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5.4.1有关0的除法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够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关0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目标1. 能够观察、探究、发现问题,并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 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借鉴、尊重合作伙伴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2.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0不能作为除数的原因;2. 有关0的除法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0不能作为除数的原因以及这种特殊情况的解决方法;2.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有关0的除法知识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引入学生对于“除法”的基础知识:1. 认识“除数”,“被除数”,“商”, “余数”;2. 引导学生回想一年级“除法”的基础内容;3. 导入新课:“有关0除法”2. 感性认识(15分钟)应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表述和探究,考虑以下问题:1. 如果7个糖果分给0个人,每个人会得到多少糖果?2. 如果7个糖果分给1个人,每个人会得到多少糖果?3. 如果7个糖果分给2个人,每个人会得到多少糖果? 4. 如果7个糖果分给7个人,每个人会得到多少糖果?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已学的除法知识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0不能做为除数?总结“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3.认识“无解”的概念(10分钟)0做被除数的时候结果为0,这时候商数是没有唯一解的举例:物品不足时、分苹果时等让学生做下列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无解”的概念:2÷0= □( ) ; 1÷0= □( ) 4、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选择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建议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以减少重复,问题如下:问题1: 小明有6个糖果,小红有4个糖果,请问他们能分给0个人吗?如果不能,为什么?如果可以,每个人能分到多少糖果?问题2: 在一个游戏中,小红和小明各得了4分,他们用0来除4,每个人分到的平均分是多少?5.归纳总结(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分享给其他小组,让小组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和答案,总结在实际问题中有关0除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掌握有关0的除法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除法知识,发现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学生对于“无解”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有关实际问题的讨论和探究时间需要设计得更加充分,可以在下一节课中继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