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学期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教育技术定义演变(课本第4页)1.视觉教育(17世纪到20世纪初)产生及理论依据:捷克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学经典著作《大教学论》中详细阐述了直观教育媒 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奠定了教育技术应用的直观性原则教学手段:最初主要采用图片、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要辅助教学20世纪后,照相、幻灯和无声电 影被引进教育领域主要观点:视觉教育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从而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学校 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2. 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产生: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等技术相继在教育中推广和应用,“视听 教育”这一术语开始出现理论依据:美国教育学家戴尔于1964年出版的《教育中的视听方法》一书堪称代表,该书中提出的“经 验之塔”理论被公认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教学手段:不仅仅指幻灯、投影、电影、无线电广播、录音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它还包括照片、图表、 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访问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但是传授观察经软的教育活动都属于视听教 育的范畴主要观点: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多种视听媒体可以使 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视听媒体既可以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 也可以避免抽象单一的语言教授。
3. 视听传播(20世纪50年代后到60年代)产生:随着程序教学机、语言实验室、教育电视、电子计算机等更先进的媒体进入教育领域,各种媒 体教学形式的升发和推广促进了视听教育迅速发展同时,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开始渗透视听教育领 域,许多学者将教育看作一个复杂系统并将教学过程看做信息传播过程加以研究视听传播”概念的提出, 引发了对视听教育研究范畴的重新定位教学手段:教育界利用视听媒体术语取代了原来的视听辅助名称,并有了硬件与软件之分,视听材料 被视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资源开始出现主要观点:学者们将关注的焦点从原来的视听教具逐渐转向整个教学传播过程以及教学系统这一宏观 层面视听教育代替视觉教育,二者没有质的飞跃,所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都是媒体技术,而视听传播取代 视听教育,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关注和研究的重心从媒体转向了教育传播过程4. 教育技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之后)产生: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研究 与实践的领域称之为“教育技术二定义:1977年,AECT在1972年定义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后的正式文件,提出“教育技术是分析问题, 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的、有机组成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 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教育技术领域又四个方面组成:学生、 学习资源、教育开发职能和教育管理职能教学手段:教育技术这个实践领域,以某种理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资源、运用系统方法 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一个综合的复杂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应用模式(11页)应用领域:教育技术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的技术 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从而形成r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课堂教学、远程教学、企业培 训应用模式:教育技术的应用根据社会需求和具体条件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应用层次,不同的应用层次采用不同的 应用模式目前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应用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模式: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以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 学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作用(14页)1.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方式发生变革:例如现代视听媒体的发展,使远距离教育成为现 实,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2.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例如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教学媒 体不断更新和普及,打破了黑板加粉笔教学手段对教育改革造成的“瓶颈“3.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除了理论支持外,还必 须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的关系,必然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4.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实现学生自主自山地学习, 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充分题词按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止学生充分的去主动思考、主动 探索、主动发现。
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条件5.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学 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综合利用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 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向教育科学提出挑战也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学系统设计的模式(22到24页)1. 学习需要分析2. 学习内容分析3. 学习目标的阐明4. 学生特征分析5. 教学策略的制定6.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教学系统设计的前端分析内容(24到27页)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生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设计实践(28到39页)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和特点(108页)类型特点文字文字使用各种专用符号表达的信息形式,它是现实 生活中使用的最多的一种信息存储和传递方式用 文字表达信息可以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它主要运 用于对知识的描述性表示图像多媒体软件中最重要的信息表达形式之一,它是决 定一个多媒体软件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声音(又分语言、音乐和音响)声音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最方便、最熟 悉的方式之一动画通过动画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是许多难以理 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合理使用动淌诃以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视频影像视频具有时序性与丰富的信息内涵,常用于交代事 物的发展过程了解多媒体素材的获取设备与技术(113到115页)多媒体素材类型获取设备技术文字文字编辑.软件word > wps 扫描仪网络自行录入、使用扫描仪扫描扫描印 刷品、购买文本数据、向有关单位 交换或通过网络查找图像图像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Photostyle利用windows剪贴板、利用计算 屏幕捕捉程序、利用扫描仪、利用 数码相机声音计算机声卡录音机或录像机播放录音带或荥 像带上的声音信号1. 利用可视化编辑工具,编制多 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2. 利用多媒体著作系统(工具), 方便的将各种多媒体素材引 入、合成,编辑成多媒体作品动画二维动画工具:Direclor^ AnimatorStudio、Ulead Animator > MedioStudio > Premiere三维动画工具:3DMAX、MAYA、Softimage 和 Ulead cool3D将某一图片移动、旋转、缩放、变 形、变色或闪烁等形成动画视频影视摄像机、录像机、编辑机将视频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 理的数字信号进行视频捕捉卡的 转换,转换后的视频文件要在计算 机中进行编辑处理了解因特网教育资源及其特征(134到135页)一般而言,我们将因特网中与教育有关的部分称为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人力资源特征:I. 信息呈现的多样性2.信息获取的便捷性3.信息识别的标志性4.信息更新的时效性5.信息分布 的广泛性十. 教学网页设计的一般程序(164页)1. 教学网页的教学设计2.教学网页的结构设计3.稿本准备4.素材准备5.技术合成o 6.M站的发布 与推广十一.教学评价的功能(241页)1. 目标导向功能2.过程调控功能3.动机激励功能4.鉴别和选择功能5.促进教学功能十二. 如果要创建自己的教学网站,你准备设计哪些功能模块,并简要说明原因1 .通用网络交互模块例如讨论区(BBS),聊天室,留言簿,搜索功能原因:加强交流与 互动2. 基本服务模块例如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文件传输原因:3. 应用支撑模块例如考试平台,评价系统,管理系统(题库管理,论坛管理,成绩管理, 文章管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4. 集成应用平台即教学系统,网络课堂十三. 多媒体课件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 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可以用多媒体生动宜观地模拟出来,引导学生 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2. 交互性强: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理解学生的意图,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 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利用及时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与 完整性,并能通过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3. 共享性好:随看高速信息网的不断延伸,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传递,网络实 现信息资源共享以网络、光盘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的时 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加以选择4. 有利于知识的同化: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强化信息传播的强度,各种媒体相互补充,使知识 信息的表达更加充分,更容易理解发展趋势:网络化、智能化、动态化、参与化、简单化、整合化十四.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十五.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主要开发工具(199页)开发过程:1. 项目定义①教学内容选样②课件设计可行性分析③课件需求分析2. 教学设计3.结构设计4.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和制作5.可见的编辑合成6.课件的使用7.课件 的评价8.课件产品的成型主要工具:(1)字处理:Word、WPS(2) 图形处理:画图(WINDOWS 自带)、Photoimpact、Photoshop 等(3) 音乐编辑:录音机(WINDOWS或声卡自带)、Cakewalk> Cooledit等(4) 二维动画制作:Director、Flash、Animator(5) 三维动画制作: 3DStudioMAX(6) 多媒体制作:PowerPoint、WPS、Flash、Authorware、方正奥斯、Director(7)视频处理:Ulead MediaStudio、Premiere十六. 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参考253页)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下,教师以讲授、、带领学生模拟练习和操作练习为主,起主导者的作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究研究性学习、资源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核心,而教 师起引导者的辅助性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的综合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教师信息索养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实施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有利于推动教师的持续学习和持续发展,成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合格教 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管理者、传授者、解惑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教书者、实施 者、执行者而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创新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在知识传授中,是平等的对话伙伴和合作伙伴;在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 合作者和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