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敬姜的文化意义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3.50KB
约15页
文档ID:203562609
敬姜的文化意义_第1页
1/15

公父文伯之母的文化意义摘要敬姜是春秋鲁国一个普通的贵族妇女,同时她也是春秋末期守礼的代表人物,她理解并 实践着周礼,真正做到“克己复礼”,无论在任何场合下她都严格按照礼的标准要求自己她 不仅以身作则,还教导儿子、子侄和儿子的妻妾要守礼敬姜以其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国度 和她特殊的身份而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与她积极守礼形成对比的是,儿子对礼的默然, 这种对比象征着一个时代即将过去,一种旧的制度将要被彻底瓦解关键词:敬姜;劳逸;男女;宴饮;丧葬;制度;礼崩乐坏敬姜的文化慝义一、 绪论 1二、 敬姜其人 2(-)《国语》中的敬姜 2(二) 《礼记》中的敬姜 2(三) 《古列女传》中的敬姜 3二、 敬姜的文化意义 3(一)劳逸观 3(-)男女之别 4(三) 宴饮之礼 6(四) 丧葬之礼 6三、 结论 7【参考文献】 9敬姜的文化慝义一、绪论在《国语》、《礼记》等典籍中,一个叫季敬姜的女性她是鲁国贵族季悼 子的儿媳,公父穆伯的妻子,公父文伯的母亲,季康子的从祖叔母在古代社会 女子地位地下,为什么要讨论这位寡母呢?下表颇能说明这个人物的重耍性卷数篇名人物卷一《周语》上密康公母论小刊备物终必亡密康公Z母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伯Z母对季康子问公父文伯Z母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公父文伯之母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伯Z母如季氏公父文伯Z母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们Z母论劳逸公父文伯Z母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伯之母别于男女之礼公父文伯之母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伯Z母欲索文们公父文伯之母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公父文伯之母卷五《鲁语》下孔丘谓公父文伯之母知礼公父文伯之母卷七《晋语》一优施教骊姬远太子骊姬卷七《晋语》一优施教骊姬谱申生骊姬卷八《晋语》二骊姬谱杀太了申牛骊姬卷十《晋语》四齐姜劝重耳勿怀安齐姜卷十《晋语》四齐姜与子犯谋遣重耳齐姜卷十《晋语》四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骈胁僖负羁Z妻卷十《晋语》四重耳婚媾怀嬴怀嬴卷十…《晋语》五们宗妻谓民不戴其上难必及伯宗之妻卷十四《晋语》八八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叔向Z母表中统计了《国语》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所有篇名,不难看出公父文伯Z母是 这些女性中着墨最多的一位。

另外,《国语•鲁语下》21篇,以公父文伯Z母为 主角的有8篇,超过总数的3/5,不仅《国语》,《礼记•檀弓》也有一大段文字 记录这位母亲的故事可见这是一位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人物敬姜的文化慝义二、敬姜其人《礼记•曲礼上》说,在男女冠笄Z同时,耍分別取字(男女异长,男子二 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王国维指出:“女子Z字FI某母,犹男子Z 字F1某父“公父文伯Z母”即敬姜成年后的字关于季敬姜具体的生卒年月,史无明载,不过《鲁语》中有孔子称誉敬姜并 耍求众弟子以季敬姜为榜样的描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 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季敬姜乂是公父穆们Z妻以此数者为坐标, 可以推断出季敬姜至少身历鲁昭、定、哀公三世,与孔子约略同代,很可能还稍 长于孔子理清这个U寸间段限对丁•考察季敬姜的言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语》、《礼记》以及《古列女传》都把敬姜作为一个知书达理的贤母加 以塑造所述敬姜的故事都与“礼”有重要关系,具中《国语》对敬姜的描写最 多,实际上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记录这位寡母的言行,而是要通过敬姜的一系列小 故事,构建岀理想礼乐制度的框架《国语》中的敬姜《国语•鲁语下》从第10到第17章都是写敬姜的。

第10章是公父文伯Z 母对季康子之问她教育侄孙“君子能劳,后世有继第11章公父文伯被逐关 丁祭飨Z礼节问题可以看出,公父文伯Z母对不守礼义Z人很愤怒第12章公 父文伯Z母如季氏她教导侄孙耍注意:天子、诸侯、白卿及各等官民治其事的 范围,妇人治具事的范围,大有男人的事女人少插嘴的意思,并以自己的行为作为 标本,恪守、宣传统治阶级制定的那一套礼法规范第13章,敬姜论劳逸她教 育儿子,男子自天子而下,皆潜心勉力,无日以怠女子自王后而下,皆事织绩提 倡勤劳的美德,当然是进步的观点然而其出发点仍是男尊女卑、“君子劳心, 小人劳力”,上下有章那一套礼教伦理观念第14章,居然把公父文伯Z母与侄 孙Z间保持一定距离作为有别于男女Z礼的典范第15章,公父文伯Z母欲室文 们,作了一大套繁文缠节的礼仪方面的准备第16章,公父文伯卒,敬姜诫具妾“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被孔子称为“钢”-第17章,公父文伯Z母“朝哭穆 伯,而暮哭文伯”,乂被孔子赞为知“礼”《礼记》中的敬姜《礼记》是一部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的著作,故《礼记》 中的敬姜是作为知礼守礼的典范出现的敬姜主要岀现在《礼记•檀弓》中:|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61年6月版,第164页。

敬姜的文化意义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I穆伯是鲁国大夫、敬姜的丈夫,古人认为,孝子思念其亲,故朝夕哭 吋褰其帷敬姜年轻守寡,为了避嫌,所以朝夕哭不复撤帷,表示丈夫远 色于是才有了《礼记•杂记上第二十》“凡妇人,从其夫Z爵位小敛,大 敛,启,皆辩拜朝夕哭,不帷另外《礼记》还记载了敬姜的其他事迹:穆伯之丧,敬姜昼哭;文伯之丧,昼夜哭孔子曰:“知礼矣 《礼记集解》251页 《礼记集解》269页 《礼记集解》270页文伯之丧,敬姜据其床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将为贤人也, 吾未尝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斯子 也,必多旷于礼矣夫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 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撤之Q (三)《古列女传》中的敬姜西汉刘向编撰《列女传》,将敬姜归为“母仪”卷中,故其所记Z事多为敬 姜教子的: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却行,奉剑而 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 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 之不益,亦以明矣。

文伯乃谢罪《列女传》中其他有关敬姜的记载则是《国语》中己经提到了的,此处不再 赘述二、敬姜的文化意义(-)劳逸观《国语》第13章《公父文们Z母论劳逸》历来为人称道,除13章以外,第10 章《公父文伯Z母对季康子Z问》也讲的是敬姜对季康子说勤劳的重要性敬姜敬姜的文化意义是季康子的叔祖母,季康子虚心请教于她,她很谦逊地回答,“吾能老而已,何 以语子季康子有说:“虽然,肥愿有闻于主她这才说:“我从已故的婆 婆处听说过公父文伯Z母认为,君子能勤劳做事,他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这 是把勤劳作为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根本而在第13章中,敬姜论劳逸就更为生动具体了公父文伯下朝看到母亲在纺 织,甚是不悦,“以钦Z家而主犹绩,懼忤季孙Z怒也,其以钦为不能事主乎!” 认为士大夫的母亲亲自纺织不只辱没家风,且会使国君不满,这是骄宠的口大, 透出贪图安逸的气息敬姜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她说,“鲁其亡乎!使童子备 官而未Z闻耶? ”对于儿子对她织布不以为然,敬姜是很愤僦的,不然她不会说, 鲁国就要灭亡了吧,用你这种没有闻道的蒙昧Z人为官!随后,她给公父文们仔 细说明勤劳的重要性,指出男子自天子、诸侯、卿、庶民无日以怠;女子自皇后、 诸侯夫人、公卿的妻子至庶民均要织布,赞美勤劳的美德。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先王Z训也论劳逸的文章在《尚书》中就出现了,《尚书•周书•无逸》是周公对周成 王的告诫,周公认真地思考了前代盛衰兴亡的原因,并自觉地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重视以古鉴今,多讲民生疾苦,强调勤勉治国,力戒安逸享乐,这是很有思想 高度的这一思想承上启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透着克勤克俭的气息,中 华民族从诞生Z日起就是勤劳俭朴,律己甚严的民族早在周代甚至更久远的时 代就立起的这种规范,在《无逸》篇中以文字形式从意识形态领域影响着上至统 治阶级下至庶民白姓虽然《尚书》中“无逸” Z “逸”与《国语》中“劳逸” Z意在内涵方面有些差别,但二者反映的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只有勤劳,才能 让家族兴旺发达、让国家长治久安晚出Z文《论劳逸》引先王Z训“君子劳心, 小人劳力”,这与《无逸》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承传关系《论劳逸》强调不管“劳 心”还是“劳力”,不论“君子”还是“小人”都得“劳”,都应该是“无逸” 的敬姜作为上层贵族妇女,能提倡勤劳、并以身作则,固然为人钦佩我们更 应该看到的是,敬姜的那句“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Z闻耶”,把勤劳作为 立国Z本,这正是《礼记》所强调的)男女之别周代从一开始就有着界限分明的男女Z别。

在巩固和维护“溥天Z下,莫非 王土,率土Z滨,莫非王臣”的庞大政治格局的过程中,“男女有别,国Z大节 也”更成为周人共同的心理定式和遵奉的不二信条周革殷命,正是从重新彻底 地安排男女秩序入手来一步步“制礼作乐”,以达至“敬天保民” ZF1的至于具体别男女Z法,《礼记》在衣、食、住、行、言语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所 谓“亲亲尊尊长长,男女Z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Z 情也如果说《礼记》是规范男女内外Z礼的“行为准则”,那么公父文伯Z母则 是在切实遵从这些行为准则的“模范代表”就连孔子都称颂她“知礼”《国语》记载了三个公父文伯Z母别男女Z礼的故事一是第12章《公父文伯Z母如季氏庆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与之言,弗应,从之及寝门,弗进而入 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无乃罪乎?”曰:“子弗闻乎?天子 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自卿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 寝门之内,妇人治其业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 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她教导侄孙要注意:天子、诸侯、白卿及各等官民治其事的范围,妇人治其事 的范围,内朝、外朝各司其职。

这是别男女内外的典范,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 分工理论” 了二是第14章《公父文伯Z母别于男女Z礼》:康子往焉,闱(韦改为)门与之言,皆不踰阈祭悼子,康子与焉,酢不受, 彻俎不宴,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饮则退季康子是敬姜的侄孙,他去看敬姜,敬姜就开着门和季康子说话,彼此都不 越过门槛祭祀悼子的时候,季康子参加了祭礼他向主人献上祭肉时,文伯的 母亲不亲手接受,祭祀完毕撤下礼器后,也不与季康子一起宴饮第二天乂祭时, 宗臣不到齐她就不参加祭祀,祭祀完毕后稍稍饮酒马上退下公父文伯Z母作为 女性,与身为男子的季康子Z间,无论是谈话,还是共同参加祭礼,都始终如一 地保持着合乎礼节的界限这个礼节,正是两性间保持严格距离的“男女Z礼”三是第16章《公父文伯Z母诫其妾》,公父文伯卒,敬姜诫其妾:“从礼而 静,是昭吾子也!”,因为按当时的说法,“好内,女死好外,士死Z敬姜 命儿子的妻妾不要过度悲伤,丧葬从简,以彰显儿子的美德士外女内”,这种内外严格分工是周代的社会现象前两则故事是“男女 有别”的典范,这一则故事则是强调“夫妇有别”男女有别主耍是男女接受 相应性别角色培养、引导和安排的阶段,而“夫妇有别呗堤将这种教育和维护的 成果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予以深入地确认、实践。

此外,在《公父文伯Z母论劳逸》章中,敬姜对公父文伯的一番话详细而全 面地介绍了自王及于庶人各级人士与其各自配偶间“男女效绩,愆则有辟”的“古 Z制是故,天子大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