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文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3MB
约68页
文档ID:48106732
中国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文_第1页
1/68

Ÿ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Ÿ 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与《春秋》 Ÿ 历史散文的成熟之作:《左传》与《国语》 Ÿ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高峰:《战国策》甲骨卜辞1、甲骨卜辞 散文的最早源头把占卜日期、占卜人,占卜的事 情,甚至日后应验的情况刻在甲 骨之卜兆旁,这就是甲骨卜辞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 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占卜的时间——叙辞§占卜的内容——命辞§占卜的结果——占辞§占卜的验证——验辞§特征: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保持了商 代记事文字的原貌2、铜器铭文商代铜器铭文,反映了我们 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 展大多有着一定程式,往往使 用习惯套语商代铭文记事比较 简单,形式一律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 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 祀有五,肜日毛公鼎铭文(二)《尚书》《尚书》即上古之史书的意思,它是殷周两代古老的官方 文告汇编,是我国第一部真正 的散文总集 《尚书》的体例,按朝代分为《虞书 》、《夏书》、《商书》,《周书》 四大部分,其中《虞书》《夏书》是 后人伪托,主要部分是《周书》《 尚书》的文体主要有典、谟、诰、誓 、训、命六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 诰体”,即君上对臣下或上级对下级 的告谕之辞。

《尚书》的内容主要是尧舜至春 秋时代一些君主和大臣的讲话、 誓辞、政令的记录,反映了上古 时代的政治观念和某些统治经验 ,如举贤安民、明德慎罚、反对 淫逸等其文辞简约,语言朴实,有记事 ,有议论,有较完整的结构,中 心明确,某些地方使用了比喻等 修辞手段,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特 征《商书》中的《盘庚》篇是重要的代表 作品,记载的是殷商的中兴贤主迁都殷 地时告谕臣民的三次讲话它要言不烦 ,中心明确,夹叙夹议,语言生动,富 于感情色彩,鲜明地塑造了智慧、果敢 、坚毅、具有远大眼光和改革精神的盘 庚形象如:“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 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炪谋,作乃逸若网在纲 ,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告诫臣 下不可煽动民心反对迁都,说那样会“若火之燎于原 ,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弄得不可收拾比喻贴 切生动§《尚书》的流传:据说原有100篇,秦代焚书后,汉初仅搜集到29 篇(后亡佚1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 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的烂墙壁里发现用先 秦时的古文字写的《尚书》,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称为古文《尚书》,这16篇不久亡佚晋人伪造古 文《尚书》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析出5篇,连同 原有的今文《尚书》共为58篇,称伪古文《尚书》。

这个本子流传了一千多年,到清代学者才论证了是伪 作《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就是经过晋人手 术过的这种古文《尚书》§《尚书》的特点:§1、不再是片段,而是长篇大论;§2、采用了一些文学手段和修辞手法;§3、题目已经显示文体的区别;§4、常用词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有所不同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 和铜器铭文,大多单独成篇,有完整结构,对先秦散 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春秋》是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 史书 ,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 祖其所以名为“春秋”, 是取春秋代序为一年的意思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 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 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 史三)《春秋》§《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以鲁国十 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间的历史 鲁国十二公:隐、桓、庄、闵、僖、文、 宣 、成、襄、昭、定、哀 《春秋》的内容记载鲁隐公元年( BC722)至鲁哀公十四年(BC481)间 ,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 重大历史事件重在考察政治的成败 得失,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从中反 映出作者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鲜明 的思想倾向。

《春秋》记事简约,按时间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遣词造句十分审慎,一字之中能寓褒贬、别善恶春秋笔法” 《春秋》中记述历史人物或事件时,暗 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 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 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 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种以一字“寓褒贬,别 善恶”来表明思想倾向的写法被称为 “春秋 笔法”如同样写战争,就有伐、侵、战、围 、入、灭等不同的字眼;同样杀人,又有杀、 诛、弑等区别孔子借此以表达自己对人物事 件的褒贬§《春秋》被后人看作是包含微言大义的经典 ,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春秋》以道名 分”,“《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史记》)“春秋三传”战国至秦汉之间,有三部阐释《春秋》的书,《春 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被称 为“春秋三传”《左传》主要是补叙其史实,《公羊传》和《谷梁 传》主要是阐明其“微言大义”二、《左传》《左传》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记载春秋鲁国隐公(BC722)至哀公(BC468)年间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风俗等重大事件,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第一部断代史《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一)《左传》的成书1、左丘明所作(司马迁、班固)“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 经,丘明为之传,共相表里2、认为左氏非丘明,作传人不受经于孔子,《左传》不传《春秋》唐】赵匡、【宋】王安石、朱熹)3、认为《左传》是西汉刘歆伪作康有为) 今人一般认为:《左传》的基本史实为左丘明所诵,传至战国,被孔门后学记录并补充而作成内容与思想§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比较详细、完整的反 映了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以及诸侯衰落 ,卿大夫专国的历史过程通过各国历史事实 的记述,揭示了社会各种矛盾斗争,并寄寓了 作者鲜明的政治道德批判,表现出维护周礼、 尊礼尚德的观念,突出了“以民为本”的进步思 想§ 首先,它通过对各诸侯国盛衰兴亡的 历史记叙,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和 斗争《左传》一反“为尊者讳”的态度, 对统治阶级的阴险毒辣和淫乱残暴,做了 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 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 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 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 出奔共 ……——《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ª解题:本篇叙述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大夫烛之武利 用秦晋矛盾,精辟剖析“亡郑”与“舍郑”的利弊得失, 说服秦穆公与郑结盟,并派兵助郑防守,郑国由此转危为 安。

ª 特点:烛之武对秦穆公的一段说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外交 辞令,也是全文的重点和精粹所在这段说辞的目的在于 说退秦军,但烛之武并不直说,不乞求他机智地利用秦 晋争霸的矛盾,表现为处处为秦的利益着想,摆事实,讲 道理,层层深入,步步逼紧,以悚惧的言辞,直陈利害得 失,析理极为透辟,在曲折委婉中显示出骨力,终于打动 了秦军,离间了秦晋联盟,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秦晋殽之战 §1.解题:本文记述了 秦晋崤之战的前后经过, 通过蹇叔哭师和秦师骄纵 轻狂等事件的描写,反映 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真 实的历史面貌,揭露了秦 统治者“以贪勤民”,师出 不义的罪恶行径,指出了 秦军失败的必然性§2.主要事件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辞杞子原轸论战文嬴请三帅孟明谢赐 秦伯悔过§3.艺术特点:A. 本文通过对话和行动刻划出几个鲜 明的人物形象 B. 在材料的组织安排上,本文虽然史 实丰富,头绪纷繁,但却能提挈要领,精 心构思C. 文中的三段外交辞令也写得巧妙精美 ,各具特色《左传》的艺术特征§1.它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叙述战争和复杂的历史 事件,委婉周详,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富有故事性 §2.《左传》善于选取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来 刻画人物,显现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

§3.《左传》是运用细节描写较多的一部历史散文著 作《左传》的细节丰富而不琐碎,对刻画人物或记 叙事件都能起到画龙点睛或渲染气氛的作用 §4.《左传》的语言,丰润而优美,含蓄而醒豁,简 练而达情,无佶屈聱牙之病,颇易诵习长于叙事——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①叙事手法的多样【清】冯李骅《读〈左〉卮言》:“其中有正叙,有原叙,有顺叙,有倒叙,有实叙,有虚叙,有明叙,有暗叙,……”(一连列举了二十九种叙事之法) 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 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 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 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宣公三年》)②以旁观者的视角叙事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 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 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 于军中矣!”曰:“合谋也张 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 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 嚣,且尘上矣!” (《成公十六年 》)③《左传》叙事成就突出的表现在描 写战争A、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 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和后 果B、有大量细节描写叶公亦至,及北门,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 矢若伤君,是绝民望也,若之何不胄?” 乃胄而进。

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若见君面, 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犹将旌君以徇于国,而又掩面以绝民望 ,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哀公十六年》④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 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 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 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 ,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 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 ?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 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僖公二十 四年》)⑤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写得个性鲜明A、很少对人物集中描写,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B、人物的行动、对话是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 静态描写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 病矣!”(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 忍之!”(郑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 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 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