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改进学术环境扼制研究不端行为-以美国为例_1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56KB
约7页
文档ID:210129596
改进学术环境扼制研究不端行为-以美国为例_1_第1页
1/7

改进学术环境,扼制研究不端行为以美国为例 三  建立针对研究不端行为的法定调查程序,严肃处理研究不端行为美国在解决和处理研究不端行为时,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注重正当的法律程序,注重程序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注重保护研究不端行为的举报者和被指控者科研诚信办公室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研究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并且在其通讯中公开发布根据这一程序,在有科学家被指控研究行为不端时,首先要由科学家所在研究机构初步评价被指控的行为是否符合联邦政府关于研究不端行为的界定;如果符合,研究机构要进行初步调查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开展全面的调查;如果获得科研诚信办公室的授权,研究机构开展全面的调查,调查后向科研诚信办公室写出报告,提出有罪或无罪和处理意见;卫生和人类服务部负责卫生事务的助理部长做出接受或拒绝研究机构调查意见的结论;科研诚信办公室负责实施惩罚,或者与当事人协商达成自愿排除(即放弃抗辩)协议在调查的过程中和最后定案之后,都给被指控者上诉的机会具体程序见示意图)一旦对研究不端行为的指控被查证,被指控者就会受到严肃的处理从1993年到1997年科研诚信办公室完成了150起研究不端行为调查,其中76起被确认,74起被否定。

在76起被确认的案件中,54人(71%)被禁止在18个月到8年中获取联邦科研经费,69人(91%)被禁止在2年到10年中参加公共卫生署的咨询服务工作,10人被要求撤回或修改论文,6人自愿撤回论文四  改进研究环境,加强教育在美国研究不端行为成为公共议题以后,最初公众、政府和研究机构所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定义“研究不端行为”,如何调查和处理研究不端行为,而“很少注意建立一种促进科研诚信的研究环境”进入新世纪以后,关注的焦点开始转移,更加关注在研究机构建立有利于科研诚信的环境,对于研究不端行为防患于未然国家研究理事会组成了专门委员会研究了科研诚信的环境问题,于2002年发表了题为《科研中的诚信:创造促进负责任行为的环境》的报告报告认为,研究环境包括变量和常量,最不可预测的变量是研究者个人,而常量则来自研究环境自身因此,报告在研究者个人层面提出以下要求:  ——在申请研究项目,开展研究和报告研究成果时要心有诚信;  ——在研究项目申请和成果报告中对(有关人员)贡献的表述要准确;  ——在同行评议中要公正;  ——在科学互动中,包括交流和分享资源,要有学者共同体的精神;  ——在利益冲突和潜在的利益冲突方面要透明;  ——在研究中要保护被试人;  ——在研究中对动物要有人道关怀;  ——在研究者和团队间要谨守相互责任。

报告在研究机构层面提出的要求包括:  ——在支持负责任的研究行为方面提供领导;  ——鼓励和尊重从事研究事业的每一个人;  ——促进受训者和导师之间的积极互动;  ——倡导遵守有关研究行为的各种规章,特别是在研究涉及人和动物的时候;  ——预计、揭示和管理个人以及机构的利益冲突;  ——及时彻底调查有关研究不端行为的指控,给予适当的行政处分;  ——提供有关科研诚信的教育机会;  ——监控和评价机构支持研究行为诚信的环境,运用所了解的情况持续改进环境质量  美国科研问题研究院对1997年到2001年的5年间接受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26,131名项目负责人中随机抽取了6,698人,联系上了4,957人,其中3,316人回答了调查,2003年向联邦卫生和人类服务部提出了报告调查发现,仅有42.3%的研究数据储存在电子档案里,38.7%储存在永久性的纸质笔记本中;成果发表后数据平均保留12.9年;数据册中仅28%的项目有签名和日期,仅3.2%有证人签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建立研究数据保存制度,不仅有助于防范研究不端行为,而且对于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建立有利于诚信的研究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调查还发现,项目负责人平均每年召开30次实验室会议讨论研究问题,每次平均1.5小时;每个研究者平均每年6次(中数12次)向研究团队报告自己的工作;项目负责人通常监管5名研究人员,每周平均与每一名下属研究人员共同研究或讨论2小时,总计每周花10小时指导他们,每两周见每位下属一次;项目负责人每个月要审读实验室记录一次,平均每年两次检验所用资源与成果产出是否匹配;被称作“实验室主任”的研究者67%的时间亲自在实验室调查的结论是,项目负责人对于保证科研诚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研究中的所作所为在无形中树立了科研诚信的典范项目负责人对研究团队的监管在研究行为不端上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个致力于研究的团队为研究诚信提供了最佳环境  就科研诚信问题对研究者进行训练被广泛视为防范研究不端行为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是,调查发现,在项目负责人的团队中仅有75%的研究者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平均接受培训的时间是11.5小时(中数为5小时)报告认为,必须加强对研究者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开发和发放新的、改进的、促进科研诚信的教育材料;有必要开发书面的指引,就署名、研究成果可复制性,预防分割成果以多出论文,预防一稿多投,促进数据、方法、试剂和其他材料的分享,以及被发现错误或欺骗时如何正确处理修正或撤回等给予指导;有必要开发评价工具,以评价科研诚信训练课程的有效性”。

  自研究不端行为在美国演化成为一个公共议题以来,已有30年了在这30年中,美国积累了防控研究不端行为较为丰富的经验,对研究不端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研究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研究不端行为的广泛性与深度有了较为客观准确的把握政府、社会、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个人之间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分别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调查处理程序,加强了科研诚信环境的建设和教育与美国相比,我国在研究不端行为方面的研究和查处还明显地处于初始阶段  首先,在研究不端行为的研究与查处中,政府的指引与监管作用不清,似乎只有主管部门发文一种途径,并未见到政府组织或支持的对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因此我们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甚了了,对问题在不同研究机构和院校的表现以及造成的原因也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政府相关部门在查处研究不端行为方面基本上没有作为此外,学会组织完全缺位,在研究不端行为上完全听不到学会组织的声音,使我们既不了解在研究不端行为方面不同学科表现的形式和造成原因有何不同,也使学会组织失去学者自律的职能  其次,我们还未将对研究不端行为的查处纳入到法制的轨道,没有明确无误的查处程序查处完全交给了研究者所在的机构,由机构自行确定查处的程序,机构往往缺少必要的制度和程序保护举报者和被举报者权益。

查处过程和处理结果也缺少透明度  第三,有关科研诚信的教育和科研诚信环境建设尚未提到日程在研究生,甚至一部分教师中还弥漫着一种对研究不端行为宽容和无奈的气氛当然,我国研究不端行为的产生也有其独特的环境首先,从大环境来看,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机制的转换过程中,传统的信仰和价值观受到挑战,而诚信环境和制度未同步建立起来,因此非诚信、造假和腐败等行为已经渗透到政府和各种行业之中自然,大学和科研机构也不能幸免其次,以竞争为主导理念的各种评价充斥了大学,影响了大学和研究者个人的行为大学不择手段地竞争人才和科研经费,对于研究不端行为经常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掩盖手段对研究者考核和晋升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的评价指标,也是研究不端行为泛滥的直接导火索之一第三,在我国大学中行政权力不断膨胀,大学及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制度无疑在加剧这种趋势,许多教师对行政岗位趋之若鹜这样,研究资源过分集中于少数处长和院校负责人手中,他们手握重大研究项目,但又没有时间和精力集中进行研究,致使这部分人成为研究不端行为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这种情况在美国则很少见到美国的大学校长职位是全职的岗位,一旦走上这一岗位他就不可能再申请科研项目从事科研工作,也无暇从事科研工作。

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是有着专门管理知识的专业管理人员,他们的职责就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他们的成就和回报也从自己的行政工作中来,他们不可能与教师争夺资源,申请科研项目借鉴美国的制度,我们实有必要深刻检讨大学行政级别制度,以及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产生并起过一定积极作用的干部“双肩挑”制度这些制度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大学的形态,使大学愈来愈向政府机关靠拢,大学的运作愈来愈像官僚机构,使大学成为研究不端行为产生的温床这些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大学的发展  借鉴美国的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抑制目前高发的研究不端行为,迫切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第一,对研究不端行为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确定研究行为不端的界定,探讨研究不端行为高发的原因,了解研究不端行为在不同院校、学科、岗位和职称中发生的实际状况明确政府、研究机构、学会组织和研究者个人在防止和查处研究不端行为中的责任和义务制定调查处理研究不端行为的法定程序;  第二,改革大学的评价制度和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制度;  第三,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改革干部“双肩挑”的制度;  第四,开展有关研究不端行为问题的教育,使其成为大学教师入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研究团队定期讨论和检查的重要议题。

  大学是坚守人类生存所依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大学是培养具有诚信、求真、严谨、创新精神的社会脊梁的地方,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和持续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地方,这是大学历经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但大学也是脆弱的,当今的大学正航行在非诚信的社会逆流中,稍有疏忽就会有灭顶之灾正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前主任梅西(Walter Massey)所说,“没有什么比造假对科学事业更具破坏性,它导致错误、自我欺骗、草率和匆忙,最糟的是导致不诚实”由于科研是人类的行为,我们不大可能设计一种制度防止所有的研究不端行为,因此政府、社会、学会组织和大学必须共同持续和严肃地关注大学的价值、伦理和行为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