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省联考化学学科试卷分析2023四省联考化学学科试卷分析一、整体分析2023年四省联考由教育部考试院统一命题,以帮助考生进一步熟悉高考试卷结构此次联考总体难度有所增大,试题结构有一定变化,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渗透于其他题之中,同时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更加开放和灵活,对学生的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能力考查尤为突出,同时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知识体系考查更加全面二、试卷分析(一)选择题题号考查内容情景特点学科素养关键能力难度创新7化学与生活应用(无机元素化合物)中国天宫“黑科技”时代热点模型认知与逻辑推理理解、辨析易常规8有机基础有机高分子结构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分析、推测易常规9离子方程式判断学习情境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辨析中等常规10实验基础学习情境变化观念、逻辑推理理解、辨析分析、推测易常规11电解质溶液酸碱中和滴定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分析、推测归论、论证中等来源教材12物质结构与性质超分子阴离子配合物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理解、辨析分析、推测中等一定新颖性13电化学晶体电极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辨析分析、推测归论、论证中等创新性强与2022甲乙卷对比,此次联考的选择题部分总体难度有所增大,创新性有一定增强,表现在问题设计的精细化和情境创设的丰富性与新颖性。
主要有4个特点:1.知识体系考查更加全面不仅考查了元素化合物(题7)、有机基础(题8)、实验基础(题10)、电化学基础(题13)、离子反应(题9、题11)等老高考多年必考核心内容,同时也充分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如12题四个选项分别涉及了未成对电子、氢键、杂化轨道、电离能等多个考点,非常全面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能力考查尤为突出如第7题的B选项对镓导电性的判断需要不仅对周期表元素有扎实的记忆,还要灵活运用周期律,D选项对碳纤维的判断,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凸显对理解与辨识能力的深度考查;又如第11和13题的选项设计,都需要学生通过对题干给与的信息再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将学生面对综合情境下的分析与推测能力考查出来3.情境设计更加丰富新颖,全面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11题用坐标曲线图定量描述酸碱滴定过程化学变化,着重考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2题用陌生的超分子阴离子配合物着重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3题创设一个新颖的晶体电极,着重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4.问题设计考查点更细、更精,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和扎实,理解更透彻和细致。
如第8题,每个选项都是针对一个细节问题进行考查,A选项考查降解反应、B选项考查聚合单体分析、C选项考查聚合反应类型的判断、D选项考查定量数据处理;又如第9题D选项对锰元素相关离子的考查;第11题对指示剂选择的分析判断等,都考查地非常细,把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扎实程度考出来二)非选择题题号考查内容情景特点学科素养关键能力难度创新与2022甲乙卷对比27无机工艺流程高锰矿制取金属锰化工流程、实验探究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分析、推测探究、创新中等常规题干信息呈现方式不尽相同,都是以无机物的制备提取化工流程为主体背景材料,再附加难溶物的溶度积数据列表参考信息,围绕方程式书写、实验试剂和产物分析、实验操作进行设问2022年甲乙卷的设问更开放,对解释说明类、语言文字表达要求更高本次考试的信息呈现方式更丰富,增加了坐标曲线图,考查面更广,将围绕晶胞的相关计算融入考查28实验综合醋酸钴与双水杨醛乙二胺配合物合成反应的探究实验探究与创新意思,宏观辨识,证据推理探究、创新分析、推测归论、论证中等偏难计算创新,开放性增强都侧重于基础实验仪器装置和实验操作的考查,都体现出将无机实验和有机实验融合考查,实验分析过程中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涵盖其中,非常凸显学科内知识的融合,更好的考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次考题不同的是增强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定量分析能力的考查如第4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探究过程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吸氧量和配合物的物质的量比值,凸显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定量分析)的考查29热化学与化学平衡原理综合坐标图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态度分析、推测归论、论证中等偏难问题开放性增强延续了以往命题风格,通过坐标曲线呈现相应信息,考查热化学、化学平衡等相关知识,都涉及了计算及应用反应原理知识来解释说明论证相关问题的考查,强调了对学生化学反应理论学习的高要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此次试题明显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原理掌握的深度考查,具体体现在多年没考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此次考到了,另外从化学原理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的设问分值比重加大,此次考试占近8分,明显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撰写的要求,也即是要把学生的思维过程考出来30有机综合氯化氢前体有机物合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分析、推测归论、论证中等常规总体趋于稳定,除了第1问融合考查了碳杂化知识点,其它设问基本延续以往设问方式主要还是以物质结构、官能团、反应类型、有机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等为命题点,都未涉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考查,当然此次考试没有涉及并不代表以后不考,也许可能是为了调控试卷难度。
三、备考建议1.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常见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实验等基础性知识的教学,要着重关注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理解深度不够的内容,我们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科观念和思维方法落实到位,避免过多“死记硬背”2.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科知识融合,精心设计好知识复习专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融汇贯通,形成更加网络化、逻辑性更强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提取和运用3.避免过多的僵化机械训练,此次模拟题给我们呈现很多新颖性、灵活性很强的命题案例,以后的高考题中,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新的情境、新的设问、新的融合、新的角度,我们要多加强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思维开放,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应对高考,能更从容接受高考的选拔安徽省、云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2023届高三2月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中国“天宫”空间站运用的“黑科技”很多,下列对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被誉为“百变金刚”的太空机械臂主要成分为铝合金B.“问天”实验舱采用了砷化镓太阳电池片,砷化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核心舱配置的离子推进器以氙和氩气作为推进剂,氙和氩属于稀有气体D.太阳电池翼采用碳纤维框架和玻璃纤维网,二者均为无机非金属材料2.聚合物商品Kode1的结构式(假设为理想单一结构)如下:下列有关该聚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聚合物不可降解 B.对应的聚合单体为3个C.可通过加聚反应制备 D.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650,则平均聚合度n为56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将溶液滴入溶液中:B.将通入溶液中: C.将浓氨水滴入沉淀中:D.将溶液滴入溶液中:4.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操作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A除去苯酚中混有的少量苯甲酸将含有苯甲酸的苯酚加入饱和,溶液中,过滤B检验溶解铁锈所得的溶液中是否含有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检验乙烷中是否含有乙烯将混合气通过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D检验中是否混有取少量固体,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A.A B.B C.C D.D5.用溶液滴定溶液过程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一元弱酸B.初始溶液中的电离度C.时,混合溶液中有D.若使用酚酞作指示剂,会产生系统误差,测得溶液浓度会偏大6.阴离子和二脲基分子能通过一种弱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阴离子配合物,如下图所示(图中省略阴离子配合物中部分原子)。
下列关于该阴离子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只有一种B.二脲基分子中的H和离子的O形成氢键C.所含元素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只有一种D.其中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O7.水溶液锌电池(图1)的电极材料是研究热点之一、一种在晶体中嵌入的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的原理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为活化过程,其中的价态不变B.该材料在锌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C.②代表电池放电过程D.③中晶体转移的电子数为二、非选择题8.一种高硫锰矿的主要成分为,主要杂质为,还含有少量等,其中含量较大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流程,制得了金属锰已知:①金属离子的与溶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②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金属硫化物回答下列问题1)碱性溶液中,在催化剂存在下通空气氧化脱硫,硫化物中的硫元素被氧化为单质写出硫化亚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根据矿物组成,脱硫时能被部分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_3)若未经脱硫直接酸浸,会产生的污染物是___________4)酸浸时主要含锰组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酸浸时,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调溶液到5左右,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加入适量的除去的主要离子是___________6)除杂后的溶液通过电解制得金属锰,惰性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7)锰的化合物是一种锂电池材料,其晶胞中的氧原子以面心立方堆积(如图),若该晶胞参数为,则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9.醋酸钴与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形成的配合物[Co(Ⅱ)Salen]具有可逆载氧能力,能模拟金属蛋白的载氧作用,在催化氧化反应中应用广泛合成反应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Ⅰ、合成(1)合成装置如下图所示氮气保护下,向含有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的乙醇溶液中缓慢滴加醋酸钴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A处应安装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B处应安装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回流,沉淀转化为暗红色晶体回流结束后进行如下操作:A.停止通氮气B.停止加热C.关闭冷凝水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标号)充分冷却后将溶液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配合物[Co(Ⅱ)Salen]Ⅱ、载氧量测定(3)将m克的[Co(Ⅱ)Salen](相对分子质量为M)加入圆底烧瓶中,在恒压漏斗中加入(配合物在中可吸氧),如下图搭建装置。
通入氧气,赶尽体系内空气检查仪器气密性的操作为:先关闭___________,然后调节水平仪的水位至与量气管水位产生一定液面差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4)调整水平仪高度,待量气管水位与水平仪水位齐平时,记录量气管水位的体积刻度为将加入圆底烧瓶,待吸氧反应结束后,再次使量气管水位与水平仪水位齐平,记录量气管水位的体积刻度已知大气压为p,氧气的压强为,温度为配合物载氧量[n(吸收的):n([Co(Ⅱ)Salen])]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