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现代汉语连动词语语义结构的研究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0.50KB
约7页
文档ID:235634155
论现代汉语连动词语语义结构的研究_第1页
1/7

论现代汉语连动词语语义结构的研究现代汉语连谓词组语义结构研究汉语“连谓武”的提出与研究已经有50余年了,虽然取得了很人成绩,但是一些基木 问题及认识也随着新的理论、新的方法的出现不断加深,不断变化纵观这50余年的研 究,可以说,充满着争论和分歧为此木文结合诸位学者及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从界定及 语义结构关系两人方面对连谓词组进行具体说明一.何为“连谓” ?王福庭(I960)首次使用“连谓”这个名称,认为有的句子不仅仅是两个动词结构的组 合,还有非谓语结构,“连用的两段是谓语跟谓语的关系”朱德熙( 1982)也称“连谓 结构”或“连谓词组”,但是特别注明“谓”是谓词,不是谓语,即认为是一个谓语而不 是两个谓语吕冀平定义为“一个句子里可以有不止一个谓语,叫做复杂谓语张志公 主编的《汉语》课本称动词连用为“谓语的连续”和“谓语的延伸”,谓语的连续可以理 解为一个谓语连接着另一个谓语,两个谓语在语义上有联系宋玉柱先生根据谓语构成单 位的性质,从结构上把连谓武分为三人类:一类是全由动词结构构成,为连动式;一类是 由动词和形容词构成,为连谓式;还有一类是由动词结构和主谓结构构成的,他认为连动 即连谓。

从上述观点中可以看出:各家的表述虽有不同,但基木上都强调了 “动词结构连用”这 -共同点为此基于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及我个人的思考与总结,我把“连谓结构”定义 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性语素或动词性词语的连用,中间不停顿(书血语小无标点), 相互之间没冇关联词语连接,且依据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排列,由此形成的语 法和语义关系根据以上定义描述,我把连谓词组在句法结构上的形式表现为:(1) VP1 (Nl) +VP2(N2) + VPn(Nn);(2) VPk VP2……按照动作之间的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排列;(3) VP1与VP2之间所形成一定的语法和语义关系凡符合以上条件的句法结构,称为连谓结构,符合这种关系的词组称为连谓词组二连谓词组中“vpl”和“vp2”之间的语义关系根据连谓词组的句法结构形式:VP1+VP2二V1+(N1)+V2+(N2),连谓词组的语义结构关系 包括两种;一•是VP1和VP2 Z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二是连谓词组小动词V和名词N的语义 结构关系文章主要分析其中第一种昊启川先生在《连动句兼语句》里对动词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分为动作的先后、日 的、方式、原因、工具、手段、处所、时间、情况的说明等等。

李临定先生在《现代汉语 句型》里把动和动Z间的语义关系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细分为状态、方血、依据、讯 号、假设等十二种情况可以看出,动与动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不止一•种的总之,各家对连谓的语义关系进行了 深入细致地研究,成果非常丰硕木文对于vpl、vp2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一方面参照 格语法小的名词与动词的语义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另一方血参考复句中单句与单句的逻辑 语义关系进行描述由此我把连谓词组的语义结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语义结构关 系,另一•类是句法语义结构关系一).逻辑语义结构关系以复句中分句与分句Z间关系为依据的五种类型1. 理论依据根据复句中分句Z间的意义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联合分句和偏正结构联合复句分句 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并列关系、顺承关系、解说关系、选择关系、递进关系等五种 偏正复合分句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 系等五种这十种语义关系,在连谓词组小并不一定全部都有所表现根据木文对连动结 构内涵的界定,连动结构小的动词性词语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排列的,象 复句中分旬之间的并列、解说、选择、递进、转折等五种关系与连动结构的界定相互抵 耕,所以我认为这五种关系与连谓词组小是不存在的。

如:并列关系是指前后分句叙述有 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血,这与连谓结构的本质内涵是明显相互冲突的所 以,并列关系显然不是连谓结构的语义结构关系,而象复句小分句之间的顺承、条件、假 设、因果、1=1的等五种关系,就和连谓结构中动词性词语排列的时间先后顺序或事理逻辑 顺序的关系相互一致2. 五种具体逻辑语义关系(1) “vpl”和“vp2”表示动作的先后发生,有顺承关系B|J: vpl和vp2分别代表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在时间上有先育后,先后衔接,连续发 生例如:a. 他站起來(vpl)轻轻地拉开门(vp2)走了出去b. 王晓拿起笔來(vpl)写好作业(vp2)交给老师这两例中的vpl表示的动作先发生,vp2表示的动作后发生,接着还有可能发生 vp3……动作可以是无穷尽的,不同的动作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是不重合的Vpl和vp2既然 表示动作的先后发生,是一种顺承关系,那么在vp2的血前都可以加上“就”这个词來理 解如:第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成“他站起来就轻轻地拉开门走了出去2) vpl和vp2表示的动作有方式和日的关系例:他站起来(vpl)迎接他们(vp2) c从这一例中可以看出动词发生的时间通过语义可以确定是先后动作,自然体现时间的先 后相继性。

由于vpl同时表示vp2的方式、手段,而vp2又是vpl的日的,因此从空间意 义上來看,vpl和vp2应当是发生于同一个空间的,但是在形式上并不明显3) vpl和vp2有假设关系例:你有事(vpl)就找他(vp2) o这句话也可以转成这样的复句:你如果有事就找他4) vpl和vp2有条件关系例:a・我洗过脸(vpl)再梳头(vp2) ob.把书翻过來(vpl)再写(vp2) o这两例当中用了动词性词语“再”进行连接,前后之间也具有条件关系5) vpl和vp2有因果关系例:他疏忽(vpl)忘记(vp2) 了这句话可以转化为这样的形式:他因为疏忽,所以忘记了二)句法语义结构关系以格语法为依据的六种语义关系1. 理论依据连谓词组小vpl和vp2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除了可以参照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 关系外,人多数还可以参照情景类语义结构关系进行描述为此本文通过名词的格说明名 词和动词Z间的语义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Fillmore)创立的格语法中提出具有格 的定义和格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他先后共提出过16种语义格,EIJ:(1) 施事格(Agentive=A) (2)工具格(Instrumental二I)(3)感受格(Expcriencer=E) (4)源点格(Source二S)(5)终点格(Goul=G) (6)使成格(Factitive二F)(9)时间格(Time=T) (10)行动格(Path二P)(11)与格(Dative二D)(12)受益格(Benefactive=B)(13)伴随格(Comitative=C)(14)永存格(Essive二E)(15)转变格(Translative=T)(16)客体格也称为受事格(Objective二0)在他的《格变语法的若干问题》和《续格辩》两书小菲尔墨认为:由于两个格之间令共 同之处,有时同一个格在不同的语境里又有变异。

所以他的着眼点是语言用各种类型的动 词和句子來表达知觉、感情、动作,这些类型结构在各种语言里虽然有同有异,但都有语 义的共同点因此,有人认为语言里只有两个格,也有人认为语言中有四五十个格,所以 在把格语法运用于具体的语言时,要对“格”进行调整林杏光和鲁川师较早将格语法理 论来分析汉语格关系的学者并把“格语法”的说法改为“格关系”的说法,他们还认为 格关系具有层次性,格系统是一棵树他们把关系描写成具有22个格组成的格系统:悄景主体客体邻体系体凭借环境根由施事受事与事系事基准范围依据为事客事同事分事工具时间原因领事结果数量材料处所日的方式方向这一由22个格组成的格系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饬色和情景,二考互有逻辑 联系,共同构成事件;第二层次是围绕动词这一核心的七要素,包含了 “六何”,何人、 何物(主体、客体、邻体、系体)、何时(时间)、何地(环境、处所等)、何故(根由 等)、如何(凭借等)角色类格关系人多是由“人”来担任,在语言中是由名词或者名 词词组来承担,研究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人多数是属于角色类格关系情娥 类格关系则需要有人物活动的场景在语言「I一般由动词來承担研究连谓词组中VP1与 VP2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大多属于情景类格关系。

2. 具体句法结构关系(1) .VP1 表 VP2 时间Q•你//讲话/要注意些b.爸爸〃冋家/得穿过那条河这种类型vpl人都可以放入框架“在"的时候”,译成英文时,人都可以译成时间状语从 句2) VP1表VP2依据a. 妈妈〃挣钱/养活了我b. 工人们//辛勤工作/换來的VP1可以放入框架“靠,,”中,翻译成英文时都可以用“by+分词”形式来对译VP1,而让 其中的VP2做谓语3) VP1表VP2处所a. 顽皮的明明〃靠在门边/站着b. 婆婆〃蹲在路边/嗑瓜子这种类型VP1后人都有表处所的词,同时VP1人都可以放入“在,,地方”的框架小4) VP1表VP2的工具或于段乩他//用手/敲桌对倒茶的小姐说谢b.我//马上拿棒子/打狗上面的例子,VP1可以放入框架“用,,”中,表示VP2的工具或于段5) vpl表vp2方式乩那位老师指着鼻子(vpl)教训别人(vp2) 0b.这个小孩摇晃着头(vpl)哭(vp2)这两个例子中的vpl大都可以放入“用,,,,方式”的框架中,vpl后常常有“着”,这与 “着”的语义特征表持续有关,译成英文vpl人都用分词或者介词结构形式6) vpl表示vp2目的,vp2表示vpl的结果比小明看小说(vpl)差点误了时间(vp2) ob.他学习(vpl)忘了休息(vp2) o这两个例子中的vpl表示日的,在vpl之间都可以放入“为了,译成英语时一般用 不定式to來翻译vpl。

其实也可归入结果一•类以上这六种连谓词组中动词性词语的语义结构关系都是参照情景类格关系进行描述的语 义结构关系综上所述,我共描述了连谓词组中前后动词性词语之间的11种语义关系即逻辑语义结 构关系中的五种特殊关系和以格语法为理论依据的六种句法语义结构关系参考文献:[1][美]菲尔墨,格辩(胡明扬译)[J].语言学译从,196& (2)【2】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3]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5】宋玉柱,现代汉语语法十讲[M],天津;南开人学出版社,1986 [6]吕冀平,《复杂 谓语》,新知识出版社;195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