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普通高校为例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38KB
约9页
文档ID:20974442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普通高校为例_第1页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普通高校为例   摘要:对我国西南地区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精品效应未能充分展现、资源共享难以实现以及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学科基础;加大精品课程建设投入,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顺利开展;健全精品课程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监控机制,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西南地区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全国已经涌现出五十多门优质的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几百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上千门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普通高校(本科)为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西南地区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状况  本文的西南地区指我国领土疆域上的西南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省5个行政区域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相对密集的地方,据教育部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统计,我国西南4省1市共有274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02所,专科和高职院校172所;教育部及国家其他部委院校8所,部属院校以外的211高校4所,普通本科省属(归省或直辖市政府管理)院校如所自2003年国家教育部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西南地区高校也陆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工程,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公示名单统计,截止2009年,共建设了4门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50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从课程建设状况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课程分布来看,省级精品课程往往集中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符合精品课程分布的一般规律  西南地区高校仅有的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级精品课程有3门分布在教育部直属的西南交通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54门省级和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中,211学校和部属院校18门,占1/3,平均每所学校达到1.5门,普通地方院校36门,占2/3,平均每所学校仅仅达到0.4门,前者的精品课程平均数为后者的近4倍(见表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中,立项课程最多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占39%;其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思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分别占22%;再次是“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和“形势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立项最低,仅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见表2)  (二)从课程数量来看,精品课程数量偏少,远远低于其他类别的课程的精品课程立项比例  2003年以来,西南地区共有54门省级及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平均每所本科院校仅有0.52门,而且根据笔者对课程所属学校的统计分析,这54门精品课程实际集中分布在37所本科院校,有6所本科院校包括个别211院校没有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实际上只有1/3的高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有近2/3的高校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与其他类别省级精品课程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率偏低,整体建设起步较晚以四川省为例,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分析(川教函[2009]134号),2003至2008年全省本科院校立项省级精品课程共719门,主要分布在15个学科类别,平均每大类50门精品课程。

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类仅23门,不到每类课程平均数的1/2就整个西南地区高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整体立项率同样偏低,有的省份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如2005年西南地区高校仅有1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获准立项,2003年仅有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获准立项云南、重庆在2006年以前没有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立项(见表3)  (三)从课程质量来看,除个别部属高校和211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外,其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质量一般,整体质量不高  从高质量的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来看,西南地区高校仅有4门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明显低于文化发达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水平,而且这几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所在院校均不是拥有强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综合院校,其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也很难达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建设水平从一般的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质量来看,普通地方院校,特别是建校时间较短、通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起来、处在中心城市以外的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更是显得很一般很多这样的高校省级精品课程也很难立项,基本上没有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西南地区拥有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37所高校中,有16所高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或者硕士学位授予权点,特别是拥有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3所高校均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点这些学校的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因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学、历史学相关专业支撑,课程发展基础较好,并抓住国家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努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机遇,趁势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有了较扎实的学科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水平比较高除此之外,有5所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硕士点的师范院校因有思想政治教育等师范专业的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比较好的专业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较好,也获得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相反部分缺乏马克思主义学科支撑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支撑又处在中心城市之外的高校,因学校区位优势不足,人才引进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基础薄弱,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在同层次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

大量没有获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院校发展基础、发展能力都较弱,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公共课领域取得课程建设突破性的发展相当困难  (二)课程精品效应未能充分展现  据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没有很大的差别,除了有一些名师主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和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站,其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更多的好处学生课外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平台主动学政治理论课的人数非常少,网站上用来与学生交流的BBS等教学互动平台,除偶尔出现几条与课程学习有关的信息外,几乎都是空白,很多精品课程网站的师生交流平台已经关闭以西南地区2门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为例,一门立项时间早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已经取消了教学互动的交流平台,另外一门刚刚获准立项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不到10个学生提出的不到10个问题以及教师的解答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彰显课程的“精品效应”,这是国家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精品课程重在建设,要特别重视提高利用率,而不是作为学校或者教师的形象工程和名誉工程的花瓶摆设,学生从精品课程建设中获益甚少、精品课程精品效应不佳成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三)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以其示范效应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从目前西南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际来看,离“高质、共享”的初衷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为:第一,课程内容无更新,课程网站教学内容严重老化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新方案实施前成功申报的,在全国逐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网站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1998方案课程体系的内容第二,课程网站内容更新慢,网站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教学形势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以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材先后修改了几次,有的课程网站并没有将修改的新的教学内容进入课程网站,课程网站的教辅内容更新更是无法跟上教学形势的发展第三,校外很难共享校内精品课程资源调查显示,西南地区54门省级及省以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中,有11门课程网站无法链接或者找不到链接处,有5门课程网站有木马病毒,不能链接,其中包括2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第四,课程网站优质资源较少,教师利用优质资源困难如精品课程网站上的多媒体课件不论是课件内容还是课件形式都显得很一般,偶尔发现的优质课件也只能浏览,无法下载,更谈不上供教师二次开发利用。

精品课程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分享利用,客观上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中的主要问题  (四)精品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精品课程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虽然,教育部文件规定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但是在解读这“五个一流”的过程中存在相对性和主观性,使得“精品课程”遍地开花因此,“不少精品课程的内在品质与实际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业界的肯定[1]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特殊性,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更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首先,学术界普遍认为精品课程评价主体单一,往往只是由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的专家来评定,加大学生评价分量成为共识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面大人多以及课程的思想性教育,教学效果要获得广泛一致的好评相当困难,教学的德育效果也很难量化测评,如何考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待深入研究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主讲教师,尤其是课程负责人兼职现象很普遍很多高校的领导如党委书记、副书记等都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因其行政职务和社会影响往往会在评审过程中增加立项的机会。

但如何确保这些主持人具有真正的精品课程主持人的资格和水平,特别是在立项后不因其行政事务影响到精品课程建设,真正履行主持人的职责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对策思考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务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学科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饱含思想性的理论教育,其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源泉在于理论教育的科学性,要提高理论教学的科学性,基础在于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的这一内在联系,决定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水平最终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实现一是在西南地区有条件的地方院校适当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满足地方院校学科发展的需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学科支撑二是切实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二级机构建设,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独立地位在学院(系)众多的学科专业建设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被边缘化,以至于出现其他院系“霸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现象,西南地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就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未独立有很重要的关系。

三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