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元青花牡丹纹研究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50KB
约7页
文档ID:210769962
元青花牡丹纹研究_第1页
1/7

元青花牡丹纹研究牡丹纹是元青花装饰的主要纹样之一,在各种器型上多用作主体纹样或辅助纹样,也常 于人物故事图、花鸟图画中作配景本文从元青花牡丹纹布局、骨式、形态及艺术特征诸方 面,探讨其基本样式及规律,剖析同时代的许多牡丹纹存在有艺术水平的差界,艺术风格也 有所不同,为鉴赏元青花提出新的视角观察一、元青花牡丹纹的布局与骨式(一)元青花牡丹主体纹样的布局与骨式1•宽幅带状,单波浪式,朝右方向这是牡丹主体纹样的布局与骨式特征主要装饰的 有:大罐,如青花牡丹纹罐一般高约28厘米,口径约22厢米,腹径约35厘米(以下举例 器物名称的品种、纹样均同的“青花牡丹纹”都省略,只称器型);尊一般高约40 (带盖4 7)厘米,口径约15厘米,腹径约34厘米;梅瓶一般高约42厘米,口径约5. 5厘米,腹径 约25. 8厘米牡丹纹装饰于器物的腹部,由弦纹或边饰定宽幅带状牡丹纹为二方连续的 单波浪式,花茎为主轴波线,朝右方向环绕器物-周大罐及尊为六朵花,梅瓶为四朵花, 花均为等高、等距排列主茎缠枝环绕花冠大回环,区间抽出分茎,花着枝头花、茎空间 布置花蕾和叶,叶柄、叶芽均顺着茎延伸方向旁出,人叶片长柄多与茎弯曲交错。

偶有较小 体形的罐主茎波浪起伏小,主茎不抽分茎,花与茎小波浪状和连,茎从花冠右侧旁出起伏2. 适合纹样,随器伸展,布局丰满这是牡丹主体纹样装饰玉壶春瓶、葫芦瓶等器物的 布局与骨式特征一-般玉壶春瓶高约25至30厘米,葫芦瓶其至高达60厘米如玉壶春瓶 以一折枝花为基本单元右斜向的配置,再随器形特点分布开來葫芦瓶与玉壶春瓶比较,布 局和骨式基木相同,不过更丰满、细腻、精致波浪白牡丹纹玉壶春瓶则以适合纹样结介二方连续的特点,上下缠绕,布局疏朗3. 适合圆心,俯仰旋转这是牡丹主体纹样装饰人盘的布局与骨式人盘口径约45厘 米,圆形纹样直径较人,人致上是以带状纹样作平而展开,成为圆形中的适合纹样另外还 有很小直径的圆形内一般用折枝式适合纹样青地白花装饰www. yibaosc. com(二)元青花牡丹辅助纹样的布局与骨式1. 环形状,二方连续,逆时针向这是牡丹纹作为辅助纹样的布局与骨式特征常装饰 于人盘、人内壁,烘托中心的主体纹样这种盘多为口径45厘米以上,大口径30至40厘 米纹样为环形状,不论是白地青花、青地白花均为二方连续单波式青地白花多数女排为 8朵花,白地青花多数为6朵花,偶见有7朵花内壁有的为4朵花。

缠枝逆时针方向,从 主萃抽出的分萃同方向,叶柄从萃旁伸展与主萃同方向2. 适合纹样,平面、活泼这是牡丹纹作装饰图画配景的特征在主体景物以外的空间, 牡丹花叶以平面布局,活泼自由地展开,广泛运用于各式器型及各式开光的框架内有以F 几种典型性的装饰图画1 通景式以牡丹配景陪衬主题的图画,如孔雀牡丹图罐作配景的牡丹花叶造型与纹样 形式都相同,但布局自由,形态活泼,平面化的填补孔雀Z外的空间在人物故事图中,人 物活动的庭院内有花树、栏十等,其中湖石牡丹也作纹样式平面布局1 宽带式以牡丹配景陪衬主题的装饰带,主要用于罐、尊、梅瓶的肩部,如梅瓶,牡 丹是不规则的缠枝式填补在飞凤以外的空间1 开光式如四系扁瓶如意形开光内折枝牡丹作适合纹样,花枝又有绘画性的牛动口然 八角葫芦瓶上下胴体的牡丹均为折枝式,与飞凤纹搭配也很协调统一以上儿式的牡丹适合纹样或配景图都以平而性装饰,布局匀称,形式活泼二、元青花牡丹纹的形态及溯源(-)元青花牡丹纹的形态1. 尼冠的形态①典型而鲜明装饰在罐、尊、瓶等大型器物上的牡丹花冠形态可归纳 为四利U如图8的四朵花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左右、上下分别为怒放、盛开(正侧面的两式)、 仰开、俯探(正、背面的两式)。

止面式分三层,内层小圆为紧包的两或三瓣,一般中层六 瓣,外层八瓣仰开的霽花蕊,俯探的冇五或六片花萼瓶尊上的牡丹纹述点缀冇花蕾这 四种典型的形态在各式主体纹样上只略作改变,反复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②规范而 活泼花冠左右对称,但不像一般图案的紧结、板刻另一方而,同一式样的花冠出现在许 多牡丹主体纹样上都是局部稍作变化,这些大同小异的细微变化体现了规范而活泼的特征 ③丰满而端庄牡丹花冠外形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而花瓣的瓣裂和瓣与瓣之间在大圆形中留 有一定的空间,给人以丰满而雍容之美在瓶尊罐等立体器型上花冠或向上、向下,或正侧 面,都是竖直式,没冇倾斜欹侧Z形这种主体纹样装饰在瓶(谐“平”音)、尊(取“敬” 意)等器物的表面上是安稳、平正的,给人以端庄大度Z美2. 花蕾的形态花蕾均置于两花Z间,大花冠旁出的分枝上着花蕾有长条的花萼包裹 的呈桃状,左右两花瓣留白;有短花萼相托的;有绽开三四瓣花瓣待放状的以上是牡丹主体纹样花冠、花蕾的形态牡丹辅助纹样的花冠均为与缠枝同向的一俯一 仰的侧而倾斜形态,产生逆时针旋转的动感,花冠、枝叶构成向心力,此力起到烘托陪衬盘 心主体纹样的作用试想如果花冠均是正面竖点的形态,一是与缠枝不同方向,二是会产生从中心向外放射式的离心视觉效果,与主体纹样Z间不I办调,整个纹样装饰就显得松散。

3. 叶的形态①多样统一牡丹纹人叶片呈平而状,多数为五出,也有四出侧而叶形 状较小,为三出叶芽多为两出,也有呈短刺状叶片边缘圆弧状,较丰满叶尖锐利,岀 锋,大叶片顶端多有小翻卷大小叶片形态多样而统一②参差错落牡丹花冠在纹样中都 有较固定的装饰部位,叶片虽然也是按照纹样骨式抽出叶柄立方向,但叶片形态大小、高低、 俯仰、反侧,姿态多样,似有万种风情陪衬花冠叶与花、叶与叶、叶与茎2间相呼应,揖 让、掩映,而许多叶片与花冠Z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带,参差错落、起伏变化又归于整体的秩 序中4. 茎的形态①圆劲柔氏主茎都较粗壮,柔曲而劲健,弯曲的弧度大,支茎及抽出的 长叶柄稍细,弯曲的弧度小长叶柄从茎小抽出向左方则此叶片往往向右伸展,反Z亦然, 表现婀娜Z姿,也是在整体纹样仲展大方向中的小变向变化②舒展流畅主茎和连带的叶 片呈波浪形的大趋势、大块状的舒展态势支茎、叶柄和叶片Z间多有交错、穿插,局部增 加起伏变化,在主旋律中有变调,有修饰,显得丰满、繁盛二)元青花牡丹纹溯源1. 元青花牡丹纹与龙泉青釉瓷装饰之关系南宋龙泉青釉浮雕缠枝牡丹纹盖罐,纹样骨 式为二方连续单波浪式,花茎环绕花冠,朝右方向仲展,花冠为俯仰式。

在龙泉青釉其他器 型上也常见有与此工艺和艺术风格和同的缠枝牡丹纹,这说明宋元时期龙泉青釉浮雕缠枝牡 丹纹的装饰已臻成熟,形成定式和典型特征青釉浮雕缠枝牡丹纹瓶,花四朵,花冠扁形, 侧面,七片花瓣,花瓣刻有瓣纹,左右对称此瓶上刻有“泰定四年(1327年)丁卯”的 题记,比成熟的元青花瓷早二三十年我们再把上文举例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骨式、花叶形 态与龙泉青釉缠枝牡丹纹三例作一比照,可以发现两地两品种的纹样有隐隐约约的内在关系青花纹样应是借鉴吸收了青釉纹样的艺术营养2. 元青花牡丹纹与耀州青釉瓷装饰之关系元青花人盘盘心牡丹主体纹样与宋耀州窑青 瓷牡丹纹盒盖而刻花缠枝牡丹纹的骨式完全相同,只是由于装饰工艺和艺术手法不同,两种 纹样的形态和风格有所差别但元青花应有学习或参考宋耀州青瓷刻划纹样的内在关系3. 元青花纹与织物纹样的关系1975年福州浮仓山南宋墓出土黄色牡丹纹罗纹样从 罗纹样和其线描图可以看出是向右倾斜折枝式的适合纹样,有大小两种花形,每种花冠的花 瓣左右对称,花瓣重迭,花瓣之间和花瓣翻卷处空出边线,花冠轮廓清晰,形态丰满,叶为 五出元青花牡丹纹中盛开式花冠与罗纹样中的大花冠形态很相似元青花牡丹纹花瓣染青 料,瓣边缘留白(染淡青料色),应是直接或间接学习借鉴了南宋织物牡丹罗纹样的设计意 匠。

三、元青花牡丹纹的艺术特征及品位元青花牡丹纹具有一般元青花装饰纹样的基本特征,但牡丹花的自然姿质及其文化内涵 的独特性,乂使牡丹纹在青花纹样中别具一格另一方面,元青花牡丹纹是由多名工匠手绘 的,工匠彩绘技能的高低也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精致类牡丹纹高品位的艺术特征1、刻与画结合先在坯体上刻画纹样,再在其上青花彩绘这种工艺大多数是雕刻叶 脉和花瓣瓣纹,很少有雕刻全部牡丹纹的刻线细匀、整齐、淸晰釆用刻与画相结合的装 饰手法,绝人多数都是运用于装饰精致的牡丹纹,并不运用于中等品位的牡丹纹上,也偶尔 运用于云龙纹上青花彩绘工艺分为“勾线、抹料、洗染”三个步骤勾勒纹样伦廓,再在轮廓线内平匀 地涂抹青料,花瓣边缘留白处以淡青料水洗染从艺术效果看,因刻画而下凹的线条吸收的 青料较多,又有折光的原因,成瓷后刻画线条比平面的色调稍深,起到染色后再勾线的作用 比一般平涂色块多一个色调层次其二,刻画的线条表现的是叶脉和花瓣瓣纹,在叶片和花 瓣的色块上显现了纹样的细节特征,特别是人器物上的人纹样上凸显了精致性如狮钮盖罐, 器高41厘米,以篦刻刻画的线条整齐、细腻、有深度,染色厉纹样苍郁、古雅其三,人 型器物纹样的人花冠、人叶片中有刻画的线条显得格外浑朴人气。

2、装饰有笔墨(料)①整体的装饰性元青花牡丹纹样组织有定法、有模式、程式 化,整体严谨、冇节奏、规律性,是与器型协调统一•的装饰纹样另一方]何,用毛笔襁青料 手绘纹样又给规整的纹样新的变化②细微处有笔舉(料)意趣所谓笔就是指用笔勾线、 涂抹青料的笔触特征,所谓墨(料)是指青料色的微妙变化笔触特征和料色变化自然就有 (高品位)工匠的笔墨意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用笔精到、生动勾勒纹样轮 廓的恢线描线条,准确地勾画出纹样形态,涂抹青料后纹样边缘色彩清晰、光洁涂抹青料 的笔触平匀而口肯定,色彩饱满,叶片有肥润感;叶尖细微的转折用笔爽利、口如、轻快, 给叶片以风动翻转Z势花瓣边缘的弧线如新刀形状,用笔冇节奏地轻提轻按;怒放式的花 瓣细长,花瓣边缘深裂,用笔提按幅度加人,益显用笔的流畅活泼描绘牡丹茎不仅仅是长 长的弧线,而是在多处掺川顿挫之笔法,茎的有些部位两边微微隆起似竹节形状,画旁出的 分茎冇时落笔时也作一顿笔再运笔,这种微微隆起的笔触表现出茎的内在壮实、冇弹性、充 满旺盛的生命力以上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变化,也是用笔之精彩之处中国画着重用 笔用墨的艺术表现手段,“凡画,气韵木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笔”(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卷一)。

同样在装饰纹样中起伏岡转的线条也读出了严谨细腻而轻快活泼的神釆其二,用 料匀净,色彩葱郁明丽坯体有较强的吸水性,青花料发色性能强,精致型牡丹纹均选用上 等青料,色彩沉郁而青葱,有清晰的笔触和晕散滋润Z感为了表现纹样平向装饰的特征, 牡丹纹的色块(花瓣、叶片)涂抹得很平匀,铺毫涂料既准确境满纹样又笔触重叠部分很小 (重禅处则料色深),没有反复抹擦的痕迹花瓣边缘淡青料水洗染的部位,也不多重复笔 触,所以较为清澄牡丹纹色彩层次简明,一般只有两个层次(不算刻线),即花瓣与叶片 的深蓝色和花瓣边缘的淡蓝色(也冇花蕾两边包含的花瓣翻卷部分也染淡青料水)青(纹 样)白(釉面)对比鲜明,装饰味浓元代呆德镇陶瓷丄匠吸收了姊妹艺术的营养,经过艺术再创造,设计出适合新器型、新 材质的牡丹装饰纹样元青花牡丹纹有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内涵牡丹纹髙度提炼出自然界 牡丹的丽质,既有一般装饰纹样组织结构的严密性和整体感,纹样在穿插、交错中有条不紊, 乂有图画的描绘特点,用笔、用料活泼自然有生意,多方而糅介在一起构成元青花牡丹纹的 时代特征同时,彩绘工匠工艺技能冇高下,艺术功底、修养冇深浅,表现在各自绘制的纹 样上又形成了多层次的艺术品位。

造化有奇秘,探之渺无穷元青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鉴赏元青花襦耍多层面、多视 角的分析、研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