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培言文学关于《三国演义》中陆逊人物形象研究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木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哀 术与康有隙(怨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了绩 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 匿,逊陈便* 乞与幕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I口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通“擒”)逊 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往复讨之,拜 定威校尉,军屯利浦①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提到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Z后的又一个 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 比做成汤Z伊尹和周初Z姜尚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 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Z声,造成千军力马的声势,从心理上乩 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力人的山越暴乱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
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 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 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 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Z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Z弘规他建议孙权要 像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Z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木保民为要,只 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 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也是陆逊成为三国志中少数的单独立传的将领的原因《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通过人物Z间的言行,来表现复杂的人事关系和激烈的矛盾 冲突,使故事情节得以发展,人物个性得以显示,从而创造出神采飞扬的人物形象陆逊是 吴国的重要将领他曾经参与吕蒙袭击关羽的行动,并在平定荆州后提出供养和提拔人才的 建议吕蒙死示,他是孙吴方面主要的军事统帅他取得夷陵Z战的胜利,挫败刘备恢复荆 州的意图,为稳定孙吴政权建立了功勋以后,他长期坐镇上游,统帅着昊国的主要军队 传记记叙陆逊一生的主要事迹,突出他高明的军事政治才能和忠诚勇敢的性格特点它着重 描写夷陵Z战,写陆逊认清局势,按兵不动,设法使吴军从退却变为与蜀军相持,又写他抓 住时机,创造条件,一举击败蜀军,从中显现这位历史人物的足智多谋、因事制宜。
吴蜀交 战,陆逊面临内外的矛盾冲突一是吴蜀两国的矛盾i是陆逊与吴军众将的矛盾它们彼 此联系,互相影响汪耀明教授在《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提到作者为陆逊立传,着重反映人物面临 的事关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详细描述这些矛盾冲突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中曲尽其 妙地展示岀人物真正的内心世界这就出色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丰富复杂的社会 生活,成功地舉造出冷静观察、正确分析、巧用计策、善处矛陌、奋勇作战的古代名将形象 ②姜文华在《火烧连营•一战成名》一文中总结到夷陵Z战的胜利,显示了陆逊卓越的才 能因此,孙权赞扬他“怀文武Z才”、“有超世2功”,把他比作扶汤灭夏的伊尹和佐 武壬灭商纣的吕尚有史书评论说:“刘备是当时天下的英豪,举世畏惧正当壮年的陆逊, 名不见经传,能够击败刘备,取得完全胜利,既显示了高明的谋略智慧,也说明孙权慧眼识 英才,敢于大胆一使用年轻人才这是他们能够成就伟业、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陆逊忠 诚恳切,忧国忘身,实在是国家的栋梁Z才啊! ”③在《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中三国史上,四次火烧两次是诸葛亮所成,但博望烧夏侯惇, 新野烧曹操,都没有火烧赤壁、火烧夷陵这般壮观,而这两次战役都与陆逊有关,尤其是夷 陵Z战,烧得三国局势再次变化,被世人所赞颂,“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徳穷奔白帝城。
一 旦威名惊蜀魏,吴壬宁不敬书生陆逊这i战为自己赢得万世英名然而在此Z后,《三 国演义》中,陆逊的戏份就不多了,人们可能会说,诸葛亮北伐Z时,他在干什么,在蜀国 牵制魏国众多兵力之时,他竟无所作为,可谓是一个庸才,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和传言中他 在赤壁放走诸葛亮一样,他单动兵而不攻是为长远局势考虑,当时吴国是最势弱的一国,要 是吴国帮助蜀国灭掉魏国,它也只能得到东面的少数几廉城池,而蜀国统一大半个中国,那 时蜀国必有吞昊之心,而吴国的势力也很难抵挡那种进攻,反Z,魏胜蜀,吴也难保,所以 他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举动,就比如说,所以我认为,陆逊的做法是嚴为得当的再 说,陆逊并不是无所作为,只是在该退时就退罢了,《三国演义》的叙述使我们走向了一个 误区④扬州大学的王永平教授在其《陆逊与孙权Z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中谈到“陆 逊作为江东大族的政治代表,他在孙吴政权江东化的关键时刻,通过其卓有成效的政治、军事 活动,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稈,促进了江东大族与孙吴政权的结合但是,陆逊深受儒家思想文化 的熏染,其政治思想与主张与孙权存在着深刻的羌异:陆逊主张推行儒家徳政,轻徭薄赋;而孙 权则不断强化皇权,力行专制,致力征战。
这样,双方在一系列政治、军事决策及事件中都不断 发生冲突,以致孙权最终为巩固孙氏统治,不惜逼死陆逊陆逊Z死,显现出孙权与江东倫学大 族关系的进一步紧张和对立,透霧出孙吴由盛转衰的重要信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陆逊的 死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孙吴集团存亡⑨曾仕强在《三国的奥秘》一书中有言:“陆逊撤兵言好:适可而止为上策”在火烧连 营Z后,东吴的大将无不主张一鼓作气活擒刘备,灭掉蜀国,但陆逊的冷静和杰岀的洞察力 在这个时候拯救了吴国⑥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陆逊的一生可谓是左右了吴国的命运,并且改变了整个三国局势 的发展方向众人对于陆逊的评价都是极高的,他的治国安民,他的战略计谋,使孙吴这个 在三国中属于弱小的一方势力一育稳固,并且能在蜀强势Z时给予其致命的打击,陆逊的存 在可谓是笏国由盛至衰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忖前研究陆逊的名家和著作祁还 比较少,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我们可以更了解陆逊的事迹和其左右三国局势的因素,还有其 一生对于东吴的煤响乃至为桀个后世所留下的煤响注释:'1,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华书局.2001%1 汪耀明.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名作欣赏.2004%1 姜文华.火烧连营• 一战成名.国防军事春秋.2007①佚名•三国重要人物陆逊、郭嘉之对比•百度文库.2010%1 王永平•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扬州大学学报.2005%1 曾仕强.三国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