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管理及税收筹划 主要内容一、引言——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 行)》 解读 四、从会计报表解读内控制度与税务风险 五、主要内控程序及与税务处理的协调 六、企业涉税制度设计主要案例分析 七、税务稽查风险防范 八、纳税规划与筹划引言——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Ø内部控制 Ø风险 Ø税收风险 Ø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的关系内部控制—基本概念Ø何为“内部”? Ø何为控制? Ø何为内部控制?——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 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 资料的真实完整,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 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 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 与措施的总称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 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内 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Ø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 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 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它是因加强 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Ø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 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 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 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Ø内部控制实质解决的是制度问题,包括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 Ø从一则分粥的故事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风险Ø风险:广义的风险,是指结果的不确定性;狭义的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Ø 对企业而言,风险可理解为某一事件或行为 对企业经济利益可能产生的威胁包括商业 风险和管理风险 Ø管理风险一般可概括为:n财务和经营信息不足n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标准贯彻失败n资产流失n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n不能达到企业的目的和目标结论一:内部控制可以防范风险!内部控制能够帮助我们绕过途中的陷 阱,到达目的地MOTOROLA总裁加利·吐克税务风险Ø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 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 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 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 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税收优惠政策, 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Ø——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工作主要致力于帮助企 业防范第一种风险,第二种税务风险的防范,需 要企业自身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的关系Ø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税 务风险管理包括企业内部税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 置、岗位职责和授权、风险评估和重要业务流程 内控、技术运用和信息沟通等内容,但由于税务 风险的特殊性,对税务风险的管理,还不能拘泥 于固有的风险要素框架 简言之,税务风险管理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管理活动 Ø事实上,税务风险管理的理念对大多数企业而言 还很陌生!Ø许多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如预算 管理制度、会议制度、接待制度、礼仪制度、固定 资产管理制度、废物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包装物押金制度等等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各种 制度的存在林林总总,唯独涉税管理制度成为企业 制度建设中的一大盲区许多企业预算制度中没有 关于税收的规划,费用预算支出中没有税收支付项 的考量可以说,制定制度不考虑或忽略涉税风险 控制条款的企业比比皆是 Ø而实际上,不少税收文件中规定,税前扣除必须以 企业相关的制度为前提如“国税函[2009]3号文”就 规定了合理工资税前扣除的条件是企业建立和健全 薪酬制度,福利费发放必须建立台账……企业有关 制度就有必要补充涉税条款如补充协议工资制度等 。
结论二: Ø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必须嵌入税收元素! Ø换言之:企业的内控制度中,涉税制度是不可或缺 的重要内容 Ø——一个简单的案例 ü 某企业于2008年1月制订了材料采购内控制度次月,老板 满面春风地表扬公司采购部门:“我们材料采购部门这个月 为公司节省了20多万元成本,原来购入同质量的原料需要花 260多万元啊,这次只用了240万元其他部门的员工都应该 向他们学习!” ü 财务人员很疑惑:怎么节省的呀? ü有人指点迷津:“没要发票……” ü—— 在中国的企业界用不开发票的办法省钱是很常见的操作 办法问题是:撇开这种行为的违法性不谈,供应部门的这 种行为真的能为公司省下20多万元吗?从税务角度分析:Ø1、没要发票意味着不能进成本,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要补交 企业所得税60万元(如果在2008年以前则为79.20万元); Ø2、如果是适用17%税率的一般纳税人,没有发票,进项税额不得 抵扣,公司等于要多缴增值税34.87万元 Ø3、如果不计滞纳金和罚款,单从税款来说,企业为了供应商20 万元的折扣,损失的税款就超过了100万元(典型的低价购进, 高税支出)这是不是老板所希望的结果呢?而补税罚款的时候 ,老板往往会归咎于谁?——当然,板子往往不会打在采购人员 身上,板子还是会打在财务人员身上! —— 财务人员是不是该打板子?是不是可以跟老板说这完全是采购 部门的事?也不对,因为这种现象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该公 司缺乏有效的内部税务控制制度。
因此,财务人员要密切跟进公 司的制度设计环节,在制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成本和其他管 理控制,同时很重要的是还要进行税务风险控制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Ø2008年07月10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 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 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 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Ø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 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 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 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o《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我们有关系吗?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中小企业并无强制性要求 ,但内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点 Ø由会计控制扩展到业务控制,并体现多样性 Ø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高于非金融企业的内部 控制 Ø外部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较大的推动力 Ø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和要求越来越高 Ø内部控制的范围和内容扩大化、系统化 Ø传统管理理念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二)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Ø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Ø2、合理保证资产安全; Ø3、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Ø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Ø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的目标,生存、发展、获利!结论三: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服务、服从于企业目 标,并融为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三)内部控制的五大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 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 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 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 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控手册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 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 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 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四)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1、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 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 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 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 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 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 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 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 时加以改进信息与沟通控 制 环 境风 险 评 估控 制 活 动监督o控制环境:构成一个企业的氛围,是其他内部控制 要素的基础 o风险评估: 判断什么地方可能出错,会产生什么影 响? o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防范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和行 动,包括:组织机构、政策、标准、流程的建立, 授权、批准,复核经营业绩,保护资产,职责分离 等控制活动能够抵偿风险 o内部监督: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性和 运行有效性 o信息沟通:为了实现控制目标,保证内部控制各个 要素的可靠性,有关信息必须及时沟通信息沟通 贯穿于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信息沟通是内控的神 经系统五)四大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 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 控制 1、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 者停止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2、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 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 度之内的策略 3、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 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 度之内的策略。
4、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 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 策略 六)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1、系统控制 2、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制度,确 保财产安全 3、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4、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5、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 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分离措施 6、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 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7、会计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 8、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 行)》 解读 Ø背景: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企业税务 风险管理指引(试 行)》(国税发[2009]90号),并要求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 局组织宣传,企业参照实施 Ø传递的信号:税务部门已将指导企业开展税务风险管理 ,防范税务违法,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其纳税服务工作 的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
Ø原因分析:企业税务违法行为的负面效应,触动的不仅仅 是企业的利益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 引试 行)》 的宗旨o引导大企业: Ø1、合理控制税务风险; Ø2、防范税务违法行为; Ø3、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Ø4、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 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 二)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o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Ø1、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Ø2、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 合税法规定; Ø3、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 及相关法律法规; Ø4、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 Ø5、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 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税法规定三)税务风险管理制度o企业可以参照指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 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 管理制度 o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Ø1、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 Ø2、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 Ø3、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机制和措施; Ø4、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 Ø5、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