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版)误差理论作业归纳总结(超详细)有答案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83.96KB
约17页
文档ID:196782309
(完整版)误差理论作业归纳总结(超详细)有答案_第1页
1/17

第一章作业 1. 如用两种测量方法测量某零件的长度 110mm ,其测量误差分别为 和 L1 11 m 9 m ,而用第三种测量方法测量另一零件的长度为 L 2 150mm ,其测量误差为 12 m ,试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精度的高低; 解:对于 L1 110mm: 3 11 10 第一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r1 0.01% 110 3 9 10 110 其次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r2 0.0082% 对于 L 150mm: 2 3 12 10 第三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r3 0.008% 150 由于 r r r ,故第三种方法的测量精度高; 1 2 3 2. 用两种方法测量 L 1 50mm, L 2 80mm;分别测得 ;试评定 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解:因被测量不同,故用相对误差的大小来评定其两种测量方法之精度高低;相对误差 小者,其测量精度高; 50 80 50 第一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r1 0.00008 0.008% 80 其次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r2 0.0075% 由于 r1 r2 ,故其次种方法的测量精度高; 3. 如某一被测件和标准器进行比对的结果为 D ,现要求测量的正确度,精 密度及精确度均高,下述哪一种方法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A. D1 B. D 2 C. D 3 D. D 4 解: D 第 1 页,共 17 页 第三章作业 1. 测量某电路电流共 5 次,测得数据(单位 mA)为 , , ;试求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贝塞尔公式法,极差法,最大误差法和别捷尔 斯法),或然误差和平均误差? 解:(1)算术平均值为: 1 n 1 5 x xi xi (2)标准差的运算: 1 n 1 (x x)2 贝塞尔公式 s i 极差法 由测量数据可知: x x 1 6 8. 4 0 max m i n n xmax xmin 5 d5 通过查表可知, d5 ,所以标准差为: s 最大误差法 由于真值未知,所以应当是用最大残差法估算,那么最大残差为: vi v3 max v3 k5 1 k5 查表可得: s 0.0 7 5 n vi i 1 n( n 别捷尔斯法 s 0 0.0.0 9 7 3 4 1) 2 s 3 4 s 2 3 4 5 (3)或然误差 (4)平均误差 5 2. 用某仪器测量工件尺寸, 已知该仪器的标准差 ,如要求测量的答应极限 误差不超过 ,假设测量误差听从正态分布,当置信概率 P 时,应 该测量多少次? 解:由测量误差听从正态分布,置信概率 P ,知其置信系数为 k 第 2 页,共 17 页 2 x k k n 1 . 7 2 x x x x n x 3. 应用基本尺寸为 30mm 的 3 等量块,检定立式测长仪的示值稳固性,在一次调整下 做了 9 次重复测量, 测得数据(单位:mm)为:, , ,如测量值听从正态分布,试确定该 仪器的示值稳固性; 1 n 1 9 解:算术平均值为: x x x i i 1 2 x) 标准差为: s (x i n 1 s n 9 sx 极限误差为 k sx x 测量结果为: 4. 测定某玻璃棱镜的折射系数,测得数据为 , , ,;如测得数据的权为 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1,2, 3,3,1,1,3,3,2,1 时,试求算术 i xi 解: x i x ) 2 i (x i i 1 s n 5. 某量的 10 个测得值的平均值为 ,标准差为 ;同一量的 20 个测得值的平均值 为 ,标准差为 ;当权分别为正比于测得值个数和反比于标准差的平方 时,试求该被测量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解: (1)权为正比于测得值个数时 1 : 10: 20 1: 2 2 1 2 1 2 2 i xi i ( xi 1 x ) x s n i i 测量结果: 第 3 页,共 17 页 (2)反比于标准差的平方 1 2 1 1 2 2 1 1 : : : 25: 64 1 2 2 2 0.08 64 25 1 2 2 i xi i ( xi 1 x ) x s n i i 测量结果: 第四章作业 1. 对某量进行了 12 次测量,测得数据为 , , , ,试用马利科夫判据,阿贝 准就二和准就三判定该测量列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解: -赫梅尼判据, 2 测量值 xi vi vi vi Si Si Si 序号 Si vi 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E-06 12 xi i 1 12 算术平均值: x 12 2 xi n x i 1 标准差 s 1 第 4 页,共 17 页 用马利科夫判据判定 6 1 2 xi i 7 由于 n 12 ,所以 k 6 xi i 1 由于 显著不为零,所以判定测量列中含有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 用阿贝赫梅尼判据判定 12 2 2 u vi vi 9s 3 1 i 1 2 9s ,所以判定测量列中含有周期性系统误差; 由于 u 准就二 n 1 2 n 1 6. 6 0 W Si Si 5 1 i 1 由于 W 2 n 1,故无依据判定测量列中含有系统误差; 准就三 n 2 2 3ns2 30 2 2 K S v i i i 1 2 3ns ,故无依据判定测量列中含有系统误差; 由于 K 2 2. 对某量进行 10 次测量,测得数据为 ,15.0, 15.2, 14.8, 15.5, 14.6, 14.9, 14.8, 15.1, 15.0,试判定该测量列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解: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 测量值 x v vi vi Si Si Si Sv 1 1 i i i i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 5 页,共 17 页 10 10 2 xi x xi i 1 10 i 1 算术平均值: 标准差 s x n 1 用马利科夫判据判定 由于 n 10 ,所以 k 5 5 10 xi xi i 1 i 6 由于 显著不为零,所以判定测量列中含有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 用阿贝赫梅尼判据判定 10 2 2 u vivi 9s 3 1 i 1 2 9s ,所以判定测量列中含有周期性系统误差; 由于 u 准就二 n 1 2 n 1 6 W Si Si 1 1 i 1 由于 W 2 n 1,故无依据判定测量列中含有系统误差; 准就三 n 2 2 3ns 2 30 2 2 K S v i i i 1 2 3ns ,故无依据判定测量列中含有系统误差; 由于 K 2 3. 等精度测量某一电压 10 次,测得结果(单位 V )为 , , , ,;测量完毕后,发觉测量装置有接触松动现象, 为判定是否因接触不良而引入系统误差,将接触改善后,又重新做了 10 次等精度 测量,测得结果(单位 V)为 , , , , ;试用准就 有系统误差? 4 和 t 检验法( )判定两组测量值之间是否 解: (1)准就四 xi x j 2 i 2 j 2 2 2 j 2 i xi x j 2 故无依据怀疑两组均值之间存在系统误差; 第 6 页,共 17 页 (2)t 检验法 2 xi n x 1 1 n s2 甲组的平均值为: 甲组的标准差为: x x i 1 2 yi n y 1 n s2 乙组的平均值为: 乙组的标准差为: y y i 2 1 nxny (nx ny 2) 10 10 18 10 = t ( x y) 2 2 (nx ny )( nx Sx 1 8 ny Sy ) (10 10)(10 0.0024) 1 0 1 0 2 依据自由度 和显著性水平 ,挑选 ; t (18) 由于 t t (18) ,所以无依据怀疑两组均值之间存在系统误差; 4. 对某量进行了两组测量,测得数据如下: xi y j 试用准就四和 t 检验法判定两组间是否有系统误差? 解: (1)准就四 xi x j 2 i 2 j 2 2 2 i 2 j xi x j 2 故无依据怀疑两组均值之间存在系统误差; (2)t 检验法 2 xi n x 1 1 n 2 s 甲组的平均值为: 甲组的标准差为: x x i 1 2 yi n y 1 n 2 乙组的平均值为: 乙组的标准差为: s y y i 2 1 nxny (nx ny 2) 8 10 16 10 = t ( x y) 2 2 (nx 2 ny )( nx Sx 1 6 ny Sy ) (8 10)(8 0.161) 8 1 0 依据自由度 和显著性水平 ,挑选 ; t (16) 由于 t t (16) ,所以可以肯定两组均值之间不存在系统误差; 第 7 页,共 17 页 第五章作业 1. 测定水的汽化热共 20 次,测定结果(单位: J)为 , , , ,;试用莱伊达准就,格拉布斯准就, 狄克逊准就分别判定该测量列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数据,并给出测量结果; 解: 排序后的 残差 排序 x(i ) 序号 xi v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n x x i 1 2 s (xi x) n 1 (1)3 准就 由于 3s ,全部 3s,不含有粗差,都予以保留; vi 第 8 页,共 17 页 (2)格拉布斯( Grubbs)准就 对给定的测量值排序,选定显著性水平 0.05 ,查表得 G(0.05,20) x x 1 s x 20 x g 1 g 20 s 由于 g g ,先判定 x ;又由于 g ,不含有粗差,都予以保留; 1 20 1 1 (3)狄克逊( Dixon)准就 由于 n 20 ,故用 r22 , r22 判定;查表得 r , n r 0.05,20 x x 20 x 18 x 1 x 1 x 3 r22 r22 x 3 x 18 20 由于 r22 r22 , r22 r 0.05,15 ,不含有粗差,应当保留; 2. 对某量进行 15 次测量测得数据为 28.53, 28.52, 28.50, 28.52, 28.53, 28.53, 28.50, 28.49, 28.49, 28.51, 28.53, 28.52, 28.49, 28.40, 28.50, 如这些测得值已经 排除系统误差,试用莱以特准就,罗曼诺夫斯基准就,格罗布斯准就和狄克松准就 分别判别该测量列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 解: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排序后的 残差 排序 x(i ) xi vi vi 第 9 页,共 17 页 n 2 vi i 1 n x s 0 . 0 3 3 1 (1)3 准就 由于 3s ,只有 v14 3s ,故 含有粗差,应将其剔除; 再将剩下的 14 个测得值重新运算,得: n 1 2 vi i 1 n x s 0. 0 1 6 3s 0 . 0 4 8 2 因此剩下的 14 个不再含有粗差,都予以保留; (2)格拉布斯( Grubbs)准就 对给定的测量值排序,选定显著性水平 0.05 ,查表得 G(0.05,15) x x 1 s x 15 x g 1 g 15 s 由于 g g ,先判定 x ;又由于 g ,所以 含有粗差,应当剔除; 1 15 1 1 剩下的 14 个数据,重复上述步骤, G(0.05,14) ; n 1 2 v i i 1 n x s 2 x x 1 x 14 x g 1 g 14 s s 由于 g 14 都予以保留; (3)狄克逊( g 1 ,先判定 x 1 ;又由于 g 1 ,因此剩下的 14 个不再含有粗差, Dixon)准就 由于 n 15 ,故用 r22 , r22 判定; 选定显著性水平 ,查表得 r , n r 0.05,15 运算: x 15 x 1 x 1 x x 13 3 r22 r22 0 x 13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