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 1.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2.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 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3.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废除科举制 A.B.C.D. 4.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抗击的侵略者是() A.英军B.英法联军C.俄军D. 八国联军 5.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 如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 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 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 新文化运动 8. 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开办民用企业C.兴办新式学堂D. 派遣留学生 9. “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 况() A.创办京师大学堂B.开放言论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10. 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兴起最早从哪个时候开始() A.洋务运动期间B. 维新变法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国民政府期间 11. 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自强”与“求富”“民主”与“科学”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扶清灭洋” A.B. C.D. 12.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 A.湖北织布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汉阳铁厂 13. 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重庆上海天津南京 A.B.C.D. 14.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 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 15.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孙中山辛亥革命 A.B.C. D. 16.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重要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7. 义和团揭帖云: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
可见义和团兴起的原因之一是() A.清政府的压迫 B.列强的欺凌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知识分子的宣传组织 18.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提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B.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 C.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D.山东、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活动 19.1899 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20. 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21. 四个同学在表演一个课堂剧:1902 年四个朋友在北京相遇,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B.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C.说:我现在家住东交民巷 D.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22. 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打倒列强,除军阀自强、求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民主、科学 A.B.C.D. 23.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
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民主”“科 学”三民主义变法图强“自强”“求富” A.B.C.D. 二、材料分析题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 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 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 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 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 年代和 70 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提出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这次政治运动的名称是 什么? (3)哪一个条约的签订才引起材料二的发生?与南京条约比较,这一条约新增加的内容是什么?对 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 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 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势力范围 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山东 俄国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强迫租借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强迫租借新界长江流域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 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 年以后, 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 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 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 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谈谈表格内容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观点 (4)依据材料一,二,三,为三则材料确定适合研究的主题 26.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 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 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 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 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哲学、宗教自然、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 年平均数 1895 年前1 4 1 2 3 12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 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 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 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 年 6 月 2 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 响?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
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 背景 (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对接下来我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 力范围,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B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故 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抢占的各自的势力 范围,知道德国抢占胶州湾,最早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 【答案】 C 【解析】 【分析】 1900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 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 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 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 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C项辛丑条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内容 3. 【答案】 A 【解析】 【分析】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工业近代化的标志,在洋务运动的内容中,兴办近代企业, 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废除科举制是1905 年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本题难度适中 4. 【答案】 D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遭到了八国联军的镇压,所以义和团运动抗击的 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 结果本题难度适中 5.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 的认识 1900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 1901 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 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 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 辛丑条约 的知识, 难度适中 抓住信息“主要表现”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辛 丑条约的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 是主要表现。
6. 【答案】 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的图片“扯线木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 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扯线木偶”指的就是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成 为洋人的朝廷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漫画扯线木偶为背景,考查了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相关基础知识本 题难度适中 7. 【答案】 C 【解析】 【分析】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为本题主要考查点题干中提示了事件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事件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