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省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诊断性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

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72.34KB
约12页
文档ID:595805694
四川省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诊断性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1/12

绵阳市高中202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3分,共48分)图为湖南省某市2022年10月部分时段天气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10月3~9日,控制该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A. 气旋 B. 暖锋 C. 冷锋 D. 反气旋2. 此次天气过程当地降水较少,主要原因是( )A. 期间风力较小 B. 降温幅度较大C. 空中凝结核少 D. 前期高温干旱【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10月3~9日该市风向由西南风转为南风再转为北风,风力先增后减再增,3~6日气温下降明显,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大;7~8日出现降水,推测冷气团主移动形成冷锋给该市带来降水天气,C正确;气旋过境不会出现明显的降温过程,A错误;暖锋过境时气温升高,B错误;反气旋过境天气晴朗,D错误。

故选C2题详解】读图可知,10月3日该市最高气温可达40 ℃,说明冷锋过境前期高温干旱,暖气团水汽含量少,导致冷锋过境时暖气团抬升形成的降水较少,D正确;风力较小与降水关系不大,A错误;降温幅度大有利于形成降水,与设问相矛盾,B错误;空气干燥情况下凝结核多,C错误点睛】冷锋是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时产生锋面,冷锋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冷空气前锋,它是南下冷空气的先头部队,是影响中国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尤甚高山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横断山脉中段的白马雪山总面积2853km³,林线海拔约4100m,天山山脉东段的博格达山总面积1900km³,林线海拔约2700m两地最高海拔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与周边盆地相比,博格达山上有森林带主要是因为其所在地( )A. 气温高 B. 降水多C. 土层厚 D. 沙质土壤4. 与白马雪山相比,博格达山林线低主要是因为其( )A. 纬度较高 B. 深居内陆C. 山体面积小 D. 东西走向【答案】3. B 4. A【解析】【3题详解】与周边盆地相比,博格达山上的森林带所在地海拔高,气温低,A错;博格达山上的森林带所在地为山坡,利于水土迁移,所以与周边盆地相比,土层薄,C错;周边盆地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与周边盆地相比,博格达山上有森林带主要是因为其所在地位于天山北坡,天山以北山口较多,北坡是迎风坡,能受到西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土壤含水量高,因此适合森林的生长,B对;周边盆地为温带荒漠带,土壤为沙质土壤,与周边盆地相比,博格达山上有森林带,森林带下的土壤通常具有较高的自然肥力和丰富的有机质含量,D错。

故选B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区,纬度低,与白马雪山相比,博格达山纬度高,热量相对不足,林线明显低于白马雪山,A对;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热条件,所以山体面积、山脉走向不是林线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CD错;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使博格达山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与周边盆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即水分条件主要影响水平自然带分异,海陆位置不是两地林线高度不同影响因素,B错点睛】横断山脉,亦称横断山系、横断交通,是世界年轻山系之一,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区,是中国地形第一和第二阶地的过渡带为研究不同下垫面的地表温度日变化特征,研究小组根据深圳某校园内8月22日(晴天)实测数据,绘制出了沥青路面、水泥路面、草地三种下垫面和近地面气温日变化(部分)曲线图(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图中最可能反映大气的温度曲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6. 白天,对下垫面温度影响存在负相关的因子最可能是( )A 大气温度 B. 太阳辐射C. 空气湿度 D. 风力风速7. 曲线丙在11:00~12:00时温度出现短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水分蒸散发吸热 B. 出现短时间阴天C. 水汽冷凝后放热 D. 地面反射率较高【答案】5. D 6. C 7. A【解析】【5题详解】由图可知,丁的气温日较差最小,应为大气的温度;甲的气温最高,日温差最大,比热容最小,应为沥青路面;乙的气温日较差仅次于甲,应为水泥路面;丙日温差较小,应为草地的温度,D正确。

草地的比热容大,升温降温速度慢,应为丙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6题详解】白天,大气温度越高,下垫面的气温越高,为正相关因子,A错误;太阳辐射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下垫面的温度越高,为正相关因子,B错误;空气湿度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下垫面温度越低,为负相关因子,C正确;风力风速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气压差越大,升温速度越快,为正相关因子,D错误7题详解】出现短时间阴天,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其温度降低,但是热量传递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会即时体现,B错误;11:00-12:00升温速度加快,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散发吸热,A正确;水汽冷凝后放热,应该提升温度,C错误;地面反射率在一天之内无明显变化,D错误点睛】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先通过大气圈,然后到达地面;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紫外光和红外光被削弱多,可见光被削弱少冰间湖是指在冬季当外界环境达到结冰条件时,仍有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冰间湖对海-气热量交换、海水盐度及海洋生态系统等均有重要影响图为北极地区大陆架冰间湖的形成机制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北极地区大陆架冰间湖形成的原因是( )A. 陆岸区域温度高于水域 B. 极地东风的吹拂C. 水域盐度低于四周海域 D. 盛行西风的吹拂9. 与冰雪表面相比,冰间湖能使极地区域近地面大气( )A. 热量和水分增加 B. 热量增加,水分减少C. 热量和水分减少 D. 热量减少,水分增加【答案】8. B 9. A【解析】【8题详解】陆地降温快,陆岸区域温度低于水域,A错误;北极地区纬度高,处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受极地东风吹拂影响,使得海冰向外移动,导致部分区域成为无冰或仅覆盖薄冰的冰间湖,B正确,D错误;水域盐度低于四周海域有利于结冰,不利于冰间湖形成,C错误9题详解】与冰雪表面相比,冰间湖为开阔水域,海面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海面反射率较低,有利于更好的吸收太阳辐射增温,从而增加海面辐射,使大气热量增加,同时有利于蒸发,近地面大气水分也会增加,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北极地区的冰间湖主要集中分布于沿岸地带,主要原因在于沿岸地带受沿岸流影响,海水运动较快,冰层薄,受强劲的极地东风影响,沿岸地带海冰向低纬度移动,形成无冰区热融滑塌是指在厚层地下冰分布的斜坡上,地下冰融化使土体沿冻融面滑动的现象。

研究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整体降水量略有增加,位于腹地的可可西里受气候变化等因素扰动,热融滑塌广泛发育在海拔4700~4800m、坡度2°~10°、地下冰含量丰富的山地和丘陵坡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该研究发现可可西里热融滑塌在陡坡处发育较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太阳辐射强 B. 人类活动影响小C. 坡面温度低 D. 地下水不易聚集11. 可可西里地区热融滑塌发育指示青藏高原气候趋向( )A. 冷干化 B. 暖湿化 C. 冷湿化 D. 暖干化【答案】10. D 11. B【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热融滑塌是指在厚层地下冰分布的斜坡上,地下冰融化使土体沿冻融面滑动的现象位于腹地的可可西里受气候变化等因素扰动,热融滑塌广泛发育在海拔4700~4800m、坡度2°~10°、地下冰含量丰富的山地和丘陵坡面陡坡由于坡度大,水流流速快,地下水不易聚集,D正确;陡坡太阳辐射不一定会更强,A错误;热融滑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扰动形成,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B错误;坡度大小对坡面温度影响小,C错误11题详解】热融滑塌是指在厚层地下冰分布的斜坡上,地下冰融化使土体沿冻融面滑动的现象。

热融滑塌发育说明气候趋向温暖,地下冰更易融化,且降水增多,导致地下水增多,因此指示青藏高原气候趋向暖湿化,B正确,ACD错误点睛】热融滑塌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与冻土条件、地下冰融化及其它诱发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调查,按照成因分类,目前发育于青藏高原中部多年冻土区的热融滑塌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降雨入渗型热融滑塌、河流(湖泊)冲刷型热融滑塌、开挖扰动型热融滑塌此外地震也能够诱发冻土活动层滑脱,进而发展为热融滑塌北川新县城道路网规划布局以优先满足可达性为基本前提,采用“窄路密网”设计,以增加低碳出行图为两种不同城市路网过街距离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与“窄路密网”相比,“宽路疏网”设计容易出现( )①机动车出行率增加②公共交通覆盖率高③路口的等候时间长④实际通行流量减小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3. “窄路密网”符合低碳出行,主要是因为( )①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用②路口通行效率较高③路口信号灯的数量减少④步行出行机率增加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12. C 13. D【解析】【12题详解】“宽路疏网”设计路面较宽,利于机动车行驶,机动车出行率增加,但道路更少,导致道路车流量增大,路口的等候时间长,实际通行流量减小,①③④正确;路网疏,道路通行到达的地方更少,公共交通覆盖率更低,②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窄路密网”并不是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用,①错误;“窄路密网”使道路交叉路口数量增多,路口信号灯的数量增多,③错误;路网密度增加,可以灵活选择较近路线,或不拥堵的路线,路口通行效率较高,②正确;“窄路密网”道路狭窄,不利于机动车的快速行驶,机动车出行率降低,步行出行机率增加,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路网密度变大,使得通达性增强,出行距离变短,也减少了绕行时间;居民出行会更多选择步行、乘自行车或公交车等出行方式,有助于实现低碳绿色交通蓝碳指由海洋生态系统(主要是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三大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碳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年捕获碳总量却占全球一半以上,特别是海岸带生态系统表现最为显著人类的开发导致海岸带破碎化图示意海岸带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与陆地植被相比,海岸带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更强,主要是因为海岸带生态系统( )A. 生物种类多 B. 营养盐丰富C. 光合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