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钻孔质量标准

爱****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9KB
约36页
文档ID:947965
【2017年整理】钻孔质量标准_第1页
1/36

1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2011-03-17 11:26:34)转载▼标签:煤炭 地质勘查 钻孔 质量 标准教育分类: 煤炭行业规范标准 ICS 73.020 D 10 备案号:22178-2007 MT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1042-200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2007-10-22 发布2008-01-01 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MT/T 1042-20072目 录前言…………………………………………………………Ⅱ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钻探工程质量标准……………………………………………1钻孔测井质量标准……………………………………………3钻孔抽水试验质量标准………………………………………4钻孔综合质量标准……………………………………………6附录 A(资料性附录)煤炭地质勘查钻孔主要资料清单………………8附录 B(资料性附录)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书…………………10MT/T 1042-20073前 言钻探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为规范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先后于 1978 年和 1987 年制定颁发了《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和《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为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程质量和地质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标准是在 198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钻探、测井及抽水试验质量标准和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综合验收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附录 A 和附录 B 编制而成的附录 A 和附录 B 是本 标准的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大扬、张子光、李献水、吴国强、孙玉臣、赵育台、宁树正本标准为首次制定MT/T 1042-20074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钻孔的钻探、测井和综合验收及抽水试验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察设计钻孔质量要求、钻孔竣工质量验收和勘查报告钻孔质量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Z/T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080—19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3 钻探工程质量标准3.1 钻探煤层质量标准钻探煤层质量分为优质、合格和不合格三级,各级质量指标见表 15表 1 钻探煤层质量指标 项目 优质 合格 不合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初见煤(顶末) 和止煤( 底初) 两个回次的岩煤心缺失量的总和不大于下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初见煤(顶末) 和止煤( 底初) 两个回次的岩煤心缺失量的总和不大于下列规定:煤层真厚度/m 缺失量总和/m 煤层真厚度/m 缺失量总和/m最低可采厚度~1.301.31~3.50大于 3.50不大于 0.20不大于 0.30不大于 0.40最低可采厚度~1.301.31~3.50大于 3.50不大于 0.30不大于 0.40不大于 0.502.钻探所确定的煤层厚度,经可靠的测井资料验证比较,两者的差值不大于下列规定:2.钻探所确定的煤层厚度,经可靠的测井资料验证比较,两者的差值不大于下列规定:煤层真厚度/m 差 值/m 煤层 真厚度 /m 差 值/m煤层 厚 度最低可采厚度~1.301.31~3.50大于 3.50不大于 0.10不大于 0.20不大于 0.30最低可采厚度~1.301.31~3.50大于 3.50不大于 0.20不大于 0.30不大于 0.40达不到合格标准者为不合格6表 1(续)项目 优质 合格 不合格煤芯采取符合下列各项条件:1.按确定的煤层厚度计算,煤层的长度采取率不低于90%2.按煤心送样重量计算,重量采取率不低于 75%3.煤层结构清楚,煤心不污染,不燃烧变质,不混入杂物符合下列各项条件:1.按确定的煤层厚度计算,煤层的长度采取率不低于75%2.按煤心送样重量计算,重量采取率不低于 60%3.煤层结构清楚,煤心不污染,不燃烧变质,不混入杂物煤层深度在煤层顶板以上或底板以下各 10m 的范围之内已经准确地丈量钻具,误差不大于1.5‰,且已合理平差。

在煤层顶板以上或底板以下各 10m 的范围 之内已经准确地丈量钻具,且已合理平差原始记录小班原始记录和打煤报告书均按规定的格式和填写要求,及时认真填写,字迹清楚、准确,无涂改现象小班原始记录和打煤报告书均按规定的格式和填写要求,及时认真填写,字迹清楚、准确,无涂改现象73.2 钻探全孔工程质量标准钻探全孔工程质量分为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和非孔四级3.2.1 钻探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质量标准钻探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质量标准见表 2表 2 钻探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质量指标 项目 甲级孔 乙级孔 丙级孔煤层钻孔设计要求钻探确定厚度、结构和采取煤心的煤层,均按有关规程的要求进行了采取,并且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 含三分之二 )的煤层符合“ 钻探煤层质 量标准” 的优质标 准,其余均符合合格标准钻孔设计要求钻探确定厚度、结构和采取煤心的煤层,均按有关规程的要求进行了采取,并且全部符合“钻探煤 层质量标准” 的合格标准岩层钻孔设计要求采取岩心的层段,岩心采取率均达到勘探设计( 或实施细则 )规定提高 10%以上岩心洗净、顺序编号、贴票、装箱妥善保管钻孔设计要求采取岩心的层段,岩心采取率达到勘探设计(或实 施细则) 规定的要求。

岩心洗净、顺序编号、贴 票、装箱妥善保管达不到乙级孔标准又不属于废孔者MT/T 1042-20078表 2(续)终孔层位达到钻孔设计所规定的要求达到钻孔设计所规定的要求按钻孔设计规定的终孔层位的实际深度计算,孔斜度不超过下列规定:按钻孔设计规定的终孔层位的实际深度计算,孔斜度不超过下列规定:终孔层位深度(m)孔斜度终孔层位深度(m)孔斜度孔斜300 以内(包括 300)3°300 以内(包括 300)5°400 4° 400 6°30′500 5° 500 8°600 6° 600 9°30′700 7° 700 10°30′800 8° 800 11°30′900 9° 900 12°30′1000 10° 1000 13°30′1100 11° 1100 14°30′1200 12° 1200 15°30′达不到乙级孔标准又不属于废孔者9定向斜孔达到钻孔设计所规定的要求定向斜孔达到钻孔设计所规定的要求简易水文地质观测1.观测的项目和内容达到钻孔设计或规程规定的要求2.钻孔设计要求做消耗量和回次水位观测的钻孔,观测次数分别达到应测次数的100%1.观测的项目和内容达到钻孔设计或规程规定的要求2.钻孔设计要求做消耗量和回次水位观测的钻孔,取心钻进时的观测次数分别不低于应测次数的 80%;无心钻进时分别不低于应测次数的 90%,并做到测点分布均匀钻孔封闭按封孔设计要求和钻探规程的规定进行封闭,每个封闭段经取样检查合格,孔口埋标( 暗标或明 标) ,提出封孔报告按封孔设计要求和钻探规程的规定进行封闭,每个封闭段经取样检查合格,孔口埋标(暗标或明标) ,提出封孔报告103.2.2 钻探废孔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极为废孔:a.因 钻 探施工原因,没有达到钻孔的任何设计目的者。

b.因钻探施工原因,没有达到钻孔的主要设计目的,需要补孔重打者c.钻 孔的 终 孔深度大于 100m,但因钻探原因而没有测斜资料者;或钻孔中的任一测斜点的孔斜度等于或大于 5°,但没有取得系统的方位角资料,使地质资料无法使用者4.钻孔测井质量标准4.1 钻孔测井煤层质量标准钻孔测井煤层质量分为优质、合格、不合格三级,各级质量指标见表 3MT/T 1042-200711表 3 钻孔测井煤层各级质量指标优质 合格 不合格煤层及夹矸定性可靠,两种物性参数按各自的原则解释,与两参数成果平均值的厚度和深度相差不大于下列规定煤层及夹矸定性可靠,两种物性参数按各自的原则解释,与两参数成果平均值的厚度和深度相差不大于下列规定煤层厚度(m)最大厚度误差/m最大深度误差/m夹矸最大厚度误差/m最大厚度误差/m最大深度误差/m夹矸最大厚度误差/m最低开采厚度~1.30≤0.10 ≤0.20 ≤0.10 ≤0.15 ≤0.25 ≤0.151.31~3.50 ≤0.15 ≤0.25 ≤0.15 ≤0.20 ≤0.30 ≤0.203.51~8.00 ≤0.20 ≤0.30 ≤0.20 ≤0.25 ≤0.35 ≤0.25>8.00 ≤0.30 ≤0.40 ≤0.30 ≤0.35 ≤0.45 ≤0.35达不到合格标准又不属于废孔者124.2 全孔测井质量标准全孔测井质量级别为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和废品四级。

表 4 全孔测井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质量指标项目 甲级 乙级 丙级测井参数 不少于四种物性参数 不少于三种物性参数1.原始数据准确齐全清楚 1.主要技术数据无遗漏、无涂改2.测速符合憷场指标,变化不大于 5%2.测速变化不超过甲级的 1.2 倍3.丢错码率不大于 1%,且无连续丟码3.丢错码率不大于 2%,连续两个以上丟码每 100 不超过 2 处4.深度误差井深 500m 以内不大于 0.25m,500m 以上不大于 0.05%4.深度误差不超过甲级的 2 倍5.采样间距:目的层0.05m,其他不大于 0.10m5.采样间距:自然伽马目的层 0.10m,其余要求同甲级6、监视(或回放曲线)传送误差每 10 不超过 0.20,井壁规则段声波跳跃每 100 不超过 4次,无畸变 ,目的 层及界面无干扰6、监视(或回放曲线)传送误差每 10 不超过 0.30,井壁规则段声波跳跃不超过甲级的 4 倍,无畸变,目的层及界面无干扰工程质量7.按规定进行现场仪器刻度及井场检查7.刻度间距不超过规定的 1.5 倍,项 目不少于规定的1/2,检查误 差不超过规定的1.5 倍达不到乙级孔标准又不属于废孔者MT/T 1042-200713表 4(续)项目 甲级 乙级 丙级煤层定性解释和参与评级的开采煤层定厚解释 90%达到优质层质量要求,其余煤层达到合格层质量要求定性解释和参与评级的开采煤层定厚解释 90%不低于合格层质量要求岩层有三种物性参数曲线划分岩层,解 释结果与岩心分层基本吻合有两种物性参数曲线划分岩层,主要 层段的解释结果与岩心分层基本吻合含水层两种物性参数曲线对主要含水层深度、厚度的解释误差不大于 2m符合设计要求断点在物性标志层稳定的地区,有两种物性参数曲线进行解释,且不遗漏断距大于 20m 的断点在物性标志层稳定的地区,有两种物性参数曲线进行解释,且不 遗漏断距大于30m 的断点孔斜按规程规定进行测斜,重复测量差值,顶角不大于 1°,方位角不大于 10°(在顶 角大于 3°时)工作有缺陷,但不影响成果。

重复测量差值,顶角不大于 1.5°,方位角不大于15°(在 顶角大于 3°时)孔径仪器供电电流的变化对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不大于 0.5cm仪器供电电流的变化对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不大于 1cm井温按设计要求和规程规定进行测量,供电电流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于0.2℃工作有缺陷,但不影响使用供电电 流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于 0.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