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巴马就职演说探析美国政府对华政策 一、奥巴马就职演讲 对于美国来说2008是一个充满阴霾和沮丧的一年,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外交内外交困,国际形象大打折扣,全球影响力大大减弱,正值此时奥巴马作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主党候选人高调亮相,以绝对优势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的传奇经历不仅是“美国梦”的最好诠释,他超越众多世人的思维局限也为45年前马丁?路德?金“梦想”的实现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奥巴马以其活力四射的政治魅力,能言善辩的才华,以高喊“改变、希望”的竞选口号,赢得了美国选民期望改变现状的心奥巴马总统这短短2046个字的演讲,在表达了大选胜利的同时,更是表达了对新政府对未来的希望 二、冷战后美中关系的变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中美战略对抗阶段(1949-1972),中美战略合作阶段(1972-1989),中美防范接触阶段(1989-今)冷战后,美国经历了三届政府,三届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华接触政策从老布什政府的有限接触政策到克林顿政府的全面接触政策再到小布什政府的限制性接触政策1989年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以及柏林墙的坍塌成为冷战结束的正式标志。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历经40多年的尖锐对峙已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同年中国发生 “六四”,中国国内将这一事件定义为“和平演变”,目的是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使它无需打中国牌遏制苏联,因此失去中美合作抵制苏联威胁这个政略利益的中美关系脆弱到极点但是美国出于战略利益和老布什的个人经历,老布什政府提出了对华接触政策因此,布什总统“从他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异乎寻常地亲自过问对华政策,并把发展对华政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克林顿就任总统之时,美国已经“看到了美国价值的优越性(这已经由冷战的胜利所证明)、美国的军事和技术力量(这已在海湾战争中展示无遗),以及中国对出口的不断增长的依赖,他们认为,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给了华盛顿一副威力无穷的杠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则处于探索的过渡阶段,从遏制到界定模糊再到全面接触,为中美关系向着稳定健康的发展方向做了铺垫小布什上任初期,一方面故意冷落中国采取强硬政策,另一方面也寻求与中国建立合作性的关系以“9?11”事件为契机,美国开始意识到非传统的威胁远胜于传统的威胁,布什认为反恐为第一要素,因此采取了一些促进中美关系的措施以寻求在反恐和核扩散领域中需要的中国的支持与合作,中美关系明显改进并且渐入高潮。
奥巴马在美国内外交困之际当选为美国新一任的总统在新的世界形势下,奥巴马政府顺应了世界局势的发展发展的推行多变外交并在多变框架下开展对话寻求主导,中美关系呈现一片大好局势 三、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及分析 (一)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重要举措 奥巴马上任伊始便访华,将中美关系引领进出人意料的“蜜月期”在这趟六十六个小时的行程中,中美双方达成多项共识,一致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在政治上,中方表示中美要采取切实行动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推动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经济方面,两国领导人表示应该更加坚决地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以防范未来不可预知的危机;在文化方面,两国领导人都为加强中美文化交流达成了共识,并建立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 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的不断崛起,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也呈现出相对消极的一面奥巴马政府从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撤军,并逐步把主要军事力量调整到亚太地区:巩固与亚太地区盟友的外交关系,重视对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对外关系,插手东亚、南海问题等;积极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TPP协议,试图巩固美元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扩大美国的经济利益,应对多远的安全挑战,重塑地区安全和经济架构,以此来制衡中国不断上升的力量和影响力。
第一、在政治方面,为了应对中国力量的上升,加大对中国周边亚洲政治外交的投入奥巴马总统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上台以来频繁与亚太国家接触和交往奥巴马自己两访亚洲,国务卿克林顿已六访亚洲,这种出访亚洲的频度是历届美国政要所没有的2010年联大期间,奥巴马在联合国内会见的国家元首绝大部分是亚洲国家,并与东盟10国领导人开了第二次美国-东盟峰会相比之下,奥巴马上台以来对欧洲的访问除了2009年的俄罗斯之外,其余有数的几次访问,或者是上台之初到欧洲亮相,去欧洲宣示他的政策,或者就是参加既定的联盟会议如2009年和2010年两次北约首脑会议除了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个新的《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和与北约盟国一起通过了一个《北约战略新概念》文件外,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新作为2010年春天的欧盟首脑会议,他受到邀请却拒绝参加,招致欧盟的不满欧盟外交政策主任阿什顿就在其报告中说:“欧洲已经不再占据美国战略重心的主要位置 奥巴马在处理外交上的具体策略是运用“巧实力”凝聚传统盟友(主要是澳大利亚和日韩),拉拢新伙伴(主要是印度、越南、菲律宾、缅甸等)具体做法有:利用“天安”舰事件和中日撞船事件加强和巩固与曰、韩的同盟关系;通过加入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拒绝参加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建立美国一东盟峰会和参加东亚峰会,密切了与东盟和东亚国家的关系;通过与印度开展战略对话、扩大军事合作等措施以及奥巴马对印度的访问,把美印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与印尼启动了两国新的《全面伙伴协议》。
通过这些措施既加强了与东亚国家的关系,又扩展了外交阵地并且美国希望在本地区推广其价值观,谋求和巩固对地区事务的主导地位 第二、在经济方面,为了削弱中国成为地区经济的中心,提高美国对东亚事务的影响力,努力推动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本来只是少数几个国家的合作设想,美国起初并没有加以重视2006年,新加坡、文莱、智利、新西兰缔结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0年,中日韩印新等5国与东盟分别签署或启动了5个自由贸易协定后,美国十分焦急,便决定参加,并试图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为突破口签订一个泛太平洋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目标是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所有21个成员都纳入在内,建立美国主导的亚太合作体系2010年初,关于TPP的谈判开始,至今已进行了三次谈判,参加者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文莱、新加坡、越南等八国,同年10月日本在美国的游说下也决定参加在全面完成这项庞大的计划之前,奥巴马政府决定采取积极态度介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提出要重振该组织的使命,制定21世纪的经济议程这两项计划是为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本地区的经贸联系,促进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出口,吸引来自本地区的投资,复苏美国经济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战略。
同时美国还希望推销其经济发展模式,并防止本地区出现排除美国的多边经济合作安排 第三、在军事方面,中美两国的对话机制更为完善,但“对手和敌人”的意象进一步强化,美国扩大军事基地建设、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中美军事关系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变大首先,继续执行小布什政府制定的计划,扩建关岛和印度洋英属迪戈加西亚岛的海空军基地,主要是扩大停放航母和核潜艇的能力美国已经把总共11艘航母中的6艘部署在以关岛为中心的亚太地区,超过了在欧洲的航母数量,潜艇从282艘增加到345艘,目标是要把关岛建设成亚太地区军事投射中心其次,利用“天安舰”事件、钓鱼岛问题和南海争端等亚太地区不稳定因素强化以美日、美韩和美澳为主的三大军事同盟,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尽管美国调整亚太军事布局对中美军事关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与冲击,但短期内不会实质性改变两军关系非敌非友、半敌半友、亦敌亦友的基本态势在相互竞争,敌意增大的同时,交流、对话以及相互合作仍将是两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美国亚太地球军事策略的调整也处于演化之中,未来走向仍然存在可塑造性 (二)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特点 冷战结束以来,理解美国政府都对中国实力的上升采取了措施,从克林顿政府的重点“防范”战略,到小布什政府的重点“避险”战略,再到奥巴马政府的重点“制衡”。
首先,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战略突出了强调经济、教育、科技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张通过国内建设增强美国的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奥巴马以变革的形象入主白宫,上台以来,采取了重振美国的施政路线,优先解决国内问题,对外实行战略巩固,努力的核心应致力于复兴经济,这才是美国实力的源泉正是在这一思想以及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一个能够重建国家力量和影响力基础的战略首先新战略认为美国的实力有限,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应对全球挑战,无论这个国家的实力有多么强大其次新战略认为,在这个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的世界中,美国的繁荣与全球的繁荣密不可分,美国国内的状况决定其在国外的力量与影响力所以新战略强调为美国的领导地位建设一个强大的基础这包括发展经济、教育、清洁能源、推动科研等其政策内容广泛,具有十分的广泛性在政治方面,奥巴马政府积极开展同亚太地区各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巩固传统盟国关系,发展其他伙伴国家关系在经济领域同样采取多种措施,采取贸易壁垒政策,加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主导TPP掌握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主导权等在军事领域则是积极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建设军事反导系统,介入亚太地区军事冲突等 其次,加大遏制中国的力度,防范中国的意图明显。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使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而中国却保持较高经济发展势头,顺利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在亚太及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重要潜在竞争对手,尤其是政治、经济、军事政策方面,无不显现制衡中国的意图比如军事布局方面,形成了包围中国的态势,介入与中国有争议的国际冲突问题;经济方面不仅加强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政策,而且主导TPP,绕开中国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方面,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民族问题上指手画脚从未停止干涉过,并且在亚洲大格局下不断发展多边关系,强化同盟和伙伴国家关系,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再次,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置于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点之中,单边主义明显减弱,推崇寻求共同安全的多边主义奥巴马政府认为当今世界,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都是全球交错纷繁复杂的,美国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以及时代挑战的国际秩序,将全球置于世界安全的大框架之中,各国共同为安全做贡献,国际关系提倡合作与多边奥巴马指出“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的繁荣与全球繁荣密不可分,我们的安全直接受到大洋彼岸局势的影响国家安全不再是零和游戏世界拥有共同安全。
不管愿不愿意,如果我们想让美国更安全,我们需要让世界变得更安全”同时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不管一个国家多么强大,他都无法单独应对全球挑战,美国从未曾因置身于国际合作潮流之外而取得成功,因此,美国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同时为取得实效努力促进各国间的合作为此,不仅要继续加强传统同盟的关系,还要与全球各地区建立新的更密切的伙伴关系,新的伙伴不仅包括一些关键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也包括正在崛起的国家,如巴西、南非和印尼等在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国际规则与机制,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时代挑战的国际秩序,共同分担国际安全责任奥巴马政府在继承前任政府外交关系成果基础上,以美日、美韩、美澳等同盟关系为核心,积极拓展多边关系网络2011年,美、日、印首次举行三方安全磋商,议题涉及到亚太地区诸多事务,这种从美日同盟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盟加伙伴关系正是奥巴马政府亚太政策的一个特点其他还包括美日韩三边关系、美日澳三边关系另外,2009年,美国与东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