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76KB
约2页
文档ID:15393551
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_第1页
1/2

永顺县塔卧镇苏区小学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是一个革命老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省政府所在地,被称为“江南的延安”塔卧镇苏区小学是一所建在红土地上的完全中心小学,共有教师 88 人,在校学生近 2000 名多年来该校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教育优势,积极整合红色资源,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以“红色资源培育人,以革命传统熏陶人,以革命烈士教育人”的新路子,拓展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的新空间,加强了新时期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该校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收集“红色资源”自编校本课程,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苏区小学自编了>校本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针对性、教育面宽,加强了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和时代性特点,使学生有一种认同感通过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风俗人情,资源矿产等特别突出了塔卧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塔卧作为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省政府所在地的作用和贡献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红色元素”如介绍了红二、六军团在塔卧周边活动动的一些著名的历史遗迹、文物。

从这些革命遗迹和英雄故事中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教材向学生讲述了红二、六军团的光荣历史,记载了“十万坪大捷”、“桃子溪会战”等著名战役以及“烈火金刚丁祖华”等英雄事迹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补充教材,学校安排了一定的课时,由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并培养了学生作为一个老苏区人的自豪感通过对这些革命历史的学习,培养了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利用“红色资源”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根据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扫墓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红色标兵”演讲赛、“献爱心,为敬老院的老红军服务周”、建立红领巾广播站、播放红色革命歌曲、介绍有关红军革命的文章,让学生写读后感;学唱革命歌曲、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走访红军遗址、遗迹,写观后感;寻访老红军,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进行《红色土地》校本教材课程后续开发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让他们为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感到无限崇敬,从而产生接受和弘扬革命传统的内在动力。

那些富含生动感人的革命事迹,先烈们传奇般的革命经历,英雄业绩生动感人通过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参观革命遗迹,听讲革命故事,演唱革命歌曲,重走革命之路,用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语言,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 三、加强社会实践,挖掘“红色资源”,通过身体力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让学生面向社会把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走访红军抗战遗址,考察战场遗迹,寻访当地老人,了解当时有关红军的传说,深度了解红二、六军团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和贺龙、王震、肖克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老苏区各族人民为建设和保卫根据地中心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对一些流传的故事加于收集整理编入自编教材,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中,深入体会到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从实践中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了解家乡落后的面貌,长大为建设家乡而努力教育教学过程中红色元素的适时融入,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了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四、全方位营造“红色”人文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思想品质得到提高学校充分发掘“红色资源”的价值,多方位搭建展示“红色资源文化”。

办墙报,纪念节日举办系列“红色”图片展,举行“红色歌曲大赛”、“红色资源征文大赛”等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树立学生建设家乡、报效国家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塔卧苏区小学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把红色资源引进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上来,整合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渠道,解决了以往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主义、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等缺点,实现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乡土性,现实性,实用性特点,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加强了学生的亲身的体验,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途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