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518试析教育叙事之空间维度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KB
约5页
文档ID:208855635
0518试析教育叙事之空间维度_第1页
1/5

试析教育叙事之空间维度赵萱作者一:赵薏(1985—),浙江金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文化与社会.通讯地址:上海帘东方路1663 弄 21 号 1503 室.联系方式:13482640049; e-mail:zhaoxuan 1117@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摘要:近年來社会理论对空间问题颇有涉及,但是迄今为止的叙事学理论大都重视对时间的研宂,忽视叙 事中的空间作用,直至20世纪80年代起后现代叙事学在空间叙事学上开展积极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來, 叙事探宂逐渐成为教育研宂中的一个核心学术话语方式,社会理论对空间问题的关注,为教育叙事空间化研宂 提供契机,教育叙事空间维度的建构须与时间维度契合并借鉴当前空间叙事研宂关键词:叙事;空间理论;教育叙事;空间维度一、 颇有涉及:人文社会学科对空间问题的讨论传统哲学对人之存在的“时间性”进行了较为企面、深入的思考,尤其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一书堪 称这一问题研究的标志性进展,但其中未涉及人之存在的空间性M题1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兹认为:“人之对空间感兴趣,其根源在于存在”,随后在《存在•空间•建筑》一书中提出了 “存在空间”的概念, 认为存在空间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是从大量现象的类似性中抽象出來的。

2社会理论对空间问题的关注 早见散轶于涂尔干、马克思等理论家的论著中\ 20世纪70年代列斐伏尔等地理学家论述了社会关系与空间的相 互建构,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出了 “社会空间”这一概念,认为空间是一种社会产品,可以分为物 理空间(自然)、心理空间(空间的话语建构)和社会空间(体验的、生活的空间),4空间不仅仅是社会关系发 展演变的静止的容器或者平台,更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叠加着社会、历史和空间的三重辩证5德塞都在《口 常生活的实践》中认为叙事是日常生活实践,理应关注物质空间与隐喻空间并肯定了叙事结构具有空间句法的 状态6随后布迪厄、福柯等社会学家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性视域下空间与社会的交互关系以及对社会结构、社会 过程的作用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认为场域不是一般性的空间结构形式,而 是一个充满冲突和争夺的空间福柯在《论其他空间》一文地称:“人们处于同在性的时代~并置、远与近、 并排、分散的时代,人们所处的场域由点和因素的邻近关系所界定,这些关系可以在形式上描述为序列、树状 或网格福柯对于空间的论述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地点等),而是从社会、心理、文化和地域等多个 视角展开,体现社会关系复杂交织形成的社会网络和人际互动场域,关注的是个体行为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表 现,以及个体与社会空间的互动关系。

7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型,时间和历史这些 W扰现代人的概念开始受到后现代空间概念的挑战,学者们开始刮H相看人文生活中的“空间性”,把以前给 予时间、历史等的青睐转移到空间上來,更有学者提出人文社会科学研宂中出现了所谓的空间转向二、 他山之石:叙事研宄对空间理论的借鉴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迄今为止的叙事学理论大都重视对时间的研宄, 强调叙事结构在时间序列中建构,忽视叙事中的空间作用,在物理学、数学、哲学、历史地理学、后现代地理 学和文化批判理论杂说中,以康德的想象空间说为契机将空间与文学融通,自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的《现9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叙事学专著中对空间闷题有专门论述 的并不多,较早的一部是西摩•查特曼的《故事与话语》,文中提出了 “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的概念, 认为故事事件的维度是时间,而故事存在物的维度是空间,在文字叙事中故事空间是抽象的,需要在读者心灵 里建构1()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建构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空间理论模型,从纵向区分了构成空间的三个层次--地志学、时空体与文本,并在横向上提出了空间度量的单位及 其各种组合所表现出的不同空间结构。

11海登•怀特在《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一书将历史分析中话语论证形式 归纳为四种:形式论的、有机论的、机械论的和语境论的他总结得出语境模式通过把事件置于它们所发生的 “环境”当中來解释事件,涉及到事件周围历史空间的关系,与这个空间内其他事件的关系,以及在这个时间 和空间的特定环境里,历史动作者与动因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历史学家W.H.沃尔什和艾赛 亚•柏林所说的“类连结”所谓“类连结”,是要找出所要解释的客体与统一语境中的不同领域相连结的线索, 追溯事件发生的外部A然或社会空间,确定事件发生的根源或判断事件可能带來的后果,从而把历史中的全部P事件和线索编织成一个意义链长期以來空间被隐匿进而被忽略,造成空间在叙述和研宂场域中的缺席,值 得注意的是叙事是通过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序列安排而实现的,因此叙事中时间与空间的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现有文献中关于叙事文本建构空间维度的策略着重于以下3方面:(1)转变叙事视角,打破时空直线延续 的传统观念,以新的写作手法來处理场景中的时空关系,如龙迪勇提出利用空间來表现时间,安排叙事结构, 推动整个叙事进程132)调整叙事手法,打破叙述的因果逻辑和事件的先后顺序,以时空交叉和时空并置的 叙述方法来达到叙事的空间化效果 如巴赫金在《小说中的时间和时空体形式》以“时空体”代表“文学中 艺术地表达时空关系的内在联系”,认为空间和时间标志其实都是融合其中,时间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 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时间的标志要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 通过时间来理解和衡量,而后构建了小说文本/作家与读者双重时空体理论。

15随后克里斯托瓦对巴赫金的时空 体作了继承和改造,提出纵横坐标轴理论,指出语同、句子和故事层面存在对话和互文,文本在纵横两轴上与 作者、读者和语境产生对话16弗里德曼在巴赫金、克里斯托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叙事纵横轴空间化阅读双轴 坐标,即水平阐释轴和垂直阐释轴,叙事表现为在时空坐标中移动,是文本和读者之间、文本和外部文本之间 的对话和交流17 (3)注重与时间维度的契合,以色列学者卓拉•加百利在《朝向空间的叙事理论》一文指出: 尽管时间和空间被体验为同一情形中的互补方面,但叙事作品主要是一种时间艺术,时间因素在叙事文本构建 中的优势仍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叙事文本内故事的空间问题不能被孤立对待,即空间叙事问题必须与时间联1 U系起來才能认识和考察,王安则认为空间叙事的转向是对哲学社科领域里空间转向的冋应,因此不能脱离与19时间的关联事实上无论是研宂者还是阅读者的理解都不可能只有时间观念或是空间维度,往往是两者交织 呈现经验,空间维度的构建必须与时间维度契合三、尝试与探索:教育叙事的空间转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探宂作为在科学与人文这两极之间的一个中间道路,己逐渐成为教育研宂中 的一个核心学术话语方式",近年来社会理论对空间问题的关注为教育叙事空间化研宂提供契机。

这里所谓的 “空间”不是指客观的儿何空间,而是指鲜活的经验,借用社会学的概念,可以概括为:“场域或视界的空间91意向在于把过去、将來和此时此刻的体验加以关联,从而为诠释经验提供了付能"从叙事学的发展來看,叙 事方法出现空间转化,实为教育场域中的空间叙事提供了生动而有直接应用价值的方法指引22(一)教育叙事空间维度的实质叙事文本作为教育事件的再现,习惯从时间顺序上巾开头、中间到结尾进行描述和分析,长期研宂结果显 示经验的复杂性需要进行垂直范式上的阐释,如朗斯顿所言叙事文本中时间和空间存在的3种关系:(1)偏重23空间约束或时间控制;(2)空间因素与时间因素等量齐观;(3)时间改变空间延伸的轮廓和意义~教育叙事 研宂关注空间维度即将教育场景中线性的、静态的经验存在转变为流动的空间化存在,原本单一的以时间为线 索的文本现在需深入情境之中以社会空间视角呈现问题,尝试将教育叙事空间维度与传统的时间性叙事并重,乃至进一步强调在叙事线索、结构、策略及形态呈现上以空间为主线建构的叙事二)教育叙事空间维度的构建1、 构建叙事横纵轴呈现教育经验教育叙事作品中的空间因素不仅体现在文本形态上的空间表现,更重要的是文本中的空间内容,即黑格尔 在《美学》中论述的“情境”,包含时代背景和具体环境,可以分为叙事中的大空间及小空间,大空间为教育 主体和事件提供了社会时代背景,包括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为评价教育实践提供了基本前提;小空间则展示 了事件发生的场所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空间,为评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提供了具体依据,空间是教育场景中主体 活动和教冇实践发生的空间。

如实描绘教冇场景的叙事文本同样可以借鉴弗里德曼的理论,构建叙事横纵轴, 横轴包括教育主体在文本时空体中的线性运动,是根据情节和叙述视点的序列原则发生的内部和外部事件序 列:纵轴包括教育叙事研宂者和读者在其时空体中书写和阐释文本的所指、社会和历史互文之间的对话,解读 文本的深层结构,呈现教育经验时便清晰可见司洪昌在《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中 勾勒了时空坐标,对仁村的地理,气候,村庄位置和外部社会的联系,居住与院落格局,村庄所处的小型社区 环境,村庄自然,土地利用和外部市场做了详尽交代,大、小空间交织并述,为读者呈现教育事件发生和演变 的时空场景,便于理解其中的教育经验,并在文中总结到:“仁村真实的教育和学校生活是在时空之中展开的, 它既源自历史和传统,又源自现实外部的空间,处于二者的张力之中,并致力在时空的坐标之中,在社会经济 文化的背景之下,考察村落学校和教育的发展变迁,从民间历史口传的教育遗产一直考察到现实中來,将历史 和现实连接起來历史通过无声的传统延伸到现实中來,现实空间的各种因素处在W弈互动之中,两者共同构 建了村落教育的变迁……小地方的历史发展具有浓重的时空投影。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家的力量 从村落之中逐渐撤返,为民间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政治、社会空间处于这样时空背景之中,国家、地方、 村落和学校之间出现了附弈互动,形成了这一幅学校变迁的图景 24姜丽静在《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 子的教育记忆》中阐述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改组高等师范的缘起及其早期的教育和校闶生活,通过对清末官办女 子教育发展历程的纵向引入、与同期北京大学一一中国男子最高教育学府一一的横向参照,将其置放于特定历 史时空的脉络之中,并试图揭示早期教ff中自相矛盾的女子教育理念和悖论式的发展模式,为新的突破埋卜伏25笔2、 呈现教育叙事文本中的空间结构卓拉*加百利认为依据静态与动态关系及其在文本中的实际运作,可在文本中发现三个不同的空间建构层 面:地形层、时空层、文本层,读者可以在任何层次上对叙事空间进行分析:(1)地形层~空间作为一种静态 的实体2)时空层一空间结构通过事件和运动(也就是通过时空体)作用于空间3)文本层~空间结构通过言 语文本中所表示的内容作用于空间一个地形层上的场景就是一个地点,时空层上的是一个行动域,文本层上 的则是一个视阈"教育叙事文本中的空间结构是模仿或还原存在其中的真实的空间,这一空间的构成不能完全 独立于时间因素之外,它是一种抽象的组成,依赖文本和读者阅读体验而存在,因此在垂直维度上应包含:(1) 作为静态实体的空间;(2)事件或行动的空间结构;(3)符号文本的空间结构。

孙崇文在《学生生活图景: 世俗内外的教育冲突》一文中通过对“中西汇聚的校闶环境”、“封W社会的开放空间”的描绘來展现基晋教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2\张素玲在《文化、性别与女学生:1900-1930年代的教会女子大学》中展示了來自不同环 境中的女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从传教士教师、中国学生的心理维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