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20经济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20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20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西方经济学(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2>.规模经济 答:规模经济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厂商产量的增加或收益的增加。
规模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小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规模不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大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上升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U形特征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改变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也称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3>.公共物品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2)非竞用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用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4>.资本的边际效率答: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式中,表示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表示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表示资本品在第年年末时的处置残值,表示资本边际效率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5>.经济周期答: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如图1-1所示,粗线表示潜在GDP的稳定增长趋势,细线代表实际GDP变化情况点对应着经济萧条,它是经济周期的底部点表明经济进入了复苏阶段随着复苏进程的发展,产出到达趋势路径的上方,即图中的点,称此时的经济处于经济繁荣。
然后经济进入衰退期,此时产出增长速度慢于产出增长趋势,甚至产出可能为负增长点代表经济萧条,然后经济又开始复苏,另一个周期重新开始图1-1 经济周期按照其频率、幅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经济周期可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三类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论、消费不足论、资本边际效率崩溃论、资本存量调整论和创新论等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试述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答:(1)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在一般情况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收益产品”(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边际成本是“边际要素成本”因此,一般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即2>.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1)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它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①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交换方面,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商品的个人来说都相等,即②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生产方面,任何一对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用这两种投入要素生产的所有商品中都相等,即③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每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3>.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答:(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情况和财政政策有关手段的特点,相机抉择,积极主动地变动财政的支出和税收,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机动性财政政策2)依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尽管各种自动稳定器一直在起作用,但作用时间较长,效果也不理想,因而需要政府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政府执行财政政策是斟酌使用的,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衰退时,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总需求,使之接近充分就业水平,实现充分就业预算平衡。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则应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功能财政思想的实施和贯彻,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运行效果不错,但之后出现的滞胀使它受到了怀疑这说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同样具有局限性,因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影响这种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滞认识总需求的变化,变动财政政策以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②不确定性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政府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③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也可能导致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还存在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政府增加支出,会使利率提高,私人投资支出减少,即发生挤出效应所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尽量使其效果接近预期目标4>.简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答:(1)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学说”作为国际分工的基础。
他认为,由于各国自然资源的禀赋、劳动生产率有别,生产同种产品成本的利润有高有低只要各国都扬长避短,只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利润绝对高于别国的产品,然后互相交换,各国就都能获取更多的产品,从而增进国民福利从绝对利益考虑,国际分工对参与交易的双方都是有利的2)比较优势理论继亚当·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的原理这一原理指出,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即使在各个领域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换取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仍然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3)相对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进一步说明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积极意义三、计算题(10分)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投资,实际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和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解:(1)由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整理得:,此即为曲线方程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整理得:,此即为曲线方程2)联立曲线方程和曲线方程,解得均衡收入为(亿美元),均衡利率为。
二、政治经济学(75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货币乘数答: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与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简单货币乘数用公式表示为:式中,为货币乘数,表示货币存量,表示基础货币存量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存款机构必须保留的存款准备比率和储备资产的变动规模2>.社会总资本答:社会总资本是指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社会总资本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具体为:(1)广泛性广泛性是指社会总资本所包含的单个资本,不仅有投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也有投在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不仅有投在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也有投在服务业的资本2)系统性系统性是指构成社会总资本这个有机整体的各产业及产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本投放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客观比例,而且投在各部门和产业的资本,其各自运行也必须互相配合3)社会总资本的整体功能不等于组成社会总资本的各部分资本的简单算术和,社会总资本的内部构成状况决定了其整体的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之和3>.剩余价值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体现在:(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性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3)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4>.科学发展观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