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网络文学研究综述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8KB
约8页
文档ID:287101365
西方网络文学研究综述_第1页
1/8

西方网络文学研究综述*I :艳【摘要】网络文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伴陋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一种新的文学形态西方学者对网络文学的硏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 一直延续 到现在,并呈现日益壮大的趟势°由于起步较唤•对网络文学的硏究无论在西方还 是在我国都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论文按时间顺序对该课题在西方的硏究状况进行比 较全面的槪括,对其主要研究成果逬行较为详尽的总结和评述,力求比较全面地 反 映当代西方网络文学硏究的新咸果・新特点、新趋势罢显词】网络文学;界定;文学批评【作者简介】王艳,天津市人,副教授•硏究方向为英美文学0 引 言网络文学是人类继□头说唱文学、书写E|J刷文学之后•的又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文学领域带來的一场新的艺术革命西方网络文学形成于20世纪80 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进人了个高潮期• 一 t持续至今并呈现出门益繁荣的趙势早 期的网络作品主要由文字块构成,通过超徒接技术来改变传统的线性阅逮,以实现文本的 多跑怪阅读随看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创作也更多地利用网络的多模□优势,大运 的使用多媒体'导航'界面隐喻等技术 > 同时増加了大录的互动和游戏成分•其“语言” 不仅包括文、图♦声♦像,而且目前己泛化到了嗅觉、触觉-味觉零全息语言。

由于起步较晚•网络文学硏究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都是一个比 较新的硏究课题0241早期西方网络文学研究西方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尖注始于20世纪9()年代初这个时期出版的网络文学理论 著作主要从后现代的美学观点出发•强诚超链接给传统文本叙事结构带来的革命性改变, 代表作包括:博特(Jay David Bolter)的《书写空间〉(fFnV/ng Space. 1991)和兰登 (GeorgeLandow)(l9 <超文本〉(Zfyper/exf. 1991) ■登和博特开创性地用解构主义理 论观照"超文本”的叙事特点 > 系统地阐述了 “超文本"与解构主义理论之间的联系•指 出超链接使“超文本”典有多垂阅读路径•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线性阅读的叙事模式,从而 体现了解构主义取消中心•无限变更的幵放活动的观念,博特宣称:“超文本与解构主义 理论—•脉相通博特和兰登的“超文本”批评理论•使学术界对网络文学有了更广泛的矢注20世纪 90年代后期出版了大量网络文学研究著作其中•倉尼特•莫瑞Murray)的《全息 甲板上的哈姆帑特:野博空间的叙事未来》on rte //o/o«fecA:.J%e • Fw/ure | •《1997)和艾斯本•阿塞斯的《制动文本:对遍历文学的透视〉(Cybcrwxl: Explorations of Ergodic Literature - 1997)锻值得 尖注。

通过对包括超文本小说、电脑游戏和互动戏剧在内的各种形态的网络作品的研穽• 莫瑞发现:“允许读者参与创作,会破坏文本的叙爭过程,但使读者想像自己处于创作者 的他登•矢注创作过程• 4以提离渎者的参与兴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她从传统的叙事 学理论出发•结合数码环境的特点•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与.动的网络作品中保侍传统的叙事 技巧•如:矛盾的冲突•情节的发展・故事的高潮和结尾•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单纯的儿童 游戏或令人费解的迷宫•而是更为成熟的•引人入胜的、具有艺术魅力的互动作品莫瑞 开创性的研穽引发了一•系列尖于网络文学叙事愎式的探讨和尝试“如:榕需泽(Glazier) 的《数字诗学:超文本、视觉动态文本和可编程媒介的写作〉(ZHgto/ Poerics/ /fypertert, 阶wa/-沿anrf ffWring » • { /VograwirnaWe 2001)和玛丽■劳瑞•翰安(Marie-Laure Ryan) 的《故事的模式〉(• ^vatarjO/.Sto/y • 2006)就属此类研究•阿塞斯的贡献在于他首先提出了 “制动文本”理论“ “制动文本”理论所尖注的“不 仅是文本的机械构成•还尖注消费者/用户和文本"。

正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制025 动文本"是一部"文本/机器",阿塞斯把它賈「・山・操作者“ (operator)(人八 3吾言 符号"(verbal sign)和传播文本的••媒介” (medium)所构成的••交流三角“ (communicative triangle)模式的中心••操作者“ > "语言符号”和■媒介”三者之问, 以及fit们与“文本/机器”之间夏杂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制动文本••类型在谈 到••制动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区别时,阿塞斯指出:T你阅读制动文本时•你会不断地 被提醒那些没有采取的攻略'没有选择的路线或没有听到的声音你的毎个决定都会使你 多获得或少获得一部分文本,你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你的选择将会产生什么结果,确切地说• 知道你错过了什么"此外,阿塞斯还将传统文本的读者与“制动文本”的读者进打f比 较,他认为:••传统文本的诙者是没有权力的(powerless)W者,无论他多么积极的参与> 也无法千预文本的叙事结构就像一个观看足球比费的观众,他可以推测比赛的结果,甚 至可以喊脏话,但他不是球员或者像一个火车上的乘客•他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或闭 目养神,甚至可以要求紧急停车,从火车1 •下来,但它无法改变火车的行驶路线。

他无法 体会逑动员参与的乐趣谀者所获得的愉悦只是作为旁观者所获得的愉悦安全•但无力(impotent)而••制动文本的谀者是参与者「他可以去探索,或迷失、或发现文本中的祕密路徨……这样的读者是不安全的读者,他面临被拒绝的危险阅读制动文本需要谀者 的即兴投入,其结果可能是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也可能是未能获取文本“这种愉悦是传统 文本的读者所无法体验的阿塞斯的••制动文本"理论将文学批评领域扩畏到所有文本现 象,从短诗到复杂的计算机程序,为广大网络文学硏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其后的网络 文学硏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西方网络文学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继玛瑞和阿塞斯之后•各种网络文学硏究方法层出不穷,学者们分别从叙事学' 符号学、现象学、 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视角对这种新媒介文学进行分析和阐释,rh此出现了西方网络文学硏究的高潮2008年出版的《电子文学》是近年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部力作”该书的作者海利斯教授首先对网 络文学的发展 ' 类别和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综逋继而,作者提岀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她认为网络文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综合人026类认知和机器认知的实践,她把这种实践称为’相互千瑚’(intermcdiaiion) 接看•海利斯教授以大呈的网络文学作品为范本,详尽地阐述和论证了该理论的合理性。

在该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传统的书籍不会消失•但也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数码技术的影响•数码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文学的文本形式近年西方网络文学硏究领域令人酩I I的另一研究成果是由徳、英合作出版的网络文学硏究系列论文第,该论文系至今己出版了 4部,从不同的视角对网络文学的界定•特点、类型・批评方法・制度化、教学・存档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代表着当今西方网络文 学硏究的前沿该系列丛书的第一部《网络文学美学》2 0 0 7 ) 由15位研究者 从不同的视角对网络文学的待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总结,編者旨在阐明: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文学交流带 来了革命性的剧变•传统信息流通过程中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明确的界限己变得模細,三者各自的功能 也越亞新划分•更值得其注的是在整个信息流通过程中,三者的作用相互交错,在大多数悄况下很难分辨 出文木的哪-•部分是由“作者”完成的•哪一部分是由计算机或“谀者”完成的因此,调整传统的文学 批评方法•以适应新媒介文学的审美辭求势在必行该丛书的第二部€数码表现中的文学艺术》2009)收录了罗伯托•司马诺维奇、瑞塔•琨雷(RitaRaley)、恩•凯瑟琳•海莉斯、乔尔根•莎菲和彼得• 詹徳勒等10位网络文学研究者的论文10篇,每篇论文后都附有编者与作者就其论文的谈话记录。

该论文 采从数码文学的“美学构(aestheticmechanism)和其产生的“美学体验"(aestheticexperience)两个方 面对具体的数码作品进行了细读和阐鄴,明确了数码文学硏究的方向,提供了数码文学的研究方法例如: 在谈到对数码文学的解谀时,司马诺维奇指出:“当我们阅谀数码文学时,我们不仅要解读其文本,还要 解谀文本发生了什么在谈到用细谀法来阅读数码文学作品时,他解释说:“由于数码文学不同于传统 的印刷文学,因此对数码文学的细读不仅包拆传统的•新批评理论・(NcwCriticism)的’细谈,还包 括对文本以外的因素(数码技术)的细读该系列的第三部《阅读跳动的文字》(及<»^7A/ov/«gietoi-s.2010)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阅 i?擞码文学"(Rending Digital Lileralurc)fe^斯马诺维奇•沃徳瑞普•弗瑞安•祖尔恩(Zuem)、莎菲和 詹徳勒等人抉写的10篇论文°沃徳瑞普・027 列瑞安在阿塞斯三元解i矣模式("操作者…语吉符号"和“媒介”)的基础上,提出了 五元解渎摸式,即“数据粳(data)、••程序” (process) M (interaction) “界面" (surface)和“背(context)»沃德瑞普.弗瑞窘的五元解读模式使网络文学在形式I •・ 的划分更加具体c而祖尔恩则认为沃德瑞普•弗瑞安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过分强调了作品在 的技术层面上的符点•而忽略广作品是“创造性的表达”这一事实。

莎菲和甘徳勒的硏究 为网络文学研究者开辟了新的路怪他们认为可以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去审视一种新的文 学形式他们以侦探小说的发展史为切人点,探讨了以数字为媒介的侦探小说的叙申逻辑 和审美体验书中最值得矢注的是恩斯林(Astrid Ensslin)^士的“计算机生理批评“ (cybersomatic criticism)她认为人体(human body)是阅谀过程中不可忽粳的部分•而妊 一点一直以来被以谀者反应论为基础的网络文学批评者所忽视她以《呼 吸的墙》为范本,说明在 阅谀过程中,常者的机体运动(如:呼吸)成为制动 反馈循环(cybernetic feedback loop)中的f 组成部分,读者获得文本的多少取决于他的机 体运动〜在这种反馈循环中•人和机器进入了个无休止的刺激与反应、作用与反作用的循 环过程,于是构成了一个「生理的/人的与技术的/数码的有机体(organisms)之间的循环” 她把符合这种循环规律的文本称为“生理制动文本"(physixyberteKt).恩斯林傅上的硏 究代表看当今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锻新发展趋势《阅读跳动的文字》的第二部分是•'数 码文学教学-(Teaching Digital Literature) •它包括斯马诺维奇、沃徳瑞晋•弗瑞安•祖尔 恩、闻兹、莎菲和甘德勒等人按写的学术论文10篇,学者们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 在课堂中教授网络文学作品逬行了深入的探讨。

学者们一致认为:网络文学谍程的中心任 务是研究信息的符号编程(semiotic processing),理消传统纸介文学的谱言(谱言学符号) 和网络文学的计算机语言(编码)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燼透的该系列丛书的第四部《胖幕之外〉(5吁O从e&rec«,2010)共包扌舌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超越屏幕:文学中时空的再造"(Beyond (he Screen: Reconfiguring Space and Time in Literature)以“ W动小说”、“定位叙爭”和利用“自动虚拟环 境” 创作的作品为王要硏究对象,探讨了网络文学中慙义的形成与表现,物质世界•虚拟世界 与诗学世界之间的矣系,以及“定位文学“的特点和审美实践这部分共收录论文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