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及主要类型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1)概念: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1)分类:自然天体(恒星、行星等)人造天体(运行中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2)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如下表所示:( 2)天体系统的层次宇宙(总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1、八大行星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4、对地球的影响:①. 扰动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点:①同向性②共面性③近圆性(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点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①类地行星:水、金、地和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别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1、宇宙环境条件( 1)稳固的太阳光照条件(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2、地球相宜的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④. 可能与自然灾难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难;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其次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3、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供应光热资源;②是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缘由;维护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③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源;4、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外形、温度、成分)2、太阳辐射能1二、地球的自转与时差1、昼夜交替一、昼夜交替现象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亮的球体)(1)晨线(弃暗投明) 、昏线(弃明投暗)晨昏线的画法: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留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 2)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3)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4)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太2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3)昼夜长短的运算 昼长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正午 12 点—日出时间)× 2仍可以依据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推算;3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肯定相同;地方时的运算:所求的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 4 分钟 /两地经度差× 1°(东加西减) 3、时区与区时二、地方时公式:某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 4 分钟 /1°×两地经度差运算原就:“东加西减”原就留意: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6 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 时、 昼半球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夜半球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 24 时( 0 时)三、时区1、中心经线的经度数 =已知时区数 *15 °2、区时的运算方法:( 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某地经度 /15° =商```余数如余数 <7.5 °,就时区数取商;如余数 >7.5°,就时区数取商 +1已知是东经度,就求出的是东时区;已知是西经度,就求出的是西时区( 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运算两地时差: (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3. 日界线人为日界线:日界线 〔180 °经线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 0 时的经线180° 0 时1)太阳高度角(一天之内是变化的):白天 >0°黑夜 <0°;晨昏线上 =0°;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最大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①.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且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②.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来线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二分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4)运算H= 90°- 纬度差= 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 5)应用:练习册 P174、四季和五带的更替我国:以“四立”划分(1)四季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北温带国家:春季: 3、4、5 月;夏季: 6、 7、8 月;秋季: 9、 10、11 月冬季: 12、1、2 月(2)五带:热带(南北回来线之间)、北温带(北回来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来线—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5、黄赤交角的大小与五带的范畴(1)黄赤交角的度数 =南北回来线的度数(2)极圈度数 =90° - 黄赤交角的度数减一天今 昨天 天加一天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昨 加一天 今天 天减一天(3)如黄赤交角变大(变小)热带范畴变大(变小)寒带范畴变大(变小)温带范畴变小(变大)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南左北右赤道无)判定:以物体初始运动方向为准三、地球公转与季节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 23° 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移动)2、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夜越短;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纵波快固液气三态横波较慢固态依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点,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2、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 同一高度 一般情形 气温高、气压低圈层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物质状态地壳 固态气温低、气压高 5地 上幔 下地 外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32900陆厚洋薄固态软流层(岩浆)液体越往高、气压越低不同高度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4、常见的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详见练习册 P22)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作用力核 内核 固态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缘由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水圈生物圈连续但不规章的圈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生物及生存环境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与大气、水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自然环境;(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在同一副等压线图上, 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转变风向,不转变风速〔hap〕 100610081010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其次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摩擦力——既转变风向,又转变风速(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可以减小风速(二)风向1、高空大气中的风向(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10021004100610081010等压线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与等压线〔北半球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仍大地2、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原动力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白天气温,阴天与晴天相比,阴天低、晴天高(白天多云好比地球撑着一把伞)5、大气的保温作用:多云夜晚的气温高于晴朗的(夜晚多云好比为地球盖了一张被子);阴天的昼夜温差小于晴天;二、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洁的形式)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转 偏 向 力摩 擦 力垂直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平 行 于 等 压 线斜 穿 等 压 线1、热力环流形成的缘由及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4、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的方法: (详见练习册 P25)5、风力的判读 :(练习册 P25)其次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略) 、全球性大气环流(概念、意义)2、假设一: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只考虑高低纬冷热不均) 结果:形成单圈环流3、假设二:地表均一、地球不公转(只考虑高低 纬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静团势力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