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梁祝教案 .doc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51KB
约5页
文档ID:536963959
梁祝教案 .doc_第1页
1/5

人音版第16册《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科音乐年级八年级授课教师胡寅授课时间45分钟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欣赏课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标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教学具准备教学光碟、多媒体课件、钢琴、课本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师生问好!二、导入:“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老师用钢琴为大家弹奏一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提问:你还在哪里听到过这首歌曲 ?都用什么乐器演奏过?你能给大家讲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么?三、引出课题:1、(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美丽的神话,痛却也让人幸福的故事,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有人称它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2、作者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陈钢先生在1959年创作完成的,并在同年5月27日在上海首演.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陈钢教授:1935年生于上海,早年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弹钢琴在求学期间,他与何占豪合作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这首流传最广的中国交响乐作品《梁祝》曾先后荣获五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 除了我们大家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外,还有《王昭君》、《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恋歌》、《我爱我的台湾》、《恩情》、《鼓与歌》、《刀舞》以及《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等 陈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何占豪:出生于浙江诸暨,自小在农村长大,17岁参加浙江省文工团,才首次接触小提琴24岁转往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26岁发表他的成名作《梁祝》1964年,只有31岁的何占豪开始在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任教,至今已超过40年3、音乐知识:协奏曲,这首乐曲体裁为协奏曲,那么什么是协奏曲呢,(学生朗读)4、分析乐曲结构:了解乐曲的主要结构、组成,音乐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碟”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四 分段欣赏并分析歌曲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优美抒情副部主题──柔美、抒情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音乐再次出现安祥、宁静的气氛,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 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师生互动:教师范唱《化蝶》,学生附和着老师唱,并学会几句 学生活动:创编,师启发学生进行创编,学生讨论,并创编表演,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实践能力五 提问:引子部分:(1)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2)音乐描绘出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展开部:提出问题,请说出封建势力主题和英台抗婚的音乐情绪六 再次感受给学生播放沙画,边听边看七 总结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请同学来讲解或介绍,在课下收集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资料。

由学生亲自演示)全体学生看课件和板书欣赏作品鸟叫抗婚、楼台会、器灵投坟《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再次感受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通过聆听乐曲,使全体学生熟悉这部作品的曲式图掌握、分辨出曲式图中二个大的段落(三部曲式、展开性段落)通过课件更直观清晰的了解作品 需要展示奏鸣曲曲式的结构图,可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听,边体会奏鸣曲曲式的结构板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曲式结构图(奏鸣曲曲式)引 子——春景(鸟语花香)呈示部——相爱 展开部——抗婚 再现部——化蝶课后反思 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