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重点 在高一学习阶段,我们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其中基本概念有:(1)物质组成和分类;(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化学用语;(4)分散系基础理论包括:(1)结构理论(化学键);(2)元素周期律;(3)电解质溶液;(4)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及其化学用语 (1)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以水为例,比如水这种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前者是从宏观的角度,后果是微观的说法当然,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或原子构成的,比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属铁又是由铁原子组成的至于哪些物质是原子,哪些物质又是由分子,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等到我们把物质的结构理论有子一定的认识后,才能回答 (2)物质的分类 分类方法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用思维方法,也是化学学习的一种,运用分类方法,能有效缩短我们的思维时间,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所以我们要掌握物质分类的不同的角度或标准。
应该说,这些分类的标准结果大家在初中时便已掌握,这里我们主要是回顾分类的一些标准,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类别的代表物进行熟悉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这个特点化学性质里面涉及到通性、特性和氧化还原性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从形式上分,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四种,这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来划分的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类4)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作为一种化学专业的特殊符号系统,对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是绝对必须的。
化学用语分化合价、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和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① 在离子化合物中,失去电子的为正价,失去n个电子即为正n价;得到电子为负价,得到n个电子为负n价②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正负则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③ 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①简单微粒符号A.元素符号: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相对质子量B.核素组成符号C.离子符号:如Mg2+、NH4+D.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单质、化合物符号A.分子式 B.化学式 C.结构式 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①化学方程式:A.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B.表示在此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C.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之间的质量比D.如有气体时也表示了气体的体积与其它物质的关系②离子方程式 A.书写的关键 B.判断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