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37KB
约4页
文档ID:249453334
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_第1页
1/4

Word(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 飞飞的 导语: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提倡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原文: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 译文: 《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光大圣明的品德于天下的人,肯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肯定要先整治好他的家庭;要整治好他的家庭,必需先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必需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需先使自己具有诚意这样,那么〔可见〕古人所谓端正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这就是要灭亡人的'本性中原来的东西,〔这些和尚、道士〕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父亲当作父亲,〔他们也都是臣子〕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君当作君,〔他们都是民〕可是他们不做百姓该做的事。

孔子作《春秋》,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纳蛮夷礼节,就把他们当作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而采纳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当作华夏民族看待《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诗经》说:“夷狄应当攻击,荆舒应当惩处如今,却推崇夷礼之法,把野蛮人的道理加到中国先王的道理之上,这差不多〔让中国人〕都沦为野蛮人的地步了吧! 所谓先王之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根据仁义的原则去做就是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的支持和关心叫做德教化人民的教材是《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表达仁义道德的法式〔进行社会掌握的工具〕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社会阶层应当是士、农、工、商构成,社会关系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人民衣服是麻布丝绸,人民的居处是房屋,人民的食物是粮食、瓜果、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简单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简单推行的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安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活着为人处事合乎情理,死了也顺应自然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说:这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刚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

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雄,对儒家学说认识、选择的不精当,对儒家学说论述过于简略还欠具体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在具体事务中能够得到推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 那么,如今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需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民房弘扬先王之儒道来教育人民,使鳏夫、寡妇、孤儿、老人、残废人、病人都能够生活,这样做也许也就差不多了 【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 第 4 页 共 4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