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日晷对一天和一年的科学划分 时节日晷对一天和一年的科学划分 (一)日晷和一天分段 在我国古时期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是从黎明到次日黎明为一天先贤在地面竖立直杆制成第一代地平日晷晴日晷针日影最短的时刻为午时正将白昼分为上半天和下半天黑夜分为上半夜和下半夜至今仍有部分居民习用这种方法.后来将晷面改进成跟地球赤道平面相平行的第二代单面赤道日晷和双面赤道日晷——春分到秋分日光照在日晷的北面秋分到次年的春分照在日晷的南面将白昼以日影角度划分为6个时辰 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民族崇尚月亮每天是从黄昏——18时算起的一个黑夜和一个白昼为一整天格里历和现代夏历(俗称“农历”)每天都是从子夜(俗称“午夜”)0时正算起一天划分为24小时人们习惯将1天划分为两段:0~12时称为上午12~24时称为下午把13时称为下午1时依次类推;夏历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为2小时0~1时为子时1~3时为丑时3~5时为寅时5~7时为卯时7~9时为辰时9~11时为巳时11~13时为午时13~15时为未时15~17时为申时17~19时为酉时19~21时为戌时21~23时为亥时23~24时为“夜子时”每时辰划分为8刻(1刻15分钟)一天共96刻 (二)时节日晷和一年的分段 公元前46年采用儒略历时曾计划以冬至为元旦但囿于以朔日为起点的旧习俗所以延误了10天(当时冬至在朔日前10天)在地球近日点附近沿用至今格里历依序数称为第一至第四季度(汉语可省去“第”字) 埃塞俄比亚历等阿拉伯国家以秋分(格里历9月23日)为年首 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命天文历法学家落下闳、邓平等观测日影和星象根据圭表日影长度一年的变化将一年按平均长度划分的二十四节气(称为“平气法”)纳入《太初历》改为太初元年以冬至到次年冬至为“岁实”(回归年)奇数的节气称为“中气”:冬至(冬月、子)、大寒(腊月、丑)、雨水(正月、寅)、春分(二月、卯)、小满(三月、辰)、芒种(四月、巳)夏至(五月、午)、大暑(六月、未)、处暑(七月、申)、秋分(八月、酉)、霜降(九月、戌)、小雪(十月、亥)在没有中气的月份置闰巧妙地把阴月阳年协调在一起恢复夏朝历法以雨水所在月为正月奠定了夏历的基本格局造福至今唐朝高宗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傅仁均、崔善为创制的《戊寅元历》才采用将黄道按角度等分为二十四节气——“定气法”元代天文历法学家郭守敬(1231~1316AD)将日晷和圭表改进成第三代半球型的《仰仪》光线通过圆心孔在球面成影在经线上显示当地时辰在纬线上显示二十四节气 笔者用现代天文、地理及数学知识研究开发出经纬线角度量化、定位准确的实用新型专利、第四代日晷《赤道日晷与回归线日晷组合》科普文化景点兼装饰品专利号:ZL00251258.0时间和节气更为准确可用不锈钢管为主制成豪华型也可用瓷砖或塑料为主制成普及型同时又是小学《自然》、中学《地理》的新颖教具可用于每天有数小时日照的南纬66度到北纬66度广大地域赤道日晷为平面圆环状光线通过圆心的太极八卦璇玑板三角孔在经线上显示当地时间(跟北京时间相对照)在纬线上显示二十四节气、黄道十二宫(英汉名、古代名对照)及其公历日期中西融会沟通古今形象地演示天体的运行规律普及天文、地理和历法科学知识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启迪智慧创导人与自然和谐指导工农业生产和医学保健提高所在地的知名度吸引中外游客向海内外推广传统文化的日晷具有极大的商机 (三)一天和一年相比 沈括的十二气历、太平天国的天历、新四季历、独大月历、正元历等主张将年首改在34天后的立春(格里历2月4日)划分为春、夏、秋、冬季但因南北半球四季相反北半球冬季适为南半球的夏季各国气候千差万别改历当年会重复34天我国熟悉的划季方法难以得到多数国家政府和学者的赞同反而增加改历阻力 以一天和“岁实”(回归年)相比一天里的子夜0时正跟一年里的冬至相当6时(卯时正)跟春分相当12时(午时正)跟夏至相当18时(酉时正)跟秋分相当如以“四立”划季会将“岁实”(回归年)划得支离破碎故属下策 笔者的永久历年首有两个备选方案:(1)维持元旦现状不变依序数称为第一至第四季度可搏得全球多数学者和政府的支持可谓上策;(2)改冬至(格里历12月22日)为元旦改历当年仅撕去日历10天用关键性的“二至、二分”(“春分、秋分”阳光垂直于赤道“冬至”阳光垂直于南回归线“夏至”阳光垂直于北回归线)划分四季标志分明既可依序数称四季也可与欧美国家接轨称“冬、春、夏、秋季”在农闲的冬季过年不误农时从各种传媒常用的某季赛、季后赛、夏季攻势等等不难看出欧美的季名日渐为全球体育界、卫生界、军事界、传媒界等认可为了团结争取世界大多数国家与政府对历法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减少阻力有必要与处于多数的欧美各国接轨这种策略和手段上的让步有理、有利、有节是退一步进两步 四川省仁寿县科协华夏历法研究会周书先 ,0);font-size:14.0000pt;mso-font-kerning:0.0000p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