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 一、文题背景《迢迢牵牛星》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说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玉帝察觉此事,便派王母娘娘下凡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一条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此事感动了玉帝,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由喜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或“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钱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唐人《七夕》诗云: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着看围绕着“乞巧”,又派生出乞聪明、乞富贵、乞美貌、乞长寿等新的形式,而更多的则是乞良缘《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二十五岁的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纵情观赏沿途巫山两岸高耸入云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春望》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诗人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于是产生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以咏雪起,在咏雪中暗寓别情;以送人结,展现了雪中送人的奇情和深情,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精神风貌《西江月》这首词原有一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二、课文赏析《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的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星,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作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接下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寂苦闷心情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劳作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写的景,“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来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
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借景衬情,借景写情,景语即是情语,从而使诗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含情的眼神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与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慕、思念、渴望的甘苦正如古人读《古诗十九首》时的评语那样:“诗思深远而有余意《渡荆门送别》诗的首二句点明行程和去向,次二句紧接着便写山和江山随平野尽”,令人想到刚才还是崇山峻岭,而今已是平原旷野了,心中顿感无限开阔;“江入大荒流”,极写江水穿过狭窄的荆门之后,一泻千里,奔腾到海的宏阔气势,令人骤生壮美之感这里,作者巧妙地用“随”和“入”两个动词,贴切地描摹出船出荆门以后,山尽江流、一缓一急的两种变化,真是传神写照五、六两句承上而来,推出更为奇妙的景观荆门一边洞庭在望,整个江面至此益发宽阔、平静夜间,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宛如天上飞来的皎洁明镜;白天,云蒸霞蔚,形成海市蜃楼那样的壮丽景致。
两句诗,一“月”一“云”,分别概括出江上的夜与昼;一“天镜”一“海楼”,分别展现出夜与昼的两般景象;一“下”一“生”,一“飞”一“结”,分别造成从天上到水底,又由水面到空中的强烈动感:这一切凝聚在一起,令人顿生无限美感最后两句陡作转折,诗人的思绪从眼前之景一下跳到对故乡的思念,但不明说思念故乡,而吟以“仍怜故乡水”一个“怜”字,将诗人对故乡的爱恋、留恋、思念的万般感情囊括无遗水本是无情之物,却说它万里行来,为诗人“送行舟”,则水送人,人恋水,情意殷殷,难分难舍之状如在目前《春望》首两句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作者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的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情景交融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2)语言明快优美,又利用了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旋律《西江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清风徐来,半夜还有鸣蝉的“吱吱”声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留下伏笔前两句以动写静,以声写静,使人越发感到乡村的幽静稻花飘香,沁人心脾,蛙声一片,以闹写静,乡土气息更浓厚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自己也陶醉在丰年在望的欢乐之中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青蛙,青蛙也为丰年欢唱,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上片写晴,下片写雨骤雨将至乌云几乎布满天空,只在一角露着七八个星,数也数得清,词人写星而不写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增画面的美而不煞风景两三点雨”,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的茅店在哪里呢?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真是情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