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部分 古诗文 咏 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1.咏:歌颂咏柳:歌颂柳树2.碧玉:翠绿色的玉石3.妆:装扮,打扮4.丝绦:用丝织成的带子5.裁:裁剪6.似:好像诗意】春天里的柳树翠绿莹润,就像是用碧玉装扮成的,那垂挂着的千万根枝条柔软细长,就像美丽的绿丝带那片片细巧的嫩叶,精致可爱,让人禁不住会想: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春风拂来,柳枝摇摆哦,这春风就是那把神奇的剪刀哇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他性情放诞,自号“四明狂客”好饮酒,擅草隶与李白诸人友善,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其诗清丽疏散,绝句隽永有味,《全唐诗》存录其诗一卷,共二十首其书飘逸多姿,墨迹有《草书孝经》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住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阴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是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春 游 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注释】1.春游湖:春天赏游西湖2.几时:什么时候3.夹岸:排列在岸的两边4.不度:过不去5.撑: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诗意】春风中,小燕子成双飞舞,它们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呢?岸边盛开的桃花被春雨洗得水灵鲜艳,仿佛蘸了湖水一般绵绵的春雨过后,湖水漫过了桥面,人们无法过河正为难的时候,一只小船从那浓绿的柳阴中悄然驶出来为游人摆渡,真让人高兴啊作者简介】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之甥工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代表作中以《念奴娇》最为著名徐俯是宋代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著有《东湖居士集》6卷他7岁能作诗,倍受舅父黄庭坚的器重早期诗风受黄庭坚影响,崇尚疲硬,强调活法,要求“字字有来处”,提倡“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晚年的徐俯,在诗歌创作中力求创新,诗风趋向平实自然,清新淡雅,别具一格赏析】这首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像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者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
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村 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3.醉:迷醉,陶醉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蒸发的雾气5.散学:放学6.纸鸢:风筝诗意】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作者简介】 高鼎,生卒年代不详,大约生活在咸丰前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赏析】《村居》描写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1.蓬头:头发蓬乱2.稚子:小孩子3.纶:钓鱼用的丝线垂纶:钓鱼4.莓:一种小草5.苔:苔藓植物6.借问:向人打听7.遥:远远地8.怕:害怕9.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10.应:理睬、回答诗意】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回应路人作者简介】胡令能,生卒年代不详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唐代诗人家贫,少为负局锼钉之业(修补锅碗盆缸的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因居列子之乡,故常祭祀列子,又受禅学影响工诗,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全唐诗》存其诗四首诗写得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赏析】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
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外貌不加粉饰,直接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莓苔”,草映其身,那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至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所以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
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春 日 晨 景五更天欲晓,三月春渐浓 两岸轻烟杨柳绿, 一园细雨杏花红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 新荷浮水层层碧, 小草漫坡片片青诗意】春天已经来了五更,天就亮了河两岸的柳树、杨树长出了嫩嫩的绿叶园子里的杏树在蒙蒙细雨中开出了粉红粉红的花房前的燕子开始捕捉小虫喂宝宝了篱笆下的小飞虫在和朋友一起唱快乐的歌,再看池塘里,新长出来的荷叶浮在水面上碧绿碧绿的山坡上长满了小草绝 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村 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