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4页
文档ID:40275620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_第1页
1/4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班级: 姓名: 学号: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乌鲁木齐市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上山脉北麓,准格尔盆地南缘,是世界 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介于东经 86°38′~88°58′,北纬 42°45′~44°08′之 间,平均海拔 680~920m,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 5.7℃,年降 水量不足 300 毫米,气候相当干燥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最宽约为 153km,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58.19%,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 22.92%,风沙地面占总 面积的 9.59%,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 9.30% 社会条件社会条件: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 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2007 年全市生产总值 820.28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3.11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2.4 亿元,城镇军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11373 元2007 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 87.1 亿元,增长 39.27%随着亚欧大陆桥的贯通, 我国发展战略重点西移和向西开放的扩大,乌鲁木齐依托紧邻周边八个国家,建立了一个 类口岸和六个二类口岸,近 200 个各类商品交易渠道贸易网络,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 沿城市。

乌鲁木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乌鲁木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 2004 年 各类建设用地的数量构成及与国家标准的差距2004 年,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居住用地和 工业用地这两项用地均符合城市规划标准的要求但国外大部分城市的工业用地都小于 10%,汉城仅占 1.5%,显然乌鲁木齐的工业用地偏高,而工业污染降低土地价值,造成土 地产出率低,同时城市商务中心(CBD)不明显,城市化质量差由此可见,工业用地的外 迁,仍将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均约占建设用地 的 7%,低于国标的最低线,这种不合理的用地结构使乌鲁木齐市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服务 水平低下,环境质量下降等弊病,成为制约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特定类型用地的空间布局变化, 最为显著的表现在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后,城市 土地开发活动逐渐遵循土地级差收益规律,在旧城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造活动城市中心 区第二产业逐步被第三产业取代,即工业用地被商业、金融业、旅游业用地所置换;而随 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宅市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住宅建设成本的改变,城 市居民可以更多地选择居住区位。

1.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从形成到现在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2~1954 年间,是乌鲁木 齐进入大规模工业建设时期八一钢铁厂、六道湾煤矿等先后建成投产,这就构筑了乌鲁 木齐工业布局的初期格局,这一时期的工业用地处于当时城区的外围由于“大跃进”和 “大炼钢铁”的失误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新疆工业在 1958~1976 年间处于滑坡甚 至停滞状态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乌鲁木齐的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工业用地在旧 城扩张的同时再次向外迁移,有市区向郊区、向南、向北扩散20 世纪 90 年代乌鲁木齐 工业类别增多,这一时期由于规划与土地市场作用的调节,城市土地开发活动已逐渐遵循 土地级差收益规律,工业用地基本上从市中心置换出来,分布在南、北郊区地价较低的地 带目前,市区工业分布较凌乱,大企业较均匀的分布在市区边缘,基本上形成了头屯河、 东山区、卡子湾、二工、三工、水磨沟、红雁池等七个主要的工业区 2.居住用地20 世纪 50 年代初到 60 年代初,由于城市交通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工作、 生活和管理上的便利,各工业区内逐步健全了职工居住和生活服务设施,这样的“企业办 社会”的状况在乌鲁木齐尤为显著,城市用地形成单位“大院式”的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乌鲁木齐市的住宅建设进入高潮,居住用地急剧扩展 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综合开发方式的兴起,城市里形成颇具规模的居住小区进 入 90 年代,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为了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需要,各级各类住宅 小区开始出现,同时新区的居住功能逐渐增强,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沙区、天山区、新市 区和水磨沟区目前,随着城市的扩展,居住用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但是市中心居住用地 密度明显比新城区要高,在城市的发展中,居住用地向新城扩展的趋势较为明显 3.商业用地乌鲁木齐最早的商业中心是大十字,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 80 年代,已有的 商业中心不断扩大,同时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红山、友好与铁路局均 形成次一级的商业中心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日益活跃,商业也随即迅 速的发展,到了 90 年代末期,乌鲁木齐的商业用地在繁华街道两旁、交叉路口、交通枢纽 地带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街或商业中心,在居民区内也零散的分布着小型的商业点 乌鲁木齐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乌鲁木齐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2007 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面积为 14206.30 平方 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 261.88 平方公里,居住用地 79.14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 积的 32.3%;公共设施用地 35.83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13.8%;工业用地 39.33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15.2%;仓储用地 13.77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 地面积的 5.3%;对外交通用地 9.00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3.5%;道路广场用 地 23.74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9.2%;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13.16 平方公里,占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5.1%;绿地面积 28.20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10.9%;特 殊用地 12.40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4.8%。

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大,对外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小2007 年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用地面 积为 261.88 平方公里,占城市面积的 1.84%乌鲁木齐市 2007 年的城市土地利用面积中, 居住用地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 32.3%,其次是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15.2%, 对外交通用地所占比例最小,只占到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3.5% 居住用地增长速度快,对外交通用地有所减少2000 年至 2007 年间,城市建设用地 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为居住用地,居住用地面积由 2000 年的 40.87 平方公里提高到 2007 年 的 83.65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也由 29.3%提高到 32.3%,提高了 3 个百分 点,年平均增长率为 15.0%其次是公共设施用地,从 2000 年的 16.12 平方公里增长到 2007 年的 35.83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从 11.6%增至 13.8%,增长了 2.2 个百 分点对外交通用地出现了负增长,对外交通用地从 2000 年的 9.01 平方公里减少到 2006 年的 9.0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也从 6.5%下降到 3.5%,下降了 3 个百分点绿地面积逐年提高,城市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有所振荡。

绿地面积由 2000 年的 7.03 平 方公里提高到 2007 年的 28.2 平方公里,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例由 6.5%提高到 10.9%,提 高了 4.4 个百分点,其中 2005 年的增长速度最快,绿地面积由 2005 年的 11.78 平方公里 增长到 2006 年的 25.56 平方公里,增长了一倍多人均占有的绿地面积从 2000 年的 5.49 平方米/人增长到 2001 年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为 6.68 平方米/人,此后四年里一直下降,到 2006 年迅速上升为 12.65 平方米/人,达到了历年来人均占有量的最大化,2007 年又下降 到 12.19 平方米/人 仓储用地与特殊用地占比例小,变化年际间变化小2007 年仓储用地面积为 13.77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5.3%,仅高于市政用地 2 个百分点2000 年仓储用地为 10.48 平方公里,2001 年增长到 11.78 平方公里,年增长率为 12.4%从 2001 年到 2006 年的年际增长率分别为 0.17%﹑2.54%﹑0.83%﹑0﹑2.16%﹑10.4%,从中可以看出 2006 年- 2007 年增速最快。

2007 年的特殊用地面积 12.40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4.8%2000 年到 2005 年特殊用地所占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一直徘徊在 8.6%~8.2%之间, 从 2005 年开始下降,经历由 2006 年的 6.4%到 2007 年的 4.8%下降过程 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服务用地绝对数量逐年增加,相对数量有所起伏2000 年工业用 地面积为 24.62 平方公里,增长到 2007 年的 39.33 平方公里,增长了 59.7%工业用地所 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从 2000 年的 17.6%增长到 2005 年的 19.5%,又从 19.5%下降到 2006 年的 14.9%,后又有所上升2007 年公共设施服务用地面积为 35.83 平方公里,占建 设用地面积大的 13.8%2001 年至 2007 年,公共设施服务用地面积一直处于增加状态,但 2004 年到 2005 年未发生变动用地面积由 2000 年的 16.12 平方公里增长到 2007 年的 35.83 平方公里,增长了 122.27%公共设施服务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区面积的比例却有所 波动,从 2000 年的 11.6%下降到 2002 年的 11.5%,又由 2002 年的 11.5%上升到 2003 年的 11.8%,从 2003 年的 11.8%下降到 2005 年的 11.4%,最后由 2005 年的 11.4%增长到 2007 年的 13.8%. 道路广场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小,数量逐年增加。

2000 年道路广场用地面积 为 10.31 平方公里,增长到 2007 年的 23.74 平方公里,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为 18.6%,2007 年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区面积的 9.2%2000 年的市政设施用地为 7.53 平方公里,增长到 2007 年的 13.16 平方公里,逐年提高,年均增长率为 10.7%,2007 年市 政设施用地占城市建设区面积的 5.1% 城市用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用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投入严重不足 乌鲁木齐市 2007 年的单位 城市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82.67 元/平方米,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土地投入严重不足,与 西部地区首府兰州、呼和浩特、西宁、银川相比,乌鲁木齐市的单位城市建设面积的投入 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单位建设用地投入在下列城市中最少,城市土地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 了城市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产出效率低下,不能更好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2.城市土地产出效益低2007 年乌鲁木齐市每平方米建设用地上的建设用地产生的 GDP 为 312.61 元,在下列城市的用地效益上是比较低的,仅仅高于银川建设用地单位产 值最高的北京,每平方米的产值为 714.32 元,相当于乌鲁木齐市的 2.29 倍。

呼和浩特在 西部地区建设用地的产出中效益是比较高的,超过了同类水平的首府城市 3.城市总体空间利用不充分城市市区面积远远大于建成区面积,从 2007 年乌鲁木 齐城市建设统计数据来看,市区面积为 14206.3 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 261.88 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是城区面积的 54.25 倍,这说明了城市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的利 用应当综合考虑、规划各类建筑的空间组合,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做到节约集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