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同举进士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太子尝读《汉书》,称张释之贤溥曰:“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采文帝事编类以献太子大悦久之,以丧归时太子监国,命起视事十二年,东宫遣使迎帝迟,帝怒黄淮逮至北京系狱及金问至,帝益怒曰:“问何人,得侍太子!”下法司鞫,连溥,逮系锦衣卫狱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仁宗即位,释出狱,擢翰林学士尝密疏言事帝褒答之,赐钞币已,念溥由己故久困,尤怜之明年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左,选诸臣有学行者侍值士奇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诏官继博士,敬编修,澄给事中,日值阁中命溥掌阁事,亲授阁印,曰:“朕用卿左右,非止学问欲广知民事,为治道辅有所建白,封识以进寻进太常卿,兼职如故 宣宗即位,弘文阁罢,召溥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典机务居四年,以母丧去,起复九年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如故英宗初立,与士奇、荣请开经筵豫择讲官,必得学识平正、言行端谨、老成达大体者数人供职且请慎选宫中朝夕侍从内臣太后大喜 溥质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每入朝,循墙而走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
溥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云比荣、士奇相继卒,在阁者马愉、高谷、曹鼐皆后进望轻溥孤立,王振益用事十一年七月,溥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9、对以下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问何人,得侍太子 得:能够 B、下法司鞫 鞫:拷打 C、与杨士奇等共典机务 典:主管 D、王振益用事 益:更加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褒答之 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B、旦夕且死 且喜且怜之 C、循墙而走 项王瞋目而叱之 D、封识以进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杨溥“性恭谨”的一组是( )(3分) ①采文帝事编类以献 ②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③命溥掌阁事,亲授阁印 ④且请慎选宫中朝夕侍从内臣 ⑤每入朝,循墙而走 ⑥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杨溥与杨荣同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改授洗马,侍奉皇太子;后杨溥因丧归乡。
恰逢太子监国,命其赴任;继而又因事牵连被捕入狱 B、仁宗即位,杨溥得释,并升任翰林学士,皇上念及杨溥是因他而受十年牢狱之灾,对他尤其怜惜后来建弘文阁命杨溥掌管弘文阁事,并亲授阁印 C、宣宗即位,罢设弘文阁,杨溥被召入内阁,四年之后,他回石首奔母丧,之后再被起用宣德九年,晋升礼部尚书,仍然兼任其翰林学士与内阁的事物 D、杨溥为人廉直宽静,没有城府,加之性情恭谨,诸位大臣论事发生争执,杨溥那么平心处之,众人皆叹服,当时人称杨溥有雅操,都是人们夸赞不完的 9、(3分)B【鞫:审问】 10、(3分)C【表修饰 A、代词、助词; C、将会、又; D、表修饰、率领】 11、(3分)B 12、(3分)D【对“皆人所不及云”理解不当,应是“均是他人所不及的”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是同科进士,授编修官永乐初年,为洗马官侍奉皇太子太子曾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摘取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太子非常快乐很久之后,杨溥因亲丧回家守孝当时太子监国,便强令他回京任职十二年,东宫派使者迎接皇上太迟,皇上大怒。
黄淮被逮到北京,关进监狱等金问到来时,皇上更加愤怒,说:“金问是什么人,也能侍奉太子?”将他交到司法部门审问杨溥受到牵连,被逮进锦衣卫监狱在狱中,家人供给的食物屡次断绝,而皇上的心意也不可预测,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但杨溥却更加勤奋读书,从不连续狱中十年,他把经书史籍读了好几遍 仁宗即位,杨溥获释出狱,升为翰林学士他曾秘密上书议论政事皇上对他加以褒奖,赐给钞币后来,皇上想到由于自己的缘故而使杨溥久困狱中,更特别同情他第二年在思善门左边建弘文阁,在各大臣中选择有才学、品行好的人入阁值班士奇推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推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皇上命授予陈继博,杨敬编修官,何澄为给事中,每天到阁中值班又命杨溥掌管阁事,并亲自授予他阁印,说:“我把爱卿留在左右使用,不仅是为了学问,还想广泛了解民情,以有助于治理国家你有什么建议要报告,可以密封后上呈不久升为太常寺卿,仍兼旧职 宣宗即位后,罢设弘文阁,把杨溥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人共同主管枢机事物四年后,因母亲去世辞职,守孝期满后又出来任职宣德九年升任礼部尚书,仍以学士衔在内阁当值英宗刚即位,杨溥与杨士奇、杨荣请求开设讲经筵,一定要预先选好几位学识平正、言行端正谨严、老成而识大体的人来担任讲官。
又请求慎重选择在宫中朝夕侍从皇上的内臣太后非常快乐 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个性恭敬慎重,每次上朝,都顺着墙根走大臣们论事时争辩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秽言,杨溥却平心静气地处理,大臣们为之叹服当时人们说杨士奇有学者风范,杨荣有才干见识,杨溥有高尚的品德,这些都是别人比不上的到杨士奇、杨荣相继去世,在内阁的马愉、高谷、曹鼐都是后进,名望不高杨溥独木难支,王振便进一步专权用事十一年七月,杨溥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师,嗜好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