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析的马恩道德哲学要义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79KB
约12页
文档ID:226816284
分析的马恩道德哲学要义_第1页
1/12

分析的马恩道德哲学要义 宋希仁[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道德哲学具有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特征中期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阐发了道德哲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作为社会结构和运动的要素进行了道德社会学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对立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和谐社会恩格斯在晚年所阐述的马克思和他共同建立的道德哲学体系,是他们所理想的自由及其秩序的道德哲学体系[关键词]马克思;道德哲学;自由;秩序[]A8;B82-0[]A[]1672-2426(2009)12-0012-04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已经150多年了它开创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并驾齐驱的社会主义新世界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过曲折一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它有惊天动地的鹅煌,也有震撼世界的重大挫折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几遭挫折,复又振兴,彼消此长,这倒使很多过去并不注意马克思的人开始寻找马克思,而一旦人们真正了解了马克思,常会感到人类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反躬自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一直都很重视,但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并不“完全清醒”,应当说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

特别是处在重大的观念变革和思潮纷呈的特殊时期,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有责任追寻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思想,承担起建设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任务研究马克思同时就包含着研究恩格斯,因为他们的思想是二而一、一而二的整体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有它必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他们生逢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杰出的人物,需要严肃、刚毅和坚定的人来达到它的崇高目标,而历史也确实产生了这样的人物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上半叶,不用说英国、法国,单说在德国就相继出现了莱布尼茨、莱辛、歌德、席勒、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海涅、费尔巴哈,等等,众多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和大作家他们唤起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民族独立的启蒙精神,深化了德国哲学的人文与科学、理性与现实相结合的传统,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道德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特征马克思少有大志,思想早熟,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就表达了高尚的道德理想,提出了“人类幸福和个人自身完美”相统一的原则,阐述了“为人民谋福利”的社会道德观,并以理性的智慧看出他将面临社会的“应然”与“实然”的矛盾读大学时期,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在这样的转变的时机,我们感到必须用思想的锐利目光去观察今昔”,“因为每一变化,既是绝笔,又是新的伟大诗篇”。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从哲学史的研究中提出了“能动性原则”,论证了人的主体性,并把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归结为“改造世界”的关系,提出“如何创造世界”的问题在参与社会实践后,积极地关注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问题他揭露普鲁士专制主义制度的虚伪,论证“思想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正义性,维护人民表达“自己的精神面貌的权利”他从法律和道德上为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辩护,认为不能把穷人当作不合道义的法律的牺牲品;正如人的良心不能转让一样,国家也不能把权利变成少数人的特权,放弃保护人民的义务恩格斯中学毕业后,随父经商,没有读大学但他勤奋好学自学多才,思想激进在服兵役期间,他有时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直接参与批判谢林的“神启哲学”和“奴仆道德”,早于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欢呼“思想解放的狂飙”,并从实际生活和理论批判中得出了同马克思一致的人道主义和自由、民主的道德信念人的本质问题,是19世纪德国哲学和道德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批判了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各种思潮观点,主张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和“社会特质”,反对按照抽象的“人的本质”给人规定职责和使命,强调从人的实际生活条件出发,注重人们“实际怎样”、“能够怎样”和“应当怎样”,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怎样”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逻辑。

在伦理观上,他们分别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解决了伦理学史上悬而未决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问题他们重视道德的自律,但不同意康德排斥伦理只讲主观道德的抽象“自律论”;他们赞扬黑格尔强调伦理客观性的他律思想,但反对他的作为绝对精神的伦理的“他律论”他们认为,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个体发展,归根结底要服从于社会发展的合理的伦理秩序,服从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就道德价值的根据说来,道德不仅是自律的同时也是他律的,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伦理秩序是社会关系中的合理的秩序马克思和恩格斯现实地解释了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强烈地主张社会伦理秩序的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权马克思认为,民主是人的自由权利在政治领域的表现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人民有绝对的权力来为自己建立新的国家制度只有在民主制的国家里,国家制度才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国家权力才“属于全体人民”,才能反对任何特权,真正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关于国家伦理的合理思想批判了所谓“国家是伦理的现实”的神秘主义在马克思撰写哲学和经济学笔记时期,恩格斯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他们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调查的著作,促进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

他们在合作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对当时气盛的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道德哲学作了彻底清算,论及道德的各个方面他们强调,“思想”不能离开“利益”,个人不能脱离群众;不能抽象地看人,把个人神圣化,把人的道德教养“宗教虚幻化”在此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批判了对历史作“道德化的批评”的倾向,批判了抽象“人性论”和“泛爱论”,同时强调了“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规定性”,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作用马克思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劳动的异化,思辨地论证了历史的发展必将从“人性的异化”逐步实现“人性的复归”如果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道德哲学思想发展作一个分期,那么这一时期的思想和理论,可以说是为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体系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作后的至关重要的理论成就,是形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真正社会主义”的批判在后来编辑成书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完整地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个基本原理的思想体系成为他们的道德哲学的理论基础他们指出,道德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实质上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与其上层建筑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

这种意识形式不是纯思辨的,而是从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中“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对立的社会,道德观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带有一定的阶级性,从而消逝和泯灭着人性在这里,他们强调的是从现实的前提出发的观察方法,“它的前提是人”,“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对每个时代的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和活动的研究”观察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离开具体历史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对待作为社会意识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在论述人的交往关系和生活方式时,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与阶级、国家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个性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重视道德发展的现实根据和条件强调个人自由是与对别人的关系相联系的在阶级社会里,个人隶属于阶级集体,因此,只有属于这一阶级的个人才能有自由,而在这个阶级之外的被支配的阶级的个人就没有自由只有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剥削的“真实集体”中,个人才能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并通过这个联合体获得自由,使自己成为有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所谓自由的人,就是使自己“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的人。

因此,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宣布:“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不重视道德,而是比他们的前辈和同人更重视道德,不仅重视个人的教养的道德,而且主张解放全人类、为人类谋幸福的最大最根本的道德值得注意的是,46年后,意大利社会党请求恩格斯为《新纪元》周刊提供一段题词,要求用简短的文字来表达未来的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别于但丁曾说过的“一些人统治,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欣然接受,就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马克思写的这一段话寄给该杂志恩格斯在回信中说:“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的确,要用不多几个字来表述未来新时代的思想同时既不堕入空想社会主义,又不流入空泛词藻,摘用马克思的这段话是最合适的简短的文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正是未来和谐社会的蓝图也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个思想的一贯重视《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的作者尼尔森说得很中肯:马克思立足的价值基础首要的是社会主义这一价值属于一种人道主义和追求至善的人类生活理想的价值传统。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立足于社会平等的基础上,包括了所有人类创造性劳动的形式,提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理想因此他能为很多人所接受那么,为什么马克思没有像他以前和他同代学者一样大谈道德?尼尔森的解释是:当马克思把道德看作意识形态时,他是在严格意义上使用“道德”这一概念的,正如他在《资本论》序言中所说,“我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社会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这一解释在《资本论》中所包含的道德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道德的分析,总的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但对具体环境和特殊领域的道德现象,实质上是一种道德社会学的、实证的研究按照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研究商品、商品交换关系的历史演变,阐明商品交换关系产生的自由、平等、人道要求,并进一步深入考察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奴役关系,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伦理关系的本质。

公平互利是商品交换的原则,但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劳动力商品买卖是否也遵循这样的原则呢?不同立场的人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同时毫不含糊地揭露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奴役的本质马克思不是简单地指责资本家个人的动机,而是指出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就其社会生产的特殊分工来说,表现为与生产者不同的当事人的专门职能他们获得利润的权利及其合理性根据,就在于产生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商品交换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原则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决定性的目的就是他们所预付资本的特殊增值在这里,资本的运动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对资本所有者个人发生的作用,就构成了资本所有者个人意识中的目的和动机这不是要由个人对制约其生存方式的社会制度负责的马克思着力揭示的是制约个人行为动机的经济运动规律,着重阐明的是判断行为的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根据什么是交易的正义性?马克思指出,经济交易的正义性是从生产关系的历史过程和结果中产生的经济交易作为当事人的意志行为和共同意志的表示,其正义性并不决定于它的法律形式,而是决定于它的实际内容这个内容,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要求自由、平等、公正,因此什么人要搞奴隶制和特权就是非正义的市场经济遵循的是竞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