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高中常用数学公式一、解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 ),0(21 两 根是 对 应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xa判别式 △﹥0 △=0 △﹤02cbx}|{21xx或 }2|{abR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02a|21﹡2、分式不等式:⑴ 0dcxba0))(dcxba⑵ ⑶ 0dcxba0)(dcxba⑷ ﹡3、绝对值不等式:( c > 0 )⑴ cbax|| cbax⑵ || 或⑶ cx||cx⑷ ba|| baba或2二、函数部分1、几种常见函数的定义域⑴整式形式: 定义域为 Rcbxaf2)(一 元 二 次 函 数 :一 元 一 次 函 数 :﹡⑵分式形式: 要求分母 不为零)(xgfF0g﹡⑶二次根式形式: 要求被开方数f )(xf⑷指数函数: ,定义域为 R)10(ayx且﹡⑸对数函数: ,定义域为(0,+∞)log且对数形式的函数: ,要求)(lxfya)(xf⑹三角函数: },2|{tancosi ZkxxyR的 定 义 域 为正 切 函 数 : 的 定 义 域 为余 弦 函 数 : 的 定 义 域 为正 弦 函 数 :⑺几种形式综合在一起的,求定义域即在求满足条件的各式解集的交集。
2、常见函数求值域⑴一次函数 :值域为 Rbaxf)(﹡⑵一元二次函数 :)0(2ac}4|{0|2abya时 , 值 域 为当 时 , 值 域 为当﹡⑶形如函数 的值域: , (其中 为分)0()(dcxxf }|{cay3子中 的系数, 为分母中 的系数) ;xbx⑷指数函数: 值域为(0,+∞))1(ayx且⑸对数函数: ,值域为 Rloga且⑹三角函数: Rxy的 值 域 为正 切 函 数 : ,的 值 域 为余 弦 函 数 : ,的 值 域 为正 弦 函 数 : tan]1[cosi﹡函数 的值域为[-A,A])i(A3、函数的性质﹡ ⑴奇偶性① 轴 对 称图 像 关 于偶 函 数 图 像 关 于 原 点 对 称奇 函 数 : yxff),(:②判断或证明奇偶函数的步骤:第一步:求函数的定义域,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第二步:如果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为非奇非偶函数;如果对称,则求 )(xf第三步:若 ,则函数为奇函数)(f若 ,则函数为偶函数f﹡⑵单调性①判断或证明函数为单调增、减函数的步骤:第一步:在给定区间(如果没给定,一定要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内任取 、 且 0)标准方程 图像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pxy2yl0 F x)0,2(p2pxpxy2ylF 0 x)0,2(pF2pxpyx2yF0 xl )2,0(pF2pypyx2yl0 x)2,0(pFy13F六、数列1、已知前 项和公式 :nnS),2()1Znsan2、等差数列:⑴通项公式 ( 是首项; 为公差dn)1(11d为项数; 为通项即第 项)an⑵等差公式:a,A,b 三数成等差数列,A 为 a 与 b 的等差中项,则 )2(b或⑶前 项和公式:n① (已知 时应用此公式)dnaS2)1(1nda,1② (已知 时应用此公式))(1nnn,1③特殊地:当数列为常数列 ----时,,anaS3、等比数列:⑴通项公式: 1nnqa⑵等比中项公式:若 a,A,b 三数成等比数列,则 A 为 a 与b 的等比中项,则 )(2ba或⑶前 项和公式:n① (已知 时应用))1(1qaSnnq,1② (已知 时应用)nn a14③当 时,数列为常数列,则1q 1naS七、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⑴排列:①选排列: … =)2(1nPmn )1(m)!(n②全排列: …!n ③特殊的:0!=1⑵组合:① )!(!mnPCmn特殊地: ;10nC② mn⑶二项式定理:①二项式定理:(等号右边称二项展开式)nnrnrnnnn bCabaCbaCaCba 1210)(②通项公式: )3,10(1rTrnr③二项式系数: r④性质一: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二项式系数相等: mnC性质二:当 为偶数时,展开式有 项为奇数,中间一项的二项n1n式系数最大;当 为奇数时,展开式有 项为偶数,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且最大。
性质三: mnmnC11性质四: n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