 3 就是 3 的 3 倍……4、总结:6 就是 3 的(2)倍(多提问几位学生,同桌互说)(三)摆一摆、圈一圈(小松鼠和小鸟) ,加深理解“倍”1、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摆出小松鼠和小鸟的只数(学生用学具摆,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3、总结12 里面有(6)个 212 是 2 的(6)倍(四)学生自己练习摆小松鼠和小鸡并总结(五)学生静息,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六)练习1、10 是 2 的()倍(1) 、先用学具摆(2) 、说出答案并列出算式(3)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10 里面有 5 个2)(4) 、强调“倍”的意义2、9 是 3 的()倍,并列算式3、14 是 2 的()倍(七) 、总结求倍数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
我们可以用图形和除法算式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三、巩固提高1、做课本:做一做、说一说(先自己做,再集体交流教师个别)2、做:练一连第 2 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在学习中有收获吗?五、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1、3 题六、板书设计快乐的动物(“倍”的意义)鸭子 6 只 松鼠 2 只 孔雀 1 只猴子 3 只 小鸟 12 只 小鸡 8 只猴子○ ○ ○ 3鸭子 ○ ○ ○ ○ ○ ○ 66 里面有(2)个 36 是 3 的(2)倍教学反思: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我在设计教案和备课时在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体验过“平均分”的活动过程,本课再让学生用学具摆出猴子数 1 个 3、鸭子数 2个 3,是一个多简单的操作活动啊,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应该没困难、没问题的,学生能把鸭子平均分成两份后,我就可以顺利引出“倍”了可实际上并非我想象那样简单、顺利有的学生不会把代表猴子的和鸭子的圆片分成两行来摆,很多学生不会摆 2 个 3 代表鸭子数,这样学生就难以观察到猴子数是一份(1 个 3) ,鸭子数是两份(2 个 3) ,难以感受到“倍”的意义。
后来我发现两个会摆 2 个 3的学生,就请他们汇报,让其他学生说说这样摆的好处是什么,再让大家照样子摆一摆、分一分,这时我才能引出“倍” ,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操作体会“倍”的意义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后面的课堂作业不够时间完成即使如此,我想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更加理解图意,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46—47 页“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倍”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教材与学生: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 “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自主操作、交流后,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就水到渠成了。
教具:课件、绿色小棒和红色小棒(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大自然里看一看小动物出示情景图,观察:你都认识这些快乐的动物吗?(学生自由说一说)二、探究新知(一)统计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2、汇报采取提问个别同学、集体回答、拍手、搭肩等形式说出动物的只数 (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 ,认识“倍” 1、用绿色小棒代替猴子摆出猴子的只数,用红色小棒代替小鸭摆出它的只数 (学生摆,师巡视指导)2、交流: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生:我是这样摆的:摆 3 个绿棒,再摆 6 个红棒(3 个 3 个摆)师:为什么 3 个 3 个摆呢?生:是为了和上面的 1 个 3 对照的[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更多小学数学教案]3、师板书,画线代替猴子和小鸭师问:6 里面有( )个 3生:6 里面有(2)个 3师:1 个 3 就是 3 的一倍,2 个 3 就是 3 的两倍,3 个 3 就是 3 的 3 倍……4、总结:6 就是 3 的(2)倍(多提问几位学生,同桌互说)(三)摆一摆、圈一圈(小松鼠和小鸟) ,加深理解“倍”1、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摆出小松鼠和小鸟的只数(学生用学具摆,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3、总结12 里面有(6)个 212 是 2 的(6)倍(四)学生自己练习摆小松鼠和小鸡并总结(五)学生静息,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六)练习1、10 是 2 的()倍(1) 、先用学具摆(2) 、说出答案并列出算式(3)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10 里面有 5 个2)(4) 、强调“倍”的意义2、9 是 3 的()倍,并列算式3、14 是 2 的()倍(七) 、总结求倍数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
我们可以用图形和除法算式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三、巩固提高1、做课本:做一做、说一说(先自己做,再集体交流教师个别)2、做:练一连第 2 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在学习中有收获吗?五、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1、3 题六、板书设计快乐的动物(“倍”的意义)鸭子 6 只 松鼠 2 只 孔雀 1 只猴子 3 只 小鸟 12 只 小鸡 8 只猴子○ ○ ○ 3鸭子 ○ ○ ○ ○ ○ ○ 66 里面有(2)个 36 是 3 的(2)倍教学反思: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我在设计教案和备课时在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体验过“平均分”的活动过程,本课再让学生用学具摆出猴子数 1 个 3、鸭子数 2个 3,是一个多简单的操作活动啊,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应该没困难、没问题的,学生能把鸭子平均分成两份后,我就可以顺利引出“倍”了可实际上并非我想象那样简单、顺利有的学生不会把代表猴子的和鸭子的圆片分成两行来摆,很多学生不会摆 2 个 3 代表鸭子数,这样学生就难以观察到猴子数是一份(1 个 3) ,鸭子数是两份(2 个 3) ,难以感受到“倍”的意义。
后来我发现两个会摆 2 个 3的学生,就请他们汇报,让其他学生说说这样摆的好处是什么,再让大家照样子摆一摆、分一分,这时我才能引出“倍” ,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操作体会“倍”的意义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后面的课堂作业不够时间完成即使如此,我想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更加理解图意,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46—47 页“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倍”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教材与学生: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 “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自主操作、交流后,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就水到渠成了。
教具:课件、绿色小棒和红色小棒(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大自然里看一看小动物出示情景图,观察:你都认识这些快乐的动物吗?(学生自由说一说)二、探究新知(一)统计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2、汇报采取提问个别同学、集体回答、拍手、搭肩等形式说出动物的只数 (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 ,认识“倍” 1、用绿色小棒代替猴子摆出猴子的只数,用红色小棒代替小鸭摆出它的只数 (学生摆,师巡视指导)2、交流: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生:我是这样摆的:摆 3 个绿棒,再摆 6 个红棒(3 个 3 个摆)师:为什么 3 个 3 个摆呢?生:是为了和上面的 1 个 3 对照的[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更多小学数学教案]3、师板书,画线代替猴子和小鸭师问:6 里面有( )个 3生:6 里面有(2)个 3师:1 个 3 就是 3 的一倍,2 个 3 就是 3 的两倍,3 个 3 就是 3 的 3 倍……4、总结:6 就是 3 的(2)倍(多提问几位学生,同桌互说)(三)摆一摆、圈一圈(小松鼠和小鸟) ,加深理解“倍”1、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摆出小松鼠和小鸟的只数(学生用学具摆,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3、总结12 里面有(6)个 212 是 2 的(6)倍(四)学生自己练习摆小松鼠和小鸡并总结(五)学生静息,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六)练习1、10 是 2 的()倍(1) 、先用学具摆(2) 、说出答案并列出算式(3)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10 里面有 5 个2)(4) 、强调“倍”的意义2、9 是 3 的()倍,并列算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